搜索
小猪她爸的头像

小猪她爸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7/25
分享

贵阳行记

三月,辽东半岛还是浅浅春色,而贵州高原已是春意盎然。春发之时,我从大连带着一身春寒,融入贵阳暖春之中。一部相机,一个背包,我穿行贵阳的大街小巷,行走在青山绿水间,品古风古韵,赏湖光山色,陶醉在南明河畔。

◎一座楼——独领风骚四百年

南明河是贵阳的母亲河,它自西向东流淌,绿水蜿蜒,水波粼粼。

站在南明河北岸,一眼望去:翠绿岸柳掩映下,一座小巧的石拱桥,一头搭在河岸上,一头搭在河中一块矶石上,河水绕开矶石,从桥拱下流过,“哗哗”作响;矶石上,矗立一座楼阁,三层三檐,朱梁青瓦,与河南岸古色古香的翠微阁,遥相呼应。桥是浮玉桥,石叫鳌头矶,那楼就是甲秀楼——见证贵阳历史的地标性建筑,贵阳人杰地灵、钟灵毓秀的象征。

四百年前,明朝万历年间的某一天,天气晴好,风和景明,贵州巡抚江东之漫步在南明河畔。在渔矶湾观音庙前,江东之看到河水湍急,觉得缺乏河水曲折之姿,少点曲水流觞的韵味,便想着在河中垒石筑坝,使河水流速放缓,回澜为泽。

石坝修好后,江东之瞅着与堤坝相连的一块平坦开阔的巨石,忽然来了灵感,何不在矶石上修建一座阁楼,以培风化,增添美感和意趣。楼阁落成,江东之命名为“甲秀楼”,取“科甲挺秀”之意,希望黔中人才辈出、秀甲天下,并兴致盎然题诗一首:

明河清浅水悠悠,新筑沙堤接远洲。

秀出三狮连凤翼,雄驱双骏据鳌头。

渔郎矶曲桃花浪,丞相祠前巨壑舟。

此日临渊何所羡,擎天砥柱在中流。

我一点也不奇怪江东之的文采,隋朝实行的科举制度催生了唐诗宋词,造就一大批熟知经、史、子、集学问的官员。但我真心佩服江东之的审美情趣,把一处平淡之地变成赏心悦目的经典。如今我们耳熟能详“生活中不缺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四百年前江东之就是具有这样的慧眼,发现美,打造美,传承美。

有道是好事成双。江东之的续任郭子章,进一步完善甲秀楼的修建,并将石坝修建成九孔石桥,贯通南北两岸,取名“江公堤”。桥是用白色石块砌成,犹如白玉浮出水面,后人称之为浮玉桥。此时此刻,我正在桥上,踩在泛着青光的石板,一步一步慢慢走着,轻手轻脚,靠近矶石上的甲秀楼。三层的阁楼,典雅庄重,从桥面到楼顶约有二十米,四面翘檐,层层收进,稳重而不失灵动,像一位得道高僧盘腿打坐在河面上;层与层之间木梁交错,线条简洁,青瓦层叠,白石为栏,又好似江南蓑笠翁独钓春三月。

我欲登上甲秀楼,找找“更上层楼”的感觉,却发现楼门前游客通道上了一把锁。无奈,只好一步一回头离开甲秀楼,去对面的翠微阁,结果也是大门紧闭。询问保安得知每逢周一都要闭馆,今天恰巧是周一。既然不能入内,我便围着翠微阁绕行一圈,隔着围墙观赏园内的亭阁。这是一组具有一定规模的古建筑群,依山临河而建,掘山筑台,逐层上升。远远看去,重檐画栋,古色古香,错落有致。我仿佛听见楼台亭阁对我说,想听“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故事?敬请下次再来。

转来转去,又回到浮玉桥头。抬头是甲秀楼,回首是翠微阁,脚下是南明河。河中倒影,翠微阁飘荡,甲秀楼涌动,我便陷入一时的迷茫,仿佛时光与空间都错位了,不知身在何处。

定了定神,举起相机再一次锁定甲秀楼。或许不像刚见到甲秀楼那般兴奋,淡定调焦时,却发现无论哪个角度,都摆脱不掉背景中林立的高楼。我想调整镜头景深,试图把那些现代化的楼宇虚化,以凸显甲秀楼的风姿。但只在一瞬间,我改变了主意,果断按下快门:甲秀楼与摩天楼,古代与现代,四百年来的风风雨雨在此同框,古今相照。

与那些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相比,甲秀楼是矮小的,但从浮玉桥上环视那些高楼,你会发现它们似乎都在向甲秀楼行礼,向甲秀楼致敬。四百年前,江东之诗云:“此日临渊何所羡,擎天砥柱在中流。”四百年后,贵阳正是崛起的擎天砥柱。

◎一条溪——蜿蜒十里春光

我们住的酒店,有个好听的名字“溪山里”,坐落在贵阳市花溪区。从酒店出发,乘坐公交车三四站,就是花溪公园。公园在城市中,与市民生活相互交融。园内花溪河依山势缓缓东流,与十里河滩紧紧相连,叠水深潭,小洲散布,花木繁茂,蜿蜒十里春光。

提起花园,像我等北方人差不多都会联想到假山假水,植树种花,公园嘛,人工造就的花园。但花溪公园虽说也是人工建造,却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存在。花溪公园占地八百余亩,山体面积及水域面积约占总面积的80%,既是观景、休闲、娱乐的公共园林,又是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核心组成部分,城市“绿肺”。 花溪公园非常自然,除了楼阁小桥外,鲜有人工雕琢痕迹,麟山、蛇山、龟山、凤山围拢花溪河。花溪河其实是南明河的一段,四山夹一水、一水带四山的天然格局,造就了公园绝妙的自然山水之景,玲珑精致。难怪陈毅元帅曾赋诗称赞花溪:

真山真水到处是,花溪布局更天然。

十里河滩明如镜,几步花圃几农田。

从大门入园,便步入音乐广场。如果碰巧遇到民族节日,这里定是载歌载舞。桃花、樱花已经盛开,不知名的鸟儿雀跃枝头,歌喉婉转。睡莲池里,莲花还没有繁茂,不见风吹莲动,但见池边枯荷三两枝。花架上,紫藤舒展嫩绿的新芽,初绽的紫花,一穗穗悬在花架下。长条木椅上有老者吹奏黑管,曲调悠扬,即便我已经走到放鸽桥,还有余音袅袅。芙蓉洲水面开阔,绿水绕岛,岛上翠竹浓密,弯弯地搭成一个“竹门”,幽幽的光便从“门”里穿过,水上泛起一片亮色,野鸭溜进水里,朝着亮色游去。回头看见一山巍峨,这是麟山,山顶有亭,名曰“倚天亭”,很大气的名字。

走着走着,听到“哗哗”的流水声,转弯就是“百步桥”。一百多个石墩间隔着连成一座“桥”,河水从“桥”中流过,跌落低矮一些的河道里,发出“哗哗”的响声。这里河水比较浅,清澈见底,清流被石礁羁绊,时分时合,悠然回环。

浓密的树木遮蔽了阳光,凉爽惬意。树下,三五一伙全是老头老太太。他们打牌、下棋,玩得不亦乐乎。能在城市闹市区,在这样一个又大又漂亮的公园里休闲娱乐,我是从心里羡慕贵阳人,闹中取静,自得其乐。

顺着花溪河向东走去,过花溪大桥,就是十里河滩。河道时宽时窄,河水时缓时急,蜿蜒曲折,浑然天成。两岸林木茂密,有香樟、柳树、女贞、水杉、风杨、银杏等大树,老叶子墨绿,新树芽翠绿,春风吹过,墨翠双色摇曳,令人眼花缭乱。一些叫不上名字的野花散布河滩上,或大朵大朵地肆意张扬,或小朵小朵地低眉顺眼,红黄白相间,姹紫嫣红。偶有蝴蝶飞过花丛,蜻蜓还没到季节,至于萤火虫,我是等不到晚上的。

其实,花溪公园和十里河滩都不该像我这样走马观花。春游花溪河滩,正确的打开方式,应当是卸下肩上的行囊,放缓匆匆的脚步,择一清泉水流处,倾听潺潺溪水的倾述,与草木对话,与鸟儿同歌,把春天装进心里。

◎一个镇——携来古韵古风

六百年前,这里是一个屯,青岩屯。

明朝皇帝朱元璋为控制西南边陲,派三十万大军远征滇黔。扼守交通关隘的将士们,在这里垒土为墙、筑屋屯田,打造成青岩堡。其后数百年,多次修筑扩建,街道用青石铺砌,土城垣被大青石替代,东西南北四座城门与坚固的城墙,围拢起一个三平方公里的范围,青岩镇初具规模。

一大早,天还是阴阴的,出租车把我拉到青岩古镇的北门外。沿青石路行不多远,就是青岩古镇的北门。站在大门外,身前是一条已经干涸的护城河,河上有一座石桥,石桥那一端是高大的城墙,青石砌成,厚重结实。城墙上,矗立着敦实庄重的城楼,像一位身披铠甲的将军,镇定自若,威风凛凛。城楼是两层重檐歇山顶构造,翘檐上青灰色的瓦,与青灰色的城墙遥相呼应,二层中间悬挂一匾额,上书两个金色大字“青岩”。

如果不是护城河两岸鲜花绿植的存在,我似乎还能感觉到铁马金戈的场面。然而,这里已经不是青岩屯、青岩堡了,它已经演变成青岩古镇,一个国家5A级旅游景点。

天空下,春和景明,一派祥和。

过城门,迎面就是龙泉寺,小镇所谓众多寺庙里最大的一座。原本以为寺庙里香火缭绕,却发现院子里摆放着造型各异的盆景,大殿和配殿里摆着奇石,并无供奉。和一位扫地的女士聊了下,她说这里早就没有佛像了,成了那些盆景和奇石的销售处。无佛无僧无香火,此地空余龙泉寺。

说起寺庙,就不得不提小镇上的天主堂。青石墙围起的院子,院门上方呈三角形,一个红色的十字架立在上面,白底红字“天主堂”,非常醒目。我想象着在比较远的年代,这边神父唱诵“阿门”,那厢主持低吟“南无阿弥陀佛”,和谐共处,风格独特,妙趣横生。当然,这是我一厢情愿,美好的祈愿,实际上宗教之间也有血雨腥风。中国历史上第一宗教案就发生在这里,“青岩教案”,震惊中外。

从龙泉寺出来,我便踏入七七八八的街道上,穿行在青黑色的古建筑群中,全无规矩可言的布局,把我转得晕头涨脑。想想也是,大明大清那会儿,似乎没有城市规划的概念,尤其是青岩这样的屯堡,随性得很。好在小镇不大,只管走着看着。

错落的旧屋,沿着街道两边延伸,有的是青瓦木屋,泛着黑红色的幽光;有的则是青瓦石墙,古朴沧桑;也有石木混搭的,下面石墙,上面木质结构,看上去基础非常牢靠,经得起风风雨雨。门脸较大的民居,大多采用重檐悬山式构造,两重屋檐主要是适应贵阳多雨的天气。各式各样的门窗以及门斗、门簪、连楹什么的,都是木雕刻花,福、禄、寿、禧和耕、读、渔、樵等图案,石榴、葫芦、葵花和龙、凤、狮、象等造型,皆在其上,寓意多子多福、吉祥富贵。实际上,如果不是学建筑的,到古镇游览,根本看不出子丑寅卯,就是看个热闹,一言以蔽之:老宅旧屋,古色古香。

不知不觉转到西城门,折返时见一小巷十分幽静,便走了过去。到了近前,才知道小巷名叫“背街”,网红打卡地,电影《寻枪》的外景地。这是一条石巷,青石板路经过三百多年的风雨冲刷,和古人今人的磨砺,如同镜面一般泛着青黑色的光,似乎能照见人影。窄路沿山势起伏,宽不足两米,两侧是层层片石垒起的墙,幽静而神秘。我放慢脚步,手抚层层叠加的石墙,好像摸着岁月的年轮,踏入时光隧道,恍惚回到古老而陈旧的时代,向先贤们讨教史书上没写完整的问题。

“背街”巷子口,一座木门石墙的小院,独有不一样的气质。这是一处民宿,有个好听的名字“海棠依旧”。门掩上了,进不了院内。拍照时,发现门楣上有字,注明周恩来总理的父亲曾经住过。离开巷子,右转进入一条南北向的街道,猛一抬头,惊讶地发现,路边旧屋标示着邓颖超的母亲曾经住过。我忽发奇想,两位老人家在当时是否相遇在古巷尽头?

一路走下去,就是古镇的南城门。见城门外有池水盈盈,便出门瞧个仔细。这是个莲池,应该是新建的,时节不对,并无莲花,岸边杂草丛生。回头却被南城门震撼了,高大的城楼两侧,雄壮的青石城墙沿着山梁起伏向上,像是给城楼插上一对坚强的翅膀,大鹏扶摇,刚劲有力,显示出军事重镇曾经的风采。

我回到城内,定位东门。重新开始穿行横七竖八的街道,躲避着商家时不时拿着土特产拦道,不得不说小镇商业气息过于浓厚。临近东城门,进文昌阁转了一圈,攒角重楼八角式的建筑,精致玲珑,是旧时读书人读书、聚会、祭拜文昌帝君的地方。

已近中午,该吃午饭了。来青岩古镇,一定要品尝猪脚,按广告所言:“游青岩古地,品青岩美蹄”。当然,还要配上豆腐圆子、糕粑稀饭,都是当地小吃,味道不错。令我不解的是,小镇上许多饭店都用“姨妈”命名,如“兰姨妈鸡辣角”“王姨妈卤猪脚”。姨妈开店,姨父干嘛去了?

此时,云已散开,太阳露出笑脸,这在“天无三日晴”的贵阳非常难得。阳光下,远山黛青,古镇愈发明朗了。

◎一湾潭——幽谷飞瀑醉心头

一个不小心,我在清晨八点多钟,就来到了天河潭风景区。按照贵州政策年满六十岁的人免景区门票,一个保安查看了我的身份证后,挥手放行。景区内除了树叶被风吹得沙沙作响,只有我的脚步声伴随左右。看来今天一游,我这是“免费包场”了。

顺着绿树成荫的大道,走不多远,沿台阶爬上一个小山包,就是观景台,可以俯瞰天河潭全貌。郁郁葱葱的两座大山形成一个山谷,北高南低,沟壑纵横,高处有瀑布飞溅,汇聚成溪,九曲八拐沿山势向南流淌,所以这里也是一个河谷。非常羡慕生活在花溪区的人们,有一溪,还有一潭,花溪潺潺,潭水幽碧,鱼与熊掌兼得了。

从观景台上下来,朝着水声响处,走进山谷,贴近河谷。山腰处,宽约二十米的瀑布倾泻而下,水声轰鸣,飞珠溅玉。瀑布下,积水成潭,一泓清澈,使得山水相连,又堪水木清华。瀑布叫卧龙瀑布,深潭便是天河潭。远远地看,卧龙瀑布与著名的黄果树瀑布有几分相像,只是略小一些而已。

踏过潭口处的石墩桥,我沿着河谷的东岸,一路走去。溪边竹林翠绿一片,竹子被繁茂的竹叶拉得微微弯向水面,像一位位谦谦君子弯腰施礼。而对岸的竹子,也像一位位谦谦君子隔岸还礼。于是,头碰头搭成一个拱门,轻轻罩在溪水之上,溪水变得翠绿起来。远处传来叠瀑“哗哗”的声音,像电子琴弹奏一曲欢快的轻音乐。枝头上的鸟儿,婉转歌喉,成了叠瀑和弦上跳动的脆脆的高音。

我真的不想走了,只想呆坐在溪水边,品一杯淡茶,倾听高山流水之音。或者,捧读一本书,闻着书香,吟一首诗。读什么书?当然是要读吴中蕃的诗书:“耕渔足了半生事,木石才堪百世师。每坐溪头向水笑,遑遑舍此欲何之”。

吴中蕃贵阳人,字滋大,明朝遗民,一生孜孜不倦,诗作累累。写出《桃花扇》的剧作家孔尚任认为黔无诗人,在读到吴中蕃的诗集《敝帚集》后,拍案赞叹道:“使天下知黔阳之有诗,自吴滋大始”。 吴中蕃因抱定“守节奉明”的思想,不愿为官,六十多岁时,隐居天河潭山边的芦荻寨,留下许多赞美天河潭诗作,应当算作最早最美的导游词了。

此时,我正伫立在梦草园中的梦草堂前,这是贵阳政府在吴中蕃时常游览的天河潭,修建的园林,以纪念这位大诗人。可惜我来早了,堂门落锁,未能入内,抱憾离去。

七转八转,来到卧龙瀑布上游,这里就是卧龙湖。湖不算大,湖水清澈如镜,湖岸上绿树葱茏、鲜花吐艳,犹如世外桃源。至此,我差不多把天河潭游遍了,但对照导游图,发现还有银河宫与崆灵洞不曾涉足,又不知这两景在何处。已经是上午十点左右,游人开始多了起来,保安、店家开始上班了。向一保安打听,他说过马路去乘船。我这才搞明白,这两处景点就是游人所说的水洞和旱洞。先是乘船游水洞,钟乳石倒悬头上。开船的小伙子除了提醒小心头、小心手外,不做任何介绍,摆出一副你自己看,自己品。好在水洞不长,也就一公里多点,很快就出洞了。

弃船上岸,连接的就是旱洞。照样没有导游,也没有游人,我独自在溶洞里穿行。这个旱洞很大,分为三层,近两公里,走完全程差不多要一个小时。洞内大大小小的钟乳石形态各异、千姿百态,在五光十色的射灯照耀下,流光溢彩,美轮美奂。据说,洞内有“猴子捞月”“藏经阁”“春满人间”等造型。因为我是自己“品鉴”,我想象那些奇石是啥,它就是啥,这倒是放飞了自我。忽然,惊见一座天然石桥架在两座悬崖之间,桥下是深不可测的阴潭。过了桥,回头看见桥上有三个大字“奈何桥”。百思不得其解,洞内色彩斑斓,令人流连忘返,咋就忽的失去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再说了,既然是奈何桥,为啥不卖孟婆汤?

走着走着,觉得有些审美疲劳,又兼孤零零一人,有些孤独。想起先人吴中蕃,他是否曾在这里游走?他有没有走过“奈何桥”?反正一个人,这里就是我的舞台,唱首歌解解闷:“我走过你走过的路,这算不算相逢……”

出了旱洞,基本就算游完了天河潭。这个景区不算大,但有山有水有洞有瀑布,就像一个盆景,浓缩了贵州山水,难怪有人赞誉天河潭为“黔中一绝”。瞅一眼手表,才中午11点多,总不能回酒店睡觉吧?拿出手机搜索、定位,规划路线,出发去黔灵山公园。那里有什么样的景色?有怎样的故事?

◎一座山——峰峦叠翠耸秀城中

公交车运行了近一个小时后,把我卸在一条宽阔的马路边。按着步行导航的提示,从樱花巷走到头,便看见黔灵山公园的大门。人很少,正纳闷为啥这么冷清,才发现这里是黔灵山公园的东门,不是正门。

走进大门,迎面是一座山门,黑瓦翘檐,上书四个金色大字“贵山耸秀”。仅此一个照面,就把我搞二乎了。众所周知,贵阳之所以得此名,是因为地处贵山之南,贵山的阳面之意。而所谓贵山,也叫贵人峰,与黔灵山不是一座山。在山门上出现贵山字样,很容易误导游客,以为黔灵山就是贵山。当然,于我而言,全都无所谓,我不过是不愿意大好时光在酒店床上流失。贵山也好,黔灵山也罢,我只想登高踏青,不负春光,在微信朋友圈里宣示一下:“踏遍青山人未老”。

左手边是一片茂密的竹林,翠绿欲滴,层层翘檐错落其间,不知是寺庙,还是道观?我只顾爬山登高,沿台阶气喘嘘嘘地向山上走去,但见林木葱茏,古树参天,藤葛缭绕,让我这个北方人很是羡慕,我们那里的山,仅是一些灌木覆盖而已。站在半山腰,抬头四望,奇峰怪石,峰峦叠翠,景致清远。终于登上一座山顶,向下望去,群山环抱中,碧绿的黔灵湖,像天上掉下的一块宝石,在阳光照射下,湖面如镜,波光粼粼。再向远处眺望,就是贵阳城市林立的高楼,城中有山,山屏城市,清绝于世,这是贵阳人的福气。

黔灵山美在自然。除了脚下的石板路和台阶是人为修建,完全是自然之山。正因为如此,山上没有导游图,也没指路牌,我有些迷失在大山深处。赶紧掏出手机,定位“狮子岩”,想一睹“狮子”的风采。按导航提示走着,石板路没了,就走土路,土路也没了,我竟然走进了一座座坟墓之中。好在离山脚不远,山脚下有条柏油路,且那里人声鼎沸。

沿着柏油路走过一个隧道,看见大人和孩子们摩肩接踵,原来这里是孩子们最喜欢的黔灵山动物园。我这个年龄是不会去看动物的,但走不多远,却发现自己莫名其妙地置身猴子中间了。抬头看,山上的大树上到处是猴,不时有猴子冲下山来,抢夺游人的水果、饮料,引得公园管理人员大声呵斥,还举着弹弓做射击状,吓唬猴子。好在这些猴子以食为天,并不伤人。导航不断提示路线错误,转了几圈也没找到正确的道路。我忽然明白了,要去狮子岩必经这座山,而上山的路都被公园封死了,这里已经成为一座猴山。不由得叹息一声,狮子岩、狮子岩,你若有灵,该是怎样的悲催?

猴子当道,狮子岩不看也罢。顺着柏油路朝公园正门走,路过麒麟洞后,见清泉向南流淌,依着山势,逐级形成七个潭,名曰“七星潭”。杨柳笼烟,雕栏拱桥,美不胜收。更令人羡慕的是七潭之间的广场空地上,开心娱乐的人们。他们不是游客,都是贵阳本地人,这一伙穿着鲜艳的民族服装载歌载舞,那一簇打牌下棋不亦乐乎。几位年龄与我相当的爷们,架着长焦相机对着一湾潭水。我好奇,问一大哥,这是拍啥?大哥用浓重的贵阳话回了我一句,拍鸟儿。这才注意到,潭边石柱上,大哥们放着一段枯枝,又放上虫子,专等鸟儿吃虫时,拍下倩鸟身姿。我忽然想到一个煞风景的问题,三个月前,他们能如此欢快地舞着、玩着、乐呵着吗?我不也是三年来,第一次乘坐飞机,第一次出游吗?疫情三年,我们离大自然远了,离快乐远了。

出了正门,我就一头扎入城市的喧嚣之中。回望黔灵山,这个集山、林、泉、湖、洞、寺、动物于一体的灵秀之山,想起入山门见到的“贵山耸秀”匾额,顿悟:黔灵山贵在耸秀城中。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