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猪她爸
一
清晨五点,窗外漆黑一片,雨声清脆。
雨下得很小,丝絮一样的细雨。这雨原本轻柔无声,因为屋檐上汇流的雨水,落在阳台搭起的遮阳棚上,溅到金属栏杆或是一些其它金属构件上,便大珠小珠落玉盘般叮当作响。起初,我如杜甫春夜喜雨的心情,浮想着“随风潜入夜”的情形,但随后心里一沉,沮丧的情绪弥漫开来——原定清晨登长老峰观日出的计划变成泡影。
下雨阴天,怎会有红日喷薄,憧憬中的云蒸霞蔚化作阴雨霏霏。老天爷真逗,昨天让我们见识了灿若丹霞,今日上演川剧变脸,硬要给我们一个烟雨丹霞。
今天是我们在广东韶关丹霞山景区的第二天。二〇〇五年,丹霞山在《中国国家地理》举办的“选美中国”活动中,被评选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第一名,足见其山水之美。丹霞山在三百多平方公里内,拥有六百八十多座大小不一的山峦,不可能都踏遍了,只能游览主要景点。昨天我们游览了水上丹霞,见识了阳元石,爬上了阳元山,只是因为浓云遮日未能欣赏落日余晖。今天的计划是先看日出,再畅游长老峰,以及卧龙岗、翔龙湖等景点。谁承想,计划没有变化快,一场不知趣的秋雨,好似“花间喝道”,颇有些煞风景。
长老峰是丹霞景区的核心景观,山并不算高,海拔约四百米。据说,它既有黄山之奇和桂林之秀,更具华山之险,而且山中有寺院僧庐,佛音梵唱,豁达清虚。正在犹豫要不要冒雨登长老峰时,妻子醒来,见外面下雨,淡然一笑说:“虽然看不到日出东方的景色,但烟雨长老峰或许会给我们一个不一样的景致。”
说得有些道理,日出日落周而复始,寻常可见,但雨中的长老峰于我们来说,怕是难得一见。“烟雨峰峦无古今,断崖迷径静愔愔。”一千年前,大宋进士舒岳祥抒发的情怀,润物无声地影响着我们。不远处就是烟雨飘渺的长老峰,赤壁断崖,石径通幽,我们岂能错过如此景致,又怎能舍弃一段烟雨峰峦的经历。
天已大亮,吃过早餐,我俩买了雨衣、鞋套,朝长老峰走去,融入雨蒙蒙的山水之间。虽无箬笠蓑衣,不是渔夫垂钓,但也要像唐朝诗人张志和那样:“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二
长老峰不高大,长度也不长。站在山脚下东张西望,一眼贯穿南北。南边观日亭隐约于山顶,锦石岩寺悬在岩壁之中,北边浑圆巨石陡立,名曰“舵石”。山脚和山顶树木葳蕤,好似一个绿色画框把长老峰框起来,框中的丹崖赤壁就愈发显得色彩艳丽,灿若明霞。
赤红色的岩壁层叠向上,像一本本摞起来的大书,记载着风风雨雨的时光。几千万年来,受地球构造运动的影响,山体产生了许多断层和节理,加上风力侵蚀,一层一层的沟壑横着缠绕岩石。赤红之外,一绺绺墨色,如国画写意般点染山体上,这些纵向的沟壑显示出雨水冲刷的力量。眼下的小雨正在山顶汇集,然后顺着沟壑向下流淌,试图在山体上留下一抹痕迹,带走一点赤色砂砾。风雨冲刷的是外表,时间侵蚀的是表象,长老峰静卧锦江之畔,任由风吹雨打,岿然不动。
为了节省体力,我和妻子坐缆车上山。踏上长老峰山顶,恍若切入另一幅画面。壁立千仞隐于高大的常绿阔叶林之下,黄樟、香樟等古树耸立山路两侧,高大、粗壮、叶茂,郁郁葱葱地覆盖了赤红色的岩体。昨夜的细雨沥去了尘埃,枝头上的绿叶,树下的草丛,石墙边的青苔,都闪动着一抹亮色,像山野里的绿色精灵,一个个倍精神。鼻息间嗅到一股淡淡的清香,不是花香,南方的秋天里花儿也要歇息,这是草木特有的气息,带着一股淡淡的药香。空山新雨,草木留香,舒心润肺的感觉油然而生,我们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尽享大自然的恩惠。
石阶依山势铺砌,曲折迂回。雨时下时停,打在树叶上,低落在石阶路的青石板上,眼前的路便亮成一条蜿蜒向下的线条,似乎是飘在山林间。我们踏上第一级台阶,向不远处的韶音亭走去。我不知道韶音亭有着怎样久远的故事,也不晓得前面景色如何,但我喜欢在烟雨飘渺中,去体会如烟似雨的人生,留恋半生以来风风雨雨的过往。
韶音亭裸露着水泥的质感,伫立山崖之上。我没有细看它的翘檐飞角,不是不屑,而是对面云山雾罩的景象,早已让我目不暇接了:云,飘荡在起伏的山峦之间;山,舞动在洁白如雪的云朵之下;河,徜徉在化不开的浓绿之中。站在山崖边,宛如站在天海之上,云海翻腾,山舞河碧,气象万千,让人不由自主地敞开胸怀,万虑顿消,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久居海滨城市,云雾对于我来说,算不上新奇的景致。但长老峰的云雾,却不同于海滨的云雾。海滨云雾诡异得很,它挡住你的视线,你却看不到它的身影,朦朦胧胧一大片。长老峰的云雾天真可爱,像邻居家很会扮靓的女孩,你不仅看得见她,还会被她变幻多姿的身影所吸引。她时而形成长长的带子,顽皮地挂在山腰,时而捉迷藏般地从两座山峰之间飘出,时而贴着山峰而下,像瀑布,也像女孩飘逸的裙裾。
视线越过一大片油绿的山谷,远眺对面气势磅礴的群山,僧帽峰、宝塔峰、蜡烛峰、玉屏峰、望夫石、茶壶峰等造型各异,七高八矮,错落林立,像一群孩子嬉闹大地之上。瞧,一座石峰歪着头扯着一座圆圆的山包,“石堡”一样的山巅懒洋洋地靠在层层垒起的“石墙”边,笔直向上的擎天石柱一副遗世独立的样子……云在它们之间飘来飘去,浓郁时白茫茫一片,散淡时山峦又峥嵘毕现。最顽劣的当属僧帽峰,只露出一大截山腰以下的层岩,那个高高翘起的僧帽,始终隐在云朵里,就是不肯露出真容。
眼前的山色,让我想起桂林山水,难怪有人赞誉道:“桂林山水甲天下,尚有广东一丹霞。”其实,韶关距离桂林大约五百公里,山水相近也不意外。此时,身后来了一帮游人,导游向他们介绍韶音亭:“传说四千多年前,舜帝南巡,在此奏《韶》乐、命韶石……”听众却似乎着了魔法,一起涌向悬崖栏杆前,眺望对面云动山舞的景色,仿佛迈过一扇看不见的门,时空都变了,只留下一连串的惊叹:仙境,真是仙境!
导游无奈,只好结束对韶音亭的解说。过了一会,导游说,现在我们去舵石游览。人群中,一个女声响起:没看够,不想走。导游笑着说,那就再给大家十分钟。我和妻子相视一笑,不跟团旅游的好处显现出来了,我们不必奢望导游十分钟的恩赐,可以任性地呆在细雨中,眺望远山近水,一直看下去……
三
从舵石往回走,左中右三条路都可以到达最高点,也就是观日亭的所在。雨已经停了,厚重的云依然压在头顶,虽然早就错过了日出的时间,但我们还是要攀上观日亭,登高一望,览尽丹霞美色。
我们沿着右边的山路前行,从一个凹进去的岩壁下走过。这里叫做水帘岩,脚下绝壁耸立,头上巨大的山体势欲倾倒,有水从山顶流下,水势不大。我猜测下方另一处凹进去的岩壁,就是“锦石岩寺”,似乎有铜罄之音传来。为了免去走回头路的辛苦,我们决定不去锦石岩寺了,而是继续向峰顶走。转过一个弯,拾级而上,眼前又是另一番景象。群山之中,锦江蜿蜒成S型,闪动着碧蓝缓缓流淌。崖壁之上又是一座寺庙——“别传寺”,白墙黄瓦,掩在绿树之中,若隐若现平添几份神秘。一座山在悬崖峭壁上有两座寺庙,可见这里有多么幽深空灵。沿途还有许多摩崖石刻,也有高僧墓碑,另外两条路上有浮屠佛像,我们无法一一穷尽。给我的感觉,长老峰够拥挤的,自然景观加上人文景观,混杂在山间山顶,像路边一大簇滴水观音,蒲团大小的叶子互不相让,挤满青翠。
爬上陡峭的石阶,行不多远就是观日亭。站在亭上,俯瞰峰下,一湾碧水划开两岸,锦江如带萦绕山麓,蜿蜒而去,像一条碧绿的血脉,滋养着群山和这方土地上的人们,逶迤起伏的山峦是它跳动的脉搏,铿锵有力,生生不息。回首,惊见僧帽峰露出真容。几座相连的山峦簇拥成堡垒的样子,花瓣一样圈在一起,看上去敦实而厚重。层叠的岩石像裸着脊梁的汉子,任凭风吹雨打,坦然承受亿万年来重力崩塌、风力侵蚀、流水溶蚀,傲然屹立,巍然不动。堡垒上,一柱擎天,顶部一侧呈斜面,有点像济公戴的那种僧帽,令人疑心济公曾在这里化缘,普度众生。其实,从观日亭这个角度看僧帽峰,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阳元石,似男根般阳刚。我刚这样想,一阵风吹来一片云,僧帽峰忙不迭地又躲进云层里,不肯再露真容。好吧,算我没想。我们下山,去卧龙岗看丹霞山另一大奇观“阴元石”。
下山的路,仍然是悬挂在峭壁上,只是要比阳元山的云崖栈道、九九天梯好走多了。路过“双喜台”时,一对年轻人让我给他俩拍照。镜头中,浑然天成的“囍”字被风雨镌刻在崖壁上,一对年轻人的笑脸映在“囍”字下。“咔嚓”一声,双喜永驻,像丹崖赤壁一样红艳坚实,好希望他俩能经受得住风侵雨蚀,直到白头。
走过“观音峡”,来到山谷里。山谷与悬崖峭壁形成鲜明对比,一个草木葳蕤,一个寸草不生。山谷里绿树成荫,枝繁叶茂,石阶上落叶片片,石径旁青草丛丛、青苔点点,我们走进一个郁郁苍苍的绿色世界。可惜已是深秋,花儿早就谢了,若是春夏时节,这里必定是鲜花盛开,蝴蝶闹枝头。丹霞山气候温和,雨量充足,植物种类繁多,生长茂盛。岩壁石缝和山谷浅土处,生长着颇有松树风骨的丹霞梧桐,每年五月梧桐花开,美艳如画。除了梧桐,山谷里还生长着数十种兰花,花开之际,兰香满山。
过一个小桥,山崖下就是阴元石了。树丛之下,雨湿青碧,一个由内而外侵蚀而成的细长溶洞,外形极像……天底下的事很奇妙,大自然的塑造能力极强,往往是有“男”就有“女”,有“公”就有“母”,有阳元石,就有阴元石,男女谐调,阴阳和顺。不由得一笑,这大自然莫不是要把丹霞山打造成中国版的伊甸园吧?自然景观当然与文化无关,但人们对阳元石、阴元石的津津乐道,则体现了一种性认知,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也许这其中寓意着美好的祈求,对生命的希冀,谁知道呢,两性之间总有说不完的话题。
从翔龙湖码头坐船,离开长老峰。雨后,湖水丰盈,尚未完全散去的雾气笼罩湖岸山峦,峰林陡峭,红岩丹壁。船驶过湖边遍身沧桑的石坨子,穿过一座玲珑的小桥,弯出一道优美的弧线。放眼望,又见别传寺的白墙翘檐,缕缕轻烟萦绕湖上。
“雾锁层林烟笼山,锦江碧水绕其间。”烟雨丹霞,不是仙境怎会如此空灵清虚?这样去想,猛然觉得生活在这片山水中的人们都是仙人。不辞辛苦的仙人凭借山水滋养,过着红火的日子,憧憬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