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宁远文学》的头像

《宁远文学》

内刊会员

散文
202105/18
分享

朝阳大煎饼

    作者:张  丽




辽宁省朝阳市,一座美丽的小城。她不仅是世界上第一朵花开的地方,也是世界上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明。

甘醇的凌河水养育了这里世世代代勤劳勇敢善良的人们。巍巍凤凰山,滔滔大凌河,更是游人的休闲胜地。

在朝阳的文化底蕴中,饮食文化也堪称璀璨夺目,而其中朝阳的大煎饼更是一枝独秀。

煎饼,是朝阳一种特有的小吃,有着多年的历史。在朝阳,无论是地摊,还是小餐馆,抑或是大酒店,煎饼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主食。有的大饭店甚至在后厨一侧还备有一个煎饼铺,专门为客人现吃现摊而准备的。甭管是餐桌上七个碟子还是八个碗,对于朝阳本地人来说,煎饼绝对是最受欢迎的主食,也是外地来客的偏爱。

煎饼卷大葱,煎饼卷肘花,卷饼卷青菜、土豆丝、豆芽菜,还有用煎饼包上各种肉或青菜做的煎饼盒子,更是百姓老少皆宜的最爱。

每次回朝阳,是必须要去吃一顿大煎饼的,因为对老家的大煎饼不仅情有独钟,还有着一份特殊的记忆。

离开家乡已经多年了,记忆深处还是母亲做的煎饼味道儿。那个味道,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

小时候,居住在朝阳的一个大山里,那里山秀水清,民风古朴,在那里生活了二十五年,记忆中留存的都是刻骨铭心的。

那个年代的人几乎都是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农村实行土地承包后,我家的土地比较零散,南山一片,西山一片,东沟一片的。父亲和母亲便在这几片土地上循环往复的一年一年地辛苦劳作着。父母分别在这几片土地上种上各种农作物:玉米、高粱、谷子、黄豆、芝麻、绿豆等等。玉米、高粱和谷子种的要多些,这是我们一年的主食。经济作物只有棉花,棉花在那个年代比较值钱,是我们兄弟姐妹们上学的主要经济来源。

我们有自己的菜园子,一年四季吃着自己种的各种青菜。开春了,会栽种两个菜园子的土豆,到了数伏的时候,我们家可以收获两千多斤的土豆,甚至能吃到来年的开春。其他菜园子分别种上小白菜、生菜、菠菜、小葱、韭菜、豆角、黄瓜、萝卜、茄子、西红柿等多种蔬菜。待这些菜都下季节了,所有的菜园子里就种上大白菜和萝卜。

那个时候冬天是没有青菜的,不像现在扣着蔬菜大棚。但农家人自有土办法,到了冬天,父亲就会在自家的院子里挖个菜窖,把大白菜和土豆、萝卜等都放在菜窖里,这是我们全家冬天的蔬菜。

那些年,虽然物质生活比较匮乏,但勤劳的母亲总是在每天的劳动之余给我们变着花样做着吃,其中我们最爱吃的就是大煎饼。



煎饼,在那个时代的山村,制作过程真的是很麻烦的。

最开始的步骤是把玉米从玉米棒上用手搓下来,够用了,拿到石碾子那里把玉米碾碎。碾碎的玉米叫玉米粕子,可能是做煎饼的人比较集中,又或许是加工的工具简陋,有时候我们去碾碎玉米得排好几天的队呢。把玉米粕子拿回家用水桶泡上,泡上一天一宿,然后去有石磨的人家,把浸透水的湿玉米粕子放在石磨里磨成黏糊状,叫磨乎。

当然,做这一切都是人工,最少要两人才可以。磨乎拿回家,放在一个闲置的水缸里,用盖子盖好,留着吃上一段日子的。我们家七口人,做的就会更多,因为过程太费事了啊,地里还有很多农活儿等着父母去干呢,没有多余的时间现吃现做。

如果要吃煎饼了,用一个盆子把磨乎盛出来一盆,放在炕头,用盖子把磨乎盆盖严实,发酵。发酵出来的煎饼是酸甜的。发酵的过程也得一宿,发的正好了,就可以摊煎饼了。如果发酵得过劲了,有些酸,就放一些小苏打掺在里面中和一下,这样摊出来的煎饼又香又脆。

母亲去抱一些柔软的柴禾,把煎饼鏊子支上,一手拿个煎饼耙子,一手拿个勺子,用勺子把磨乎放在煎饼鏊子上,耙子把磨乎均匀平缓的涂抹摊开,火候正好,微微变色,香气扑面而来,一张煎饼很快就做好了。

弟弟和妹妹有时候饿了,就会蹲在母亲的跟前,等着刚从煎饼鏊子上取下来新摊的煎饼吃,就那么用手揪着一口一口送到嘴里,你看他们那狼虎劲,不吃菜就可以吃饱一样。

母亲摊煎饼的时候,就会叫我去菜园子里拔一把小葱,放在煎饼上,用自己家下的大酱卷着吃。再炖一些菠菜汤,或者是炒一些土豆丝和韭菜,卷煎饼也很好吃的。

母亲摊煎饼的时候,赶上柴禾不好了,冒烟,会呛得眼泪流出来。当我们一家人吃着母亲做的煎饼的时候,心情是那么的好,美滋滋的,满口生香。可是母亲却是付出了巨大的艰苦和汗水。

煎饼,是一个粗粮细做的过程。也是我们当时吃的最多最香最甜的主食。永远也忘不了母亲摊煎饼的味道,永远也忘不了家乡那些吃着煎饼的岁月,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些煎饼的制作过程,永远也忘不了母亲用双肩挑着满满的两水桶磨乎颤巍巍的身影!

成年后,来到葫芦岛生活工作,就很少吃上家乡的煎饼了。这里的煎饼都是大米做的,软乎乎,不太适合自己的胃口。我们已经习惯了家乡的煎饼,家乡煎饼的味道。

今年的清明节回家祭祖,正好赶上了本家嫂子准备做煎饼。我来了兴致,也要试试还会摊煎饼不。

原来小的时候在家妈妈教过我,但技术掌握的不太全面。我往那煎饼鏊子跟前一坐,也学妈妈以前的样子,正儿八经的摊了起来。别说,摊出来的煎饼虽不是太完整,还是挺像那个样子的。嫂子的煎饼制作过程和妈妈在世的时候几乎是一样的,就是改用了电磨。

看看老家,也真的和以前那个大山沟不一样了,村子前面是光油油的油漆路,一排排的蔬菜大棚,电视接收塔。而且很多人家都是新盖的北京平房和二层小楼,屋子里也都安装了网线,买了电脑。就连超市也是和城里一样,搭上精致的货架,各种商品俱全,真的和从前是两个世界。

嫂子说:现在物产丰富,饮食多样化了,吃煎饼已经不是孩子们的最爱了。

我心里暗自高兴,真的挺有口福啊,赶上了吃家里的煎饼。回想从前,看看现在,真的是因为家乡的煎饼而自豪。

前几天同学女儿结婚,很多的同学聚在一起。晚宴的时候,在丰盛的酒席上,主食有很多种,但是当服务员摆上了一大摞煎饼和各种青菜时,同学们在一阵欢呼声中,都忙不迭地来个煎饼卷大葱。

小时候我们都是吃着家乡的煎饼长大的。煎饼,就是酒桌上的一道最美的风景,一种饮食文化,一件艺术品。同学们说,煎饼,不仅仅是朝阳人喜欢,很多外地游客也经常的慕名来吃朝阳的大煎饼。

煎饼,是我记忆里不可缺少的食物。更是一种悠悠的难以忘怀的乡音乡情!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