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东北,有幸认识了姐夫。论起年庚,姐夫小我父亲3岁,已逾古稀之年。我口中叫姐夫,其实心里一直把他当成长辈看。姐夫对我也总是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得无微不至,让我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
姐夫,是典型的东北人,耿直、爽快、厚道,有一种骨子里的善良,但也有个性,一般人他看不上,所以给人的印象很严肃,不好接触。自从认识了我,姐夫的性情似乎有了不少改变。
听说,姐夫年轻的时候喜欢穿白衣白裤白边天津便,特别帅,当过国企车间主任,有过傲娇的辉煌历史,但这些姐夫很少提起,就好像经历过的那些事早已成了过眼烟云。
姐夫平时话很少,和他在一起,沉默的时候居多,就是投缘的人,能聊上十句八句话,就算是好的了。不过也有例外,当我开车带着他从城区通过,或者是飞驰在外环快速路的时候,兴奋中的他会不由自主地打开话匣子:“这里的大烟囱不见了,原来可是工业城市的象征啊!”,“太原街远不如以前了,那时候多繁华啊!”,“浑河东塔桥第一次来,太壮观了!”,“长白岛原来就是一片荒地,现在都变成高档小区了!”。姐夫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和我交流。这时,我也会顺势与他唠很多老沈阳的话题,但谈兴一般不会持续太长。在家里,更多的时候,他总是坐在阳台上默默地地看手机或是安静地抽烟。
姐夫有三大爱好,喝茶、抽烟和烹饪。据姐夫自己讲他20来岁就开始喝茶了,回溯一下应是上世纪60年代,这在沈阳人当中是很少见的,因为东北人没有饮茶的传统,改革开放以后,饮茶才渐成时尚,可见姐夫年轻时是很有品味的。在所有的茶品中,姐夫独爱铁观音,一年四季不变,一喝就是50多个春秋。每当午后,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姐夫总是静坐在阳台上,用纯手工的紫砂壶泡上一壶铁观音,然后一边观赏着窗外的蓝天白云,一边细啜慢饮,在兰花香观音韵中,享受人生的惬意与美好。有时也会用玻璃杯泡茶,茶叶放得很多,占据杯子的三分之一,别人喝会很苦,他却感觉正好,浓厚的茶汤里,他品到的应是苦涩之后的甘醇与淡泊。
说到抽烟,姐夫态度很坚决:戒不了了,也不打算戒了,可以不吃饭,但不能没有烟。我能理解他的心情,烟伴随他一辈子了,在那个大干快上的年代,熬夜是家常便饭,靠烟提神,成了工人们消除疲劳和困倦,度过漫漫长夜的不二之选。虽然也知道抽烟有害健康,但烟瘾早已深入骨髓,甚至融进了生命,确是戒不了了。好在姐夫抽烟,量不大,两天一包,除了血压有点高(可控制范围内),身体一直都很好。姐夫很自觉,从不在人前抽,家里阳台是他固定喷云吐雾的场所。抽烟时把隔门一拉,家里人根本不受影响。平时,带姐夫出去玩,只要车一停,他就会下车抽一会,哪怕是几口就满足了。记得有一次,我们又在路边停车了,姐夫和往常一样下车抽烟,等出发的时候,以为姐夫上车了,也没往后看一眼,就把车开走了。等开出十来公里,回头一看,姐夫不在车里。我们赶紧往回返,离老远就看见姐夫一个人孤单单地往前走,一脸的茫然。事后问他害怕不?“不怕!”姐夫嘴上说不怕,估计也紧张,毕竟是在深山老林啊。从那以后,这样的惊险插曲,再也没发生过。
烹饪,是姐夫的拿手好戏,煎炸烹炒样样在行。尤其是锅包肉、蒸肉、烧茄子、炒粉丝,比饭店里做得都好,让人垂涎不已。自从认识姐夫,我这个吃货就有了口福,眼见着一天天发胖,想控制都控制不住。姐夫不仅菜做得好,面食也是一绝,不管是包子、饺子、馄饨、韭菜盒子,还是烙饼,都是挡不住的诱惑。去年因为疫情,我没回老家,在沈阳过的年。春节期间,姐夫特意来给我做饭,陪我打牌,让我这个远在异乡的游子,体会到了家的温暖和快乐。平日里,我无意中说句想吃什么了,姐夫就悄悄地放在了心上,等回到家中,指定给你来个舌尖上的惊喜。
认识姐夫,一晃五年了,和姐夫相处的日子里,我没有了温饱之忧,心里少了空荡荡的孤独感,事业发展得风生水起。可姐夫却一天天变老,眼见着白发增多,腰杆不再直挺,耳朵也不好使了。本来就不爱说话的他,愈发沉默寡言了。每当看到姐夫一个人大半天坐在阳台上看手机或发呆的时候,我心里就一阵酸楚,眼前的姐夫已经不是几年前我们登泰山时,那个背着包袱爬山路,让我们怎么也追不上的姐夫了。今后的日子,我能做的就是和家人多陪陪姐夫,多带姐夫出去走走,让他的晚年生活多些充实和快乐。
今生有幸,遇到了姐夫。他用深沉无言的爱,诠释了什么叫长兄如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