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腊月,年味渐浓,东北农村的大集开始活跃起来了。听着人们津津乐道赶大集的种种收获和感受,我无法抵挡它的诱惑,也加入了赶大集的行列。
这一天,天气很好,虽然有轻度的雾霾,但不是太冷。我们一行四人驾着小汽车,一路向东南,朝着离沈阳约二十公里的祝家集进发。自从疫情防控放开以来,我们大都经历了一次阳过、阳康的过程,近一个月来的熬煎,让人苦不堪言。这次下乡,正好是一次释放心情的好机会。
还没到祝家集,就看见公路两旁有一些摆卖东西的摊点。尤其是卖猪肉羊肉的摊主,把整扇肉条挂起来,招徕顾客。更有甚者,把宰杀过的山羊吊起来,现场剥皮。见此情景,胆小的女邻居发出惊叫,而我却无所谓,在农村生活过的人,这种场面司空见惯,一点也不害怕。继续往前行,车就走不动了,拥堵得厉害。于是我们索性把车停在路边的一个院子里,步行赶往中心大集。
赶集的人越来越多,马路上来往的车辆也越来越多,占据整个马路,几乎停滞了。我心里庆幸自己把车早点安顿了,不然陷入拥堵的车流中,想动都难,多闹心啊。
终于来到祝家大集的大门外。仰望大门,坐南朝北,高大粗犷,气势壮观,“祝家百年大集”六个大字特别醒目。透过大门,向里看去,市场内人山人海,万头攒动,人声鼎沸,热气腾腾,好不热闹。很长时间没见过这样摩肩接踵,人满为患的场面了。三年疫情,限制了人们的活动,压抑了人们的激情,眼下正值年关,一场场沸腾的交易活动,正预示着火热生活的回归。
第一次赶东北的大集,除了地域上的新鲜感,还觉得这种集市盛大、火爆、热闹、震撼,有着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农村的集贸市场不象城市的早市,运营规范,区划严格,秩序井然,粗放式的经营管理更接地气,更有乡土味,也更简单、方便。祝家大集有百年的历史了,交易场地近百亩,周围布满了一个个大粮仓,粮仓上绘着生动的民俗图画,成为农村的一道独特的风景。每当进入腊月,这里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年货集散地,就连沈阳市内的人也纷纷前来,采购农家的土特产品。
汇入赶集的人海,几个人很快就被冲散了。我一个人独自逛了起来。一个挨一个的摊位,琳瑯满目的年货,让人眼花缭乱。农民们自产自销的土特产最受欢迎,什么木耳、蘑菇、野棒子;地瓜、花生、土豆、粉丝、大萝卜;什么活鸡、活鸭、大鹅、土鸡蛋,还有刚从水库里打出的活蹦乱跳的河鱼河虾等不一而足。象猪肉、牛肉、羊肉更不用说了,全是土养,绿色无公害,物美价廉。节日生活用品也是应有尽有,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买不到的。
我随着人流,被簇拥着经过一个又一个推点。从他们高声的叫卖和随意的讨价还价声中,我能近距离地感受农民们发自内心的喜悦和热情。是啊,现在的农村彻底摆脱了贫困,实现了小康,农民的生活蒸蒸日上,过节了自然舍花钱多买东西,扬眉吐气,好好过个年 !转过一个拐角,我发现一个推位前排起了长队,原来是一家卖囱水豆腐的。等待的人群中,一位老太太与另一位大娘在对话:“他家的豆腐最地道,特别好吃。今天女儿带我从城里回老家就是专门来买豆腐的。这次多买点,回去做冻豆腐!”买完豆腐,接着往前走,有-个蒸馒头的摊前围满了人。我挤过去,看见一口大锅上扣着十来个笼屉,呼呼地直冒热气。老板娘正在说话:“大家不要着急,马上就出锅啦!正宗的呛面馒头!”话刚落音,一个伙计就把最上面的一层笼屉端到案子上,顺势把屉盖掀开。哇!一笼雪白的馒头呈现在眼前,个大,饱满,象一座座小山丘似的,浓浓的麦香直入鼻孔,我禁不住咽了下口水!不用尝,凭经验就能判断一定好吃。来自中原的我,生来爱吃面食,尤对馒头情有独衷。可现在城里卖的馒头很多中看不中吃,乡下人实在,蒸的馒头也实在,质量与口感指定错不了。这回赶上了,我一下子就买了十个,等回家可一饱口福了。
就这样,一边溜一边看,一边买买买,不知不觉时至中午。看着手里拎着的大袋小包,真有点累了。电话联系好,我们几人在大门汇合。一会儿全聚齐了。每个人手里都拎满了东西,大家相视而笑,累并快乐着。
走出这片弥漫着浓浓年味的烟火之地,回望这方充满乡土气息的美丽乡村,心里涌动着满满的喜悦与感动。透过眼前这繁盛的景象,我佛看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更加美好的未来!祝家大集,我们明年还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