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康桥的头像

康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1/19
分享

大年三十

过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所有炎黄子孙的温馨期盼。如果把过年看做一部剧,年三十就是这部剧的最高潮。但是,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年三十的热闹与欢乐,只能穿越时空,从几十年前的记忆中来找寻了。

大年三十这一天,一大早我就被零星的鞭炮声叫醒。母亲早早就起来了,带着围裙,满面春风,穿梭于厨房与堂屋之间,准备着一天的吃喝。小院子被父亲收拾得干干净净。一摞摞劈柴整齐地摆放在厢房的屋檐下,平时不用的大缸里盛满了水。一棵刚砍下的青枝绿叶的竹子被插在最显眼的地方,当做摇钱树。村头大喇叭里传出动听的歌声:“美酒飘香啊歌声飞 朋友啊请你干一杯……”

吃过早饭,我的任务就是贴春联。春联是前两天写好的,全是自编自写。那时我上五年级,写对子已有两年的历史了。本来想让弟弟当帮手,这会不知到哪玩去了,这家伙一天到晚不归家,都玩疯了。我先把各个门上的旧春联清理掉,然后刷上自制的浆糊,最后把春联按东西门扇、门楣、门框,一一贴上。等贴好,感觉豁亮了许多。红红的春联充满了喜气和吉祥。就这样,忙活了近一个小时,把家里所有的门窗、桌椅板凳,包括粮仓、面囤、牛槽,甚至茅厕,都贴上对子、福字、横幅或条幅。站在院子里,抱着肩膀欣赏着自己的杰作,有一种满满的成就感。禁不住吟起王安石的那首《元日》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在农村有个规矩,贴春联不能晚过中午,越早越好,这叫抢年。当然,还有一些人家为了躲债,早早就把春联贴上,看到春联,讨债人就不能进家门了。在我的家乡,春联,红色是主色,绿色也可以做一些点缀,这在其他地方是没有的。我觉得大红大绿,喜庆中更有生气。

上午,家家户户都在烀肉,灶堂里柴火熊熊,大锅里肉汤翻滚,浓浓的香味飘荡在村庄的上空。这一年我家买了一个大猪头,烀好的猪头能出十来道菜,比单纯地买白条肉要实惠得多。那时候没有冰箱,烀好的肉放在竹篮里吊在房梁上,吃的时候就割一块,十天半月不会坏。包括一些油炸的东西,都是这样存放。那年头老鼠多,贪吃的老鼠够不着,干瞪眼也没招。时至中午,弟弟回来了。吃饭前必须放炮,以前这活都是我干,现在弟弟大了,就轮到他了。男孩放炮,天经地意。随着一阵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在香烟缭绕中,开始敬天祭地,叩拜祖宗。这是一件很严肃的事,由父亲引导着我们净手、焚香、祭拜,来不得半点不恭。之后,午饭开始了。在老家,午饭比晚饭丰盛。七个碟子八个碗,热炒冷拼,都是平时吃不到的好东西。除了大鱼大肉炖鸡之外,我最爱吃父亲凉拌的菠菜粉皮,清凉爽口,开胃解腻,是最好的下酒菜。尽管我们平时都不喝酒,这时父亲也会烫上一壶老酒,带头喝上一杯,图个喜庆和吉利。我和弟弟自然也给父母每人敬上三杯酒,祝二老福寿安康!

下午,开始包饺子。父亲擀皮,母亲包陷,我和弟弟想帮忙,母亲不让。说我俩笨手笨脚的,包不好,还是玩去吧。后来才知道,母亲包饺子时总会偷偷地在一个饺子里放上一枚硬币,看谁运气好能吃着,怕我们看见就没神秘感了。我乐得出去逛逛。除夕的村庄喜庆而祥和,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浓的硝烟味和混合型的香味。时不时地还能听到散放的鞭炮声。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笑语欢声,不绝于耳。红红的春联,在阳光的照耀下鲜艳如火,渲染着热烈的节目气氛。一些年轻人聚在一起“推牌九”,围观的看客也不少,沸反盈天,好不热闹!小孩子们穿着新衣服,三一堆两一伙地玩着各种游戏。乡村的除夕纯朴、热闹、充满浓郁的烟火气,就是一幅韵味绵长的年节风俗画。

不知不觉中,夜幕降临。那时的农村还没用电,平时晚间一片漆黑,而除夕之夜,村子里却灯火通明。我家的大门上挂着两只灯笼,堂屋里红烛高烧,每个房间都点起了蜡烛。老辈传下的规矩,晚上灯火不能息,通宵的光亮可以驱邪避鬼,辞旧迎新。

由于中午饭吃得丰盛,晚饭就很简单。接下来就是守岁了。那时候没有电视,唯一的娱乐方式就是听收音机。收音机由我掌控着,听的是各个电台的春节特别节目。有相声、快板、大鼓、评书、戏曲、歌曲等,节目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多彩。尤其是侯宝林郭启儒的相声《关公战秦琼》《拉链》《改行》特别精彩,笑得人前仰后合;刘兰芳的评书《岳云锤震金蝉子》声情并茂,扣人心弦;河南曲剧《李豁子离婚》诙谐搞笑,让人忍俊不禁。一部小小的收音机,给一家人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夜深了,父母亲太累了,听了一会广播就睡了。弟弟爱动不爱静,早拿着手电筒找伙伴们玩去了。最后就剩我一个人,抱着收音机坐在被窝里,边听广播边守岁。后来听着听着也进入了梦乡。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被一声惊天动地的炮声惊醒。一看钟表,三点多了。刚才那一声响是弟弟放的开门炮。紧接着又是两响。三声开门炮后,父母也起来了。小时候过年,不像现在十二点就开始放炮吃饺子,那时讲的是起五更吃饺子。有道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五更就是现在的凌晨三至五点,也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按照老规矩,这时候,女性不能上锅,所以煮饺子是由父亲来完成的。在煮饺子的同时,必须放长鞭。这个差事由我和弟弟共同完成。

每年父亲总是请回一万头的长鞭,用他的话说长鞭可以镇宅子,图个吉利。其实还有个原因,就是我和弟弟都愿意放长鞭,在小伙伴面前,是一件特别有面子的事。一万头的长鞭挑着燃放,可以响半个小时。为此我们家特意预备好一根长长的竹竿。在燃放之前先把鞭炮按螺旋形,一圈一圈缠在竹竿上,鞭头部分耷拉下来。燃放的时候,把竹竿梢搭在树杈上,一人牢牢地攥住竹竿尾。还没等燃放长鞭呢,院门外就聚集了许多捡炮的孩子们。一个个顶着厚厚的帽子,戴着手套,拿着手电筒,无比羡慕地望着高高挑起的长鞭。我握着竹竿,一声令下,弟弟用火柴点着了鞭炮。顷刻间,电光石火,炮鸣声声。这些捡炮的小小子,一个个奋不顾身,冒着炮火硝烟,捡拾坠落的哑巴炮,那情景就像战场上出生入死的战士。贪玩的弟弟也忍不住了,裹上一件旧大衣,捂上一个破棉帽,也加入了捡炮的行列。

放完长鞭,饺子也已盛好。敬完天地祖宗,年夜饭就开始了。起五更迎春接福,就是吃饺子。饺即交,新旧交替的意思。在我的印象里,一年当中,五更饺子是最香最好吃的。不知怎地,母亲在饺子里包的那枚硬币,更多的时候总是被我吃着,也许这就是运气吧。吃完五更饺子,新的一年就正式被迎进了家门。这时候,母亲总会说一句:“旧年跑远了,新年纳新福!”堂屋里,蜡台上的两柱红色的大蜡烛熊熊燃烧,照得满堂生辉,一家人嗑着瓜子、吃着花生、果子,叙旧话新,畅想着新的一年,有新的运气,新的收获,新的幸福。

小时候大年三十一家人过年的情景,总让人感到温暖和幸福。那时,虽然生活并不富裕,但心里很充实,精神很满足。但愿这种幸福和美好永远留存在我的生命中,带给我长久的欢愉和回味。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