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在文字边上行走的头像

在文字边上行走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11/16
分享

忆往昔:我在二中那一年

 序

我在中官乡中学读高二时,有一位数学老师,当时也是中官中学的副校长。他的儿子在县二中教书,就是以前在新妙湖畔的县二中,数学课讲授得非常好。当时二中办得非常红火,高考升学率位居全县各中学之首,有考取清华、北大的学生,于副校长的儿子就把我从乡一级的中学,带到县新妙湖二中读了一年书。

一、途经招呼站

八十年代初,从师山去二中是非常麻烦的,那时的交通不方便。

记得第一次父亲送我去二中,挑着米,和被子,提着吃的咸菜。要先从师山步行近二十几里的路程,走到土唐去等班车,再在袁先里下车又等车,再转车,然后在离二中很远的一个地方下车,下车的地方有一个亭子。这个享子就是一个人字形盖瓦的长方形,四周没有墙,只有六个墙墩支撑起来的瓦屋,以前叫招呼站,就是等班车的地方。

特别是遇上雨雪天气,就好似新妙湖上空的雨雪,拼命地往招呼站刮过来,一阵阵寒冷呼啸而过,二只耳朵会冻掉似的,风一吹两条腿会不自觉地打抖,上下牙齿会冷得打架相互取暖似的。

招呼站离学校有一段距离,后又挑着米菜被子去学校。等着米、菜吃完了,其间父亲、母亲会掐着手指头算好,父亲一个人又会挑着米菜,搭车送来。当时我村子附近读书同去的有三个人,于老师村上一位,曾和我走得非常近,还有我大队,现在叫村里有一位,有时三个人的父母还会商量着轮着送,省去坐车的钱。这挑着,担着,转车,走着,风里、雨里、雪里,加上当时交通困难,这其中的艰辛、艰苦和累,只有到自己做了父亲的时候才懂得。只是这时的父亲已经慢慢地老去了,后来的交通也好多啦,现在更是四通八达。

这个当地人叫的招呼站,就好比现在等公交的地方,那时是等路过固定时间的汽车,也叫班车。风在新妙湖的上空呼啸而过,雨雪在空中飞扬,招呼站是在去二中8433班时能避风,和放假回家时能遮雨雪的必经之处。那时到了招呼站,就看到了二中,就能感觉到满满的书香气息,就好似看到了希望,这是希望的招呼站,难以忘怀地招呼站。

二、师恩永难忘

在二中,我的班主任是教数学的翁老师,我很喜欢听他讲的课,数学课讲得非常好,思路清晰,板书特别整齐漂亮,后来我也读了数学系;还有教政治的刘校长,语文老师,英语,物理,化学,生物老师都特别优秀,敬业,令人无限尊敬,和崇拜,印象深刻。

一想起班主任翁老师,漂亮的板书,严谨的教学,音容笑貌仍然历历在目。记得有一次周末,没有赶上学校蒸饭的时间,就去了翁老师学校的厨房,师母做的米粑,真让我和班里二位同学一起吃了个饱,至今那味道都还在,可口,温热,余味无穷;还有就是教政治的刘校长,一直没有看到过。前几年在绕东湖散步的时候,有一位老人看起来特别像刘校长,心里又拿捏不准,又不敢乱叫,怀着对刘校长得无比崇敬,有一次我终于鼓起勇气问了这位老人,很失望他不是刘校长,一口外地口音。

在二中我只读了一年,又是中官片,后来工作也在中官片区,和徐户片区的同学少有接触,加上以前联系又不方便,不比现在有手机、电话、微信,都是后来才有的。二中老师的教育恩情,和二中同学之间的同窗之情,一直在我心里。

三、84三(3)同学情

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在招呼站没有赶上班车,我曾经在一位同学家里吃过晚饭,留宿过一夜,遗憾的是时间久了,加上记性不好,现在连村子的名字都忘了。那时的一餐饭是非常珍贵的,应该是晚饭,还有一餐早饭,同学的父母待自己就和自己的儿子一样,可口香喷喷的饭菜,温暖的被子,热情友善的招待,我时时想起这餐饭,至今仍然温馨心暖。

后来从多宝同学吴定文保存了三十多年的班级毕业照片中,知道还有一位照毕业照站在我身边的同学,当时在中官乡里上班,我也在中官上班,二人经常见面;再就是我到师山工作时,妇保院的赵昌祖同学下乡送医到师山医院,二人再次见面,后来二人走得非常近,经常给赵祖昌同学添麻烦。

还有人院的付家尊同学也有过交往,给他出过难题;还有在农工部的赵保春同学经常见面,他的家就在我上班的路上;还有同学刘鹏树,经常遇到他散步,一起喝过酒,他对酒情有独钟,不醉不收场,人很可爱的;还有在浔城的徐泉双同学,在浔城也有见过面,是为侄儿读书的事。

还有同学黄照,袁华建,邵兵等,现在都在一个单位;还有一位在多宝乡工作叫谭初春的同学,前不久也打来了电话,当时二个人一起很投缘,经常畅谈理想,激扬文字,这份感情一直在,还有蔡贤法同学;还有在广州的医生诗人同学袁平颖,从二中出来后就没有再见过面,却在微信群里经常沟通,隔屏走得非常有感情。我经常在他门口耍二"斧头",写不平仄的顺口溜诗儿,一起品赏他的妖娆美诗,和潘郎的胡蔓花,一起钓餐鱼;还有很多同学在二中那一年分开就没有再见过面,也没有联系过,现在要是走在大街上,彼此都难以认出来。

四、难觅旧时光

二中那一年的饭盒蒸饭味儿还在,盒中再放小盒儿盛咸萝卜丝儿蒸的味儿也在。那时的学校食堂可不比现在的学校食堂,肉蔬菜齐全,可供选择买着吃,生活幸福。当时学校只有蒸盒饭的条件,不炒菜卖,开水凭票,一天一热水瓶。菜一般都是自己家里带来的咸菜、干菜,比如糟好的干萝卜丝,大蒜窖豆鼓,能吃上一、二周,嘴都会吃起泡泡,还不觉得苦和累,读书还有劲得很。间或有周边的村民带上做好的新鲜蔬菜来卖,也少得很,买的人也少。

还有一位捡剩馊饭养猪儿的大爷的模样儿也在,听说是以前新妙湖农场留下来没有走的老职工;新妙湖畔中的湖水也照常在,现在是水更清了,水也更绿了;再就是不知道当时那个等车配风雨的亭屋还在不?当地人把它叫做"招呼站"。二中已经搬到了县城以前的师范,现在讲二中,很多人都不知道是我们以前在新妙湖读书的二中。

时代在发展,在前进,以前的二中旧址仍然在,只是早已物是人非。不管时间如何流逝,岁月如何变幻,二中曾经辉煌过,我也曾沾过二中的光,也曾经是二中的一粟;二中有我曾经的恩师,二中有我曾经的同窗手足,二中有我留下的印记,二中还有念念不忘师生之情的同学吴定文;二中的师恩情,同学情,将永远会铭记在,每一位曾经在二中生活过,学习过的人心中。

五、青春曾飞扬

二中我自从84年那一年后就没有再去过,刚好三十八年过去了,真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以前在乡下,后来在县城,总是忙忙忙,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岁月的过往,感情的再过滤、再沉淀,在二中的这一年求学生活,她真的是承载了太多太多。她承载了父亲,父辈们的厚望,老师们的期待,和自己青春曾飞扬的理想。我和8433班同学们在一起的三百多个日日夜夜,挑灯夜读,晚睡早起,朗朗的读书声,畅谈理想时的激昂,展望未来时的希望,经常在记忆之梦中涌现,挥之难去。

去年还是前年,同学袁华建多次约我去,毕业后仍工作在新妙湖老二中的黄友声同学,当时感冒很严重,鼻泪搭泻的,又哈足连天,却相见失之交臂。

我想下次专门挑个时间,邀上曾经的同学,一定去二中,看看曾经的教室、寝室、食堂、还有老师的办公室、住房、还有学校门口,那个理发室还在不?记得当时师傅给我理发时,特别好,有耐心,理了后照镜子,照了镜子后又理发,反复多次,直到理好为止。还说我的头发难理,又浓又密,还要用推剪打稀!如果没有理好,就会很难看的。现在好了,几乎不用理发了。

还有很多很多……特别是离学校很远的那个遮风避雨的亭屋还在不?就是当地人叫的招呼站。

老师、同学、家长、我、和给我送菜米的父亲都在那里等过,避过风,躲过雨雪,特别有印象,那是希望的招呼站。我在二中那一年,真的应该感恩国家的高考政策,感恩老师,感恩父亲、感恩我们的父辈,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六、今日好时光

想想我在新妙湖二中的那一年,和现在相比,时代变化发展真是飞速之快,今日真是好时光。

现在交通发达了,昔日遮风挡雨的招呼站,也早已建成了公交站,以前一天一次的班车,也变成了30分钟一趟的公交车,再也不用耽心赶不上一天就唯一的一辆经过此地的班车。还有现在再也不用肩扛背挑米被絮,用脚走,坐车又转车,出门就有车,交通四通八达,非常便利。

新的二中也在蓬勃发展,一座现代化的,高质量的,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新二中也早已屹立在城东中心位置,还有崭新的一中,气派的任远中学,书香气的育才中学等,都是一座座全新的,软硬件设施齐全的现代化高中,学生们也是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

现在的学生也幸福多了,二中有学生食堂,其它中学也一样,荤素烤卤辣菜齐全,应有尽有,再也不用带上吃一、二周的盐菜,豆鼓窖大蒜,来去交通方便,天天都能吃上新鲜蔬菜。

 尾声

曾经的青涩少年,8433班里的青春,二中那一年曾飞扬的岁月,留下更多的是回忆。去除曾经的激情、年少,和青春飞扬,如今剩下更多的是满满的回忆,也掺加些许伤感。岁月不饶人呢,现在大多同学都快奔六了,就像老同学吴定文经常唠叨的同学情,师生情。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再聚一聚,去新妙湖老二中看一看,一定要去拜访还健在的恩师。

备注:文中姓名、地名均是化名;8433是84三(3)班的简称;发餐鱼是小时候用竹鞭钓小餐鱼,用手发:斧头是指成语班门弄斧里的斧字的意思。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