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在文字边上行走的头像

在文字边上行走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212/01
分享

随笔:人情

有句民间俚语:人情急似债,头顶锅去卖。大意是说明人与人之间的人情往来非常重要,人情急的时候,没有钱去还人情,或者是行情的时候,连烧火做饭吃的锅都要拿出去卖。

还有一个多月就农历春节了,很多喜事都来了。还有平时亲戚、朋友、同事之间的人情往来,终究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

中国人自古至今,最崇尚的是礼尚往来,特别是在人情这一块,有来而不往非礼也的古训。

记得小时候,从每年农历正月初一日起,提包糖走亲戚去拜年,父亲就经常教育我:这一包糖送出去了,人家亲戚朋友,不分时间早晚一定会送回来的;人家来你家拜年的一包糖,你也要一定要回过去。如果一方不送回来,或者是你不送回去,那么就是告诉对方,这亲戚朋友以后来年就不用再来往了。那怕是兄弟姊妹之间也是如此,不能白吃人家一包糖。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一包糖真不值什么,也许亲戚朋友之间会拿酒和烟,或者是提箱奶,也可能包个红包,不过糖还是不能少的。我们这里的拜年习俗就是照样不动,把礼物拿回去回礼;有的地方就会换动,你拿了烟酒去,他会买些小孩吃的回礼,人家就不高兴。特别是正月里,春节拜年,你亲戚辈份再大,拜年的礼物还是要照样送回去。另外有尊重,孝敬的意思就是不加糖,这样的礼物就不必回过去。有人会讲:反正是送来送去,省得麻烦,干脆空手来去。

我想这意义就不同了,有违老祖宗的礼尚往来的古训。如果这样下去的话,慢慢地人的潜意识里,就没有要礼回去的概念。没有礼品可以回过去,是空手,人情就会变淡的,时间长了亲近的都不亲了。

这里是谈到拜年礼尚往来,还有红白喜事的人情往来。先谈亲戚间的,比如红喜事,一般都是后送礼的,要加一点。比如你儿女结婚,人家送200元,下次人家儿女结婚,至少200元,或者是加20,30元不等,一定不能低于人家早前送的礼;白事也一样,也有不加的,总之不能少。亲戚之间也是有来有往,互相尊重,才行走得长远,不能在礼上打小算盘。

还有就是同事,朋友之间,这礼尚往来尤为重要,和特别,一旦没有了礼尚往来这个概念,这同事就生疏了,朋友就会不友好了。

开始的时候,我每到一个工作的地方都是人家有红白喜事都是送送送,就即使调动了工作的地方,以前的同事和朋友的红白喜事,自己没有空亲自去,也一定会托熟人搭个礼去,或者是发个红包。总之,人不到,礼一定会到的。

经常听到有的同事抱怨,礼尚往来,变成了礼尚不往来。比如以前有同事家的父母去世,子女结婚,他一个礼儿都没有漏送,份份礼都送出去了。后来临到该同事回礼的时候,居然连电话都打不通,不接你的电话,另一方竟是连父母债都不用去还了!

这样一来,不但造成了浪费,而且连父母债这一老规旧矩都不顾了!就是有的人家父母去世,你去送了礼,后来人家连这个父母债的礼都不回了。

再说有的人就生性不怕麻烦人家,什么小孩出生、三朝、周岁、做10岁、考大学、过门、结婚等等等,他都要把同事,朋友请个遍。这到不要紧,不过临到人家请你的时候,连个电话都不接,这样就不好了。还有特别是单位上人多,有的连面都没有见过,根本没有接触过,也一起请了。这样就更不太好,静下心来,仔细想想真的没有必要,一概都是浮云。这样自己麻烦,搞得人家也麻烦,彼此都不好。

按照一般的礼仪和习俗,红喜事要接人家,不接人家一般不会去的;白喜事有来往的一定要去,不存在要接,亲戚会打个招呼,按方言叫做还父母债。

有位同事就和我讲,他儿子结婚,请了人家没有来,结果饭店里有5、6桌菜没有动,加上温度高,整鸡,整鸭莱等,全部都坏了倒了,一桌菜浪费了一千几百元;后来他女儿结婚就没有请单位上的同事了,就是自家亲戚,有来往的同事,同学,和村上的人,其他的一概没有请。

不过尴尬的是这位同事讲,你没有接人家,不麻烦人家,人家仍然会接你,不怕麻烦你!实际上红白喜事,红喜事无非是图个热闹,白喜事无非显得庄重些,这其间的人情往来还真是一个难以做好的课题。我想不管怎么样,秉承着礼尚往来的古训,尽力做好人情这个课题,总应该是没有错的。

我想人情就是一定要随性,秉承随心。人一定要有感情,人情人情就是人与人之间感情,有感情才有来往,才有人情。再者坚持不铺张,不浪费,崇尚简单,务实点,少些虚的,不要过多的浮云,只要一瓣美丽的云彩就行。尽量不去麻烦他人,努力做好人情这个课题。

声明:个人观点,欢迎分享人情观!此文严禁剽窃抄袭,侵权必究!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