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家,查家爷爷,从我开始记事的时候起,就一直跟着父亲在每年的除夕前,和清明去祭奠。一位从来没有见过面的爷爷,听祖母讲父亲八岁时,查家爷爷就走了。
祖母还讲当时住的房子,有一个很大的天井,一共有七、八家人,一年之内,有好几位后生仔走了,祖母就带着父亲外去逃荒避灾。现在想想这很大可能是过去旧社会医疗水平低下,也可能是和当时发生的疾病,或者是类似传染病,瘟疫有关。这和现在联系上的查家一位叫秉开的弟弟讲的情况大致相同,他讲查家爷爷有兄弟八个,过去是一个大家族。
以前没有车,最开始的时候是步行,经狮山珠岭,过杭桥街上,后经过路边一座水库,再走查家村子后面的山中水库边上,一条崎岖山路小道就到了查家。查家爷爷的坟墓靠近村边的一座山上,在山路旁边,一块敖女清石碑,起了寿头,上面刻有查家爷爷的名字,明水二字,墓碑尽管小,在当时却是挺好的。听母亲讲是父亲十几岁的时候,一个人请人做好的,用牛头车推出竖起来的。
后来通了班车,父亲,还有我就搭车到一个专门倒犁头的村庄下车,穿过一个田垅,就到了查家爷爷的墓地。记得很小的时候,去祭祀查家爷爷,还在查家吃过饭,路很远,加上又饿。只是后来有了自行车,再后来有摩托车,现在又有小车,祭拜过后就没有再在查家停留走动过。
父亲生前在查家修谱的时候,还去修过谱,还特意去接过谱,专门买了一封非常大的鞭炮。查家有一位教书的先生,有两个人,应该是村里的长辈,也专门来找过父亲,一起在我老家吃过饭,当时我还专门安排了车送他们回去。那时候我一方面年轻,另外一方面工作又忙,总是难以理解父亲的这份感情,加上和查家走动沟通得少,总以为父亲在查家没有至亲,以至于父亲在病重的时候,还产生过想葬在查家的念头。
父亲这种一闪而逝的想法,其实并不现实,事实上也没有实行,并做这种安排的必要。后来父亲去世时,安排了二妹夫,和杨家嘴姑娘的一个小儿子,就是姑表去了查家,找到了一位和父亲同辈份的堂兄,叫金喜的爸爸,把我们的意思讲了。后来查家来了很多人送父亲,金喜爸爸还特意在查家爷爷的墓地旁,用袋子装了土带了过来,嘱咐我们把土撒在父亲的墓地,意思是故土难忘,寓意在这里生根发芽,开枝散叶,保佑发子扬孙,子孙后代繁荣昌盛。
记得当时送查家人回去的时候,其中有一位曾喊我哥哥,当时我就问父亲在查家还有至亲吗?他讲有,怎么没有!?不过好像以前去修谱的时候,查家有人讲没有至亲,谱后面是雪白的,难道是我当时听错了。这和今年联系小侄子上谱的事,秉开弟讲的情况一致,父亲还有至亲在。父亲已经走了近七年,这七年的除夕前,和清明,和父亲生前一样,我和弟弟都去祭拜了查家爷爷。
我想这并不是迷信,这是一种感恩,这是一种对先人的尊重,也是后继有人。这和父亲生前的言传身教是分不开的,也是一个人首先要搞清楚自己是如何来到这个世上的问题,这个问题没有搞清楚,最后连自己也应该是不了了之。
查家爷爷,一个没有谋面,一个只有一堆坟冢所在爷爷,却是一个挥之难去的话题,更是血脉精神之所在。尽管从来没有得到过查家爷爷的任何疼爱,一种祖辈对孙辈的爱,就连长得啥样子都不知道,包括父亲也是一样,我还是感谢他赐给了我一位勤劳,善良,自强自立,奋斗不息,顶天立地的父亲;是父亲用一双一穷二白的手,和毕生的心血,培育和养育了我们姊妹兄弟,为我们撑起了一片天。
中华民族是一个尊从,并崇尚"树有源,水有源"的民族,是一个感恩的民族,是一个血脉家族传承的民族,血脉是亲情唯一的维系和延续。年轻的时候难以读懂当时父亲对查家爷爷的这份感情,但是随着岁月的不断流逝,时光的不断积累,我渐渐有所感悟,血脉亲情之所在,将是人生一个永恒的课题。
一个人无论走到哪里,也无论你事业做得多么发达,生活得多么荣光,记住:一定不能忘了根之所在,也就是血脉相连之所在,一定不能背宗弃祖,忘恩负义,这样才能行将致远,兴旺发达,才不会栽根斗,落下骂名。
还有十多天就除夕了,我这里的风俗是除夕前给逝去的人去祭奠,叫做夹岁,追思的意思。我们是一定会去祭拜查家爷爷的,还有明年清明也要去扫墓,这种祭拜,追思活动一直会延续下去;到时候有空的话,还要去查家村里走一走,看看父亲曾经的至亲,还有那些曾经电话联系过的秉开,秉江老弟们,去叙叙亲情,唠一唠家常和过去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