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总盼着过年,有新衣服穿,有压岁钱,有肉吃,有鞭炮放,还会走亲戚,去得最多的是外婆家,有着满满的回忆、满满的年味。
以前在乡下,我老家是腊月27日过年,腊月大就28日过年。祖母、和父亲都讲:这过的是叫做跑马年,意思不是一个固定的日子。以前有一句老话讲:"不管有钱没钱,都要回家过年",哪怕在千里之外谋生,漂泊,到了过年这一日终究是要赶回来的。我们这个跑马年还是挺有来头的,明清时期,缘于祖上有一位长年在外做生意的,吃着生意的饭,年近又总是忙于生意往来上的稍尾收财,身不由己,到了每年年近的时候他就会告诉家人,如果这年腊月小,27日就会到家过年,腊月大就28日,这过年的日子就这样延续至今。后来还知道周围村庄有23日、24日、25日…一直至腊月底,天天都有过年的。离我村三、四里路远的一个余姓村子,还是每年腊月的最后一个日子过年,不过他们的那个年,要等到天将亮的时候才过,讲的是他们余姓祖人,也是在外做生意,路途遥远,就和家人讲,什么时候到家,就什么时候过年,刚好腊月的最后一天,天刚刚亮的时候到,家人们也就一直等到天亮的这个时候才过年。后来这个习俗也一直流传下来,为的是纪念这位祖先。
过去大多数靠的是一双脚,现在交通四通八达,上千里的路程,一天之内都可以来回。再后来还知道城里人还过小年,就是腊月24日,也有23日和25日的,非常时行,还有一个大年就是腊月最后一日,除夕!而我还是记得我老家的那个跑马年,印象最深。
跑马年,过去的年味,已经深深地落入记忆之中!还有一个就是削年猪的味道,乡下人削年猪是非常讲究的,重视且喜庆。先会看好日子请好屠夫,早前会把神福(猪头)留下来过年这一天祭祀祈福,还有四只猪脚,及猪内脏,再就是会割一块肉,过年的时候和神福一起烹,这块肉叫做伴年福,寓意也是祈福的意思,其它的肉卖钱,补贴家用。很早以前如果年陈好丰收,神福就会割下得大一点,伴年福肉也会多几斤;年陈不好,很多人家就留下一个神福(猪头)过年,祈福玩福。
以前几年我也买过神福过年,现在也没有了兴致,市场上猪肉随时随地都有的买,吃新鲜又丰富!不过我昨天还是买好了一块肉,带排骨的,说是农家养的猪,还有一个千斤〈猪尾巴)一起,八斤多,126元,再买了一只线鸡,4.8斤,145元,在一起烹煮。我这里买鸡过年是有习俗的,只能用线鸡过年。
从我记事的时候起,每到过年吃饭前,父亲会用一个盆盛上熟的神福(猪头),这个盆叫福礼盆。而且神福头上在削年猪时,屠夫会切二个小口子,把千斤(猪尾巴)穿上去,再插上一根筷子,还有一只熟伴年福,一个切开的熟鸡蛋,一碗白米饭。父亲会带着我们姊妹去老祖厅地方,让村上的祖人们先过年;然后把这个福礼盆放在自己家里的乡几上,同样上香,烧纸钱,放鞭炮,再祭拜自家祖先,给先人们过年。
这一套过年追思先人祖宗仪式结束之后,我们兄弟姊妹就围在福礼盆周围,看着插上筷子的神福,开始玩福祈福。父亲会把盆里那块伴年福切成一块块的烤肉,间或我们也会你一块,我一块地先吃。这用盐腌制过,柴火熏的熟肉,吃起来真的香喷喷的,浓浓的土猪味。
福礼盆里的神福,还有熟猪腰子,猪肝,猪肠及猪内脏,父亲会在新年初一日早上切好;母亲会把这些做成菜,留下来慢慢招待来拜年,回年的亲戚朋友,一直要到正月十五日元宵,余下的我们才可以再把它吃完,母亲还会说元宵,就是元"消"的意思。
最有意义的,印象最深的是在过年开始吃饭的时候,小时候的我总会讲这个猪头好大,那时候祖母就会告诉我,不是叫猪头,是叫神福;我还有讲这两个猪耳朵好长,祖母又会讲,这个应该是叫顺风;还有祖母总会多摆放几双筷子,几只碗,一边吃着年饭,还会一边讲,来年咱们家添丁加口,再添个弟弟,妺妹。
小时候过年的时候,父母总会给1角、贰角、5角、后来是1元、最多的时候是5元,叫压岁钱,放在新衣服的口袋里,不过年一过,又回到了父母手里,用于家里开支!尽管如此,每到过年的时候,总想拿压岁钱过过瘾!哪怕是在新衣服的口袋里捂上一捂,也很有满足感的。印象最深的是家父有个老庚,在医院做过二任院长,每年去他家回年,或者是拜年,他都会给压岁钱,都是清一色的新票子,放在鼻子跟闻一闻,真有阵阵沁香味,崭新的。父母讲那是没有开折的钱,意思是刚刚出来的新钱,能切得断豆腐,那一张张一元的、崭新的、带香味的压岁钱,至今想起来,都有一份愉悦感和浓浓的亲切感情在。
这几年很少下乡去过年,不过在过年的下午我们兄弟都会带上福礼盆,把过去父亲过年做的那一套,让祖辈先人们先过年的习俗延续了下来,再回到城里我们一起过年。
现在物质生活丰富了,吃穿都有保障,猪肉随时随地都有的买,吃的品种又繁多,以前过年才有的吃,现在时时都能吃得上,一年365天,天天的生活就如过年一般。今时过年留下的唯一,就是过去过跑马年在记忆之最深处,也是家人们一年到头的团聚,和亲友之间的一种亲情的走访互动。
备注:神福,就是猪头;线鸡,阉割过的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