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在文字边上行走的头像

在文字边上行走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2/06
分享

拜年的那一包糖

三年了,都没有好好拜个年,亲朋戚友之间大多数都没有很好地走动互访,春节的喜庆被新冠独览一千多天,好在人们以顽强的意志,强大的抗疫力量,团结一致的抗疫精神,终于打败了新冠,使其毒性大大地降低,在人类面前低下了肆虐的头。

今年的春节,人们喜气洋洋,恢复了昔日的春节喜庆,超市不再冷静,店铺门前车水马龙,街上,农村人们摩肩接踵,一派节日的气氛,人气,年味,拜年又回到了三年前。

我老家的拜年习俗,有个歌诀很流行:初一日拜谱,初二日拜母,初三、初四拜丈母,初五、初六七大姑、八大姨等等,一般至初七日至,初七日以后才是同学、同事好友等。

在拜谱之前,先要全村人一起集体出方拜个年,然后每户之间彼此走动互访,再就是拜谱年。老祖宗留下来的谱,是个根:全村人,特别是去年出生的新生儿,男孩、女孩都一样要上谱。在谱上爷爷的爷爷位置上,往下逐一寻过来,寻到孩子的父母那一样,写上出生年月,时辰八字;如果是头胎,还有孩子的母亲,也就是媳妇儿也要上谱。在上谱之前,要在一高大的,盛放谱的谱轿前,上香烧草纸祭拜,也就是初一里拜谱的由来。

初二里拜母,事实上就是去自己的外婆家,也就是母亲的娘家,更深层次的内涵应该是感恩,感恩外婆家,拜外公、外婆的年,感恩外公、外婆养育母亲的恩德。外婆家不但要拜年,而且要一年三节,等外公,外婆百年之后,还要给母亲的哥哥,弟弟拜年,送节,把对外婆家的恩情转移到母舅、舅母身上,事实上是感恩,也是对母亲的一种尊重。

再说初三里拜丈母,就是岳父、岳母,也是感恩,感恩岳父、岳母将女儿赐婚,从此就男人就有了个家,也和初二里拜母是同样的文化内涵。

初一日拜了谱,相当于认了根,归了宗,谱上有爷爷的爷爷辈,及至发祖等,然后是拜外婆家、丈母家,这都是感恩的成份在,树有根,水有源,再就是姑姑姐姐,亲朋戚友一路拜年,回年,从正月初一开始,直至元宵,甚至是正月底,还都在拜年,回年之中。

以前拜年是一包糖来回,供不应求,物资匮乏时,很早有包红糖,白糖,冰糖,甚至是薯粉都包过,而且糖类只包六、七两,不足一斤;现在生活好了,物资丰盈,又带糖、奶,还有提酒礼品的,甚至包红包。

不过我老家一带,拜年的习俗一直是不管是拜年,还是回年,老辈有一句话是:"年是原个拜,礼是原个行"。大意就是人家拿了什么来拜年,你照常要原封不动地回过去,不然人家就不高兴!比如人家提了酒礼品来拜年,到时你买些糖果饼干去回年,人家心里就不舒服。对于这种事:人家嘴里尽管不讲,心里一定会嘀咕,久而久之,还会产生隔阂。

还有就是哪怕只是一包糖去拜年,一定要给人家回年回过去,有来才有往。从小时候起,父亲生前就一直教育我,亲戚,特别是到表亲的表亲,以前交通又不方便,就即使路途遥远,这正月里拜年的一包糖,一定要安排时间回过去。如果不回过去,就意味着亲戚到此为止,以后不再通来往行走了;反过来,你去人家拜年的一包糖,要是人家不回过来,也是同样的意思。

再就是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质又极其丰富,亲戚之间大多不在乎礼物来往,更多的是重在亲情、友情之间拜年、回年的互动,彼此之间增进感情。在这情况下就提议拜年连一包糖都免了,但是每家亲戚都必须到,正月里哪怕是空手也必须互相在一起坐一坐,一起吃个饭,省得一包糖,提来提去。

我想这样确实方便,这老祖宗的一包糖都不要了,还真是好,省事!担心就担心在拜年,回年都空手来去,有长一辈的人在倒好说,要是到了表亲这一代,要是没有老规矩,老祖宗的一包糖拜来再回过去,没有这份惦记的亲情、牵挂的心情,恐怕这亲戚连不再行走,不互动就不远了。

父亲那一句:"拜年哪怕是一包糖,不管早晚一定要回过去",已经深深地刻在我的印记之中;还有老祖宗那一句:"年是原个拜,礼是原个行",也已经根深蒂固。有来才有往,这拜年、回年真正践行了礼尚往来这个最朴素的道理,体现了亲情,友情彼此互动的一个亮点。

今年的拜年,回年就更加热闹,互动也就更加频繁,彼此之间也就更加值得珍惜、珍贵。一派浓浓的节日氛围,人们又实实在在地回到了三年前春天般的春节,阳光明媚,万象更新,热热闹闹,喜气洋洋来拜年。

我想老祖宗这拜年,回年的一包糖的延续,还是很有文化内涵的,不是仅仅从表面上看来只是一包糖:至少是牵挂,是亲情,是彼此被惦记的一种见证。我想空手总觉得不是个事,没有个节日里的气氛,总觉得少个了啥。这样下去的话,久而久之,这份亲戚间的感情就会很快被淡忘、被彼此疏远的。

欢迎分享拜年的习俗,拜年你带啥礼品,能晒一晒吗?连一包糖都不带,你又能习惯吗?你的年都拜了吗?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