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守志
应都昌教体局,教科研中心李冬凤主任邀请,5月7日上午,抚州,中国散文名家傅菲莅临都昌湖滨中学,给语文老师,文学爱好者传经送宝来了。
一傅菲老师讲写作
傅菲老师讲如何写散文,把自己从事写作的心得体会,一共有九个方面:壹、严格的训练;贰、有选择的阅读;叁、勇于各种探索;肆、讲究文体完成度;伍、特别注重细节;陆、充分表达个性;柒、充分表达内心;捌、语言作为一种方法;玖、散文艺术建立在纯技术之上。由于时间关系,遗憾的是仅对前面五个部分作了详细的讲解。
我作为列席语文老师培训之外的文学爱好者,有幸参加了学习,亲自聆听了散文名家傅菲老师生动的,朴实的,谦卑的,风趣的讲座全过程,确实受益匪浅,感悟深刻。
傅菲老师看上去比倚木门而立的简介上的照片,要年轻的多。一双充满山川草木灵秀之气的双眼,处处透射着浓浓的文化气息,满满的蛇鸟虫鸣的乡土味,真有田园派风格"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不是诗人的,而是深深的田园散文氛围。
近几年来,我也一直在写作,特别钟情于散文,游记,山水之类的体裁文章,报刊,中国作家网等网站均有文章发表。一直感觉到场景,人物描写是个弱项,难点;还有一个就是如何去突破自己,让自己写的散文有质量上的突破。
傅菲老师的讲座,在第一个方面:严格的训练。其中关于散文场景的训练描写,终于让我茅塞顿开。他举的例子有,比如农村女人吵架,一是嘴巴上语言,要去仔细观察;二是肢体上的语言,动作,都代表了不少语言;三是旁边人看的动态,以及劝的人心理、动作……这些场景的描写,是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的。人们通过你细致的描写,能很好地把吵架的现场还原出来,你这些场景描写就是成功的。
傅菲老师还讲到,昨天他从抚州坐高铁一路过来,望着车窗外的一棵棵种类不同的树木,感受着不同的花开,各种形状嫩绿的树叶,后就讲到场景的描写。这样就避免了散文总是以叙事性为主的模式。在散文中增加场景描写,能增加散文的真实感,再者通过傅菲老师对场景描写训练的讲授,知道写作弱项可以靠训练来提高,这也给了我写作的信心。
傅菲老师还讲到,散文的长短。有人讲长散文难写,散文又不是写小说;有人讲短散文难写。傅老师讲好的散文,一般都在三千到四千字,再说短的散文,报纸杂志也发不出去,一般都要三到四千字。
结合我自己写的散文,一般是一千五到二千字,长的也有五千字左右,不过不多。因此通过听傅菲老师的讲座,今后要在散文的长度上加强训练,力求得到提高。
傅菲老师还讲到散文的趣味性。事实上散文不比小说,小说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架构,细腻的心理描写,可以虚构,有时空跨度,能一环扣一环,把读者的胃口给能吊起来;散文不同于小说,趣味性却是不可少的。你想文章干巴巴的,人家不会去看的,没有读者,不是好散文,更不是好文章。
傅菲老师还讲到有选择地阅读。过去一些经典的散文大家的作品肯定要读,比如沈从文,朱自清,老舍,还有外国的,但是现代的一些名家作品更要去读。文化作品也具有时代性,不与时俱进就要被时代所抛弃,就跟不上前进发展的步伐。
从9:00开始,一直到近12:00,其间提问过程不到30分钟,中间休息了10分钟,傅菲老师足足用了150分钟时间,给我们这些散文爱好者,带来满满的如何去写作干货。
在讲座结束的时候,教体局教科研中心李冬凤主任,语重心长地寄语培训班的语文老师,用扎实的文化知识,学习好娴熟的写作水平,去教育自己的学生如何去写作文。她还挺慎重地讲一个语文老师,连他自己都不会去写文章,又如何去教学生写好作文。
二读傅菲老师的书《深山已晚》
走的时候,领了傅菲老师一本书《深山已晚》,没有挤着要傅菲老师签名,我就和文友叶茂先生一边走,一边翻开了《深山已晚》,看起了张守仁老师写的序文《自然的圣徒》,从序文中字里行间,深深地感悟到傅菲老师始志于自然文学之美、之纯、之意境,不愧为山水虫草乡土散文大家。
吃了中饭,休息了一会儿,泡好了一大杯热茶,绕东湖,经东坡路,过万里桥,来了南山灵运塔脚下,东湖边上的游船码头附近。拣了一处樟树,梧桐,桂树,桃树,柳树,广玉兰,海裳,花圃,草胚绿植环绕的僻静之处,一条长大理石有靠背的椅子上,放好滚烫的茶杯,翻开傅菲老师的《深山已晚》第一篇《收拾小屋子》开始阅读。
一气读到《星星缀满我的脸》,《雨滴在大地上重逢》,《桂湖》,《草结种子,风吹叶子》,《两条蛇形山垄》,《落日》,《雷雨春夜》……一发不可收拾,深深地沉进在傅老师笔下的山水,树木,花草,虫呤鸟鸣之中不能自拔。
我看过散文大家老舍,朱自清等的散文集,只有《月牙儿》,《背影》,《荷塘月色》之为数不多的精华篇,没有傅菲老师的能把散文集写得像小说一样,一篇又一篇不同主题的散文,都想一气把这本《深山已晚》读完。这也许是同一个时代的人的缘由,更多的是傅菲老师散文的可读性强,趣味性强,哲理性纯美,自然美和人性美的内在结合,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灵,对我的写作方向有着更深层次的触动和共鸣。
《收拾的小院》一文中,傅菲老师写到果鸽有一段是这样写的"伙房大嫂埋怨似的对我说,果鸽都会认人了,你在这里,它吃得很卖力,还在桌上拉污。"看看一个散文大家对果鸽的爱,能对果鸽大度到如此之境界,一直写到"老张高兴,说,可以杀野鸽吃了,可以烧一大盘呢。我说,果鸽是撞晕了,不会死,我们可以养起来。"后来还"孵育果鸽",升化了人与鸟类和谐共生的主题,最后还写到冬笋。
读完傅菲老师《星星缀满我的脸》这篇文章,恍惚看到三楼的一个露台,漆黑的夜,天上只有一眨一眨的星星点点,傅菲老师在和星星对白,时不时的喃喃细语,星星在井水里,水桶里,水壶里,如影随形,浩瀚的星空一无所有,除了星星缀满傅菲老师的脸。
傅菲老师还有《雨滴在大地上重逢》,《桂湖》……《落日》篇篇都能一字不漏地读完,好像置身于傅菲老师所描写的场景,身临其境一般,感受大自然赋于人类丽恩赐和美好。傅菲老师写的雨滴,观察细致,细腻,恍若置身不同的雨滴之中,把雨滴与大地万物融为一体。
傅菲老师写的《桂湖》,一个人都不愿去的地方,一个废弃的石灰厂,一棵桂树用生命的代价,形成了一座湖,叫做桂湖,充分诠释了傅菲老师对大自然的挚爱,为了这份爱,有能为人之不敢为而去为的精神。
傅菲老师写的《落日》,把太阳比作"一个推环的人,从早晨开始,赤足奔跑,披着红色战袍,一脚跨过高山,三步跑出大海,越跑越快,战袍飘飞,因空气摩擦,战袍开始自燃……正午时分,肉身开始燃烧,但他不会停下脚步……"一个跑,一个跨过,一个自燃,一个燃烧,到从未停下的拟人化描写,用"跑","跨","自燃","燃烧","停",这些动词,把日月星辰中的"日头",就是天上的太阳写的酣畅淋漓。傅菲老师还写到"但是我从来没有看到这个推铁环的人",以至于我从昨天一直到今天,就是现在,只要一闭上眼晴,就有一位穿红色战袍的人在眼前飞奔,在天空,在大地,在浩瀚的苍穹驰骋,那个铁环,一年四季,天地运行,在自燃,在燃烧自己,周而复始地照亮了大地,温暖、滋润了万物。
傅菲老师在写《落日》的时候,还引用了很多古今中外的名家写《落日》的优美语句,画和诗。比如《落日与渔夫》中写到,"金黄的色彩丰富,明朗,即使太阳即将沉入大海之中,也如一个成熟的橙子。"夕阳,也是诗人热衷的吟咏之物。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写得美轮美奂,有油画的斑斓,视野开阔,心藏江河。"还有白居易,王维,马致远,李商隐等写《落日》的名诗佳句,给读者带来了一场《深山已晚》丰富的,精神上的,思想上的,美学上的,纯自然文学上的盛宴。
三听与读之感悟
傅菲老师平易近人,语言朴实纯美,贴近生活,非常接地气,没有文人的所谓"文人相轻",或者说是大家子气,一幅高高在上的气势。
昨天在看傅菲老师的《深山己晚》,今天也在看,上午上班的时候也在看,下午打了个卡,常去了昨天我去的地方看书。
太阳从茂密的樟树叶子的空隙中射进来,还有一种鸟儿,有筷子一样长,尾巴占鸟身的三分之一,麻雀一样的颜色,头顶有一摄带浅黄,显一点点浅白色的毛,又像是冠,嘴巴浅麻色,一直在叫。开始以为是一只,后来又到了桂树上,原来是两只。一种叫声热烈,激情,应该是雄的,"忽叫忽叫,忽叫忽叫……"的叫;另一种叫声低些,轻缓,"忽咕咕,忽咕咕……"地叫,应该是雌鸟。
一雄一雌两只鸟可能是在对话,在恋爱,在互诉哀肠表白;也可能是在说昨天那个人又来了,又在这里看名家傅菲老师的《深山已晚》。这种鸟不是傅菲老师写的《鸟声中醒来》的那鸟吧!我在看鸟,鸟也在看我。桂树上的鸟儿在对白,我也与傅菲老师书中的鸟儿在交流,在感悟傅菲老师笔下的鸟儿。我这棵桂树上的鸟儿,还有一只我心中蛰伏已久的小鸟,和傅菲老师笔下的鸟儿,它们是否是同一种群,特别是那"忽叫忽叫"和忽咕忽咕"一唱一和是否能一起共鸣,震动,能让我从傅菲老师的《深山已晚》中醒过来,飞向蓝天白云,飞向长江黄河湖泊,飞向绿水青山,飞得更高更远。
从翻阳湖上空的西面矶山,"推铁环,穿战袍,飞奔"得快要和地平线上的落日一样的光,从靠近西边的一棵梧桐树兜下,"山脊割下来的阳光,带着菊花色,飘浮在空气中…"照射过来,在我的脚踝处,大理石凳上,隐约可见,我还在看傅菲老师的《深山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