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在文字边上行走的头像

在文字边上行走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306/04
分享

夜读《寒窑赋》

一千三百年以前,北宋太子就是后来的宋真宗皇帝,当时青春年少,目中无人,听不进他人的教导。太师们束手无策,没有一位太师敢当面说教。此时此际,太师吕蒙正从自己"住破窑,乞僧饭"开始,写了一篇《劝世章》让太子学习,就是现在流传于世的千古名赋《寒窑赋》,也叫《破窑赋》。

《寒窑赋》,又名《破窑赋》,《劝世章》,此文是北宋寒门宰相,太子大师吕蒙正为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宋真宗所作,距今1300多年,《寒窑赋》啊!《寒窑赋》,一直以来,好多次都只看了个开篇,今夜读来,朗朗上口,摆事实,讲道理,真乃千古名篇。

《寒窑赋》开篇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起,告诫世人遵从天道,人生应坦然面对坦途与坎坷,列举了历史上诸多名人的时运不济,后以"富贵不可尽享,贫贱不可自移"结束,再次提醒人们富贵时不能姿意狂为,贫贱时不能自暴自弃,天地有循环,时也,命也只不过是周而复始焉的道理。于今也有很强的教育意义,特别是身处富贵发达之人,一定不能富贵用尽,值得学习。

我反复读了《寒窑赋》的全文,了解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实际上这篇文章是一篇劝世绝唱,故亦名《劝世章》。吕蒙正富贵以后,位列三公,三次入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之时,身为太子老师,面对当时太子,青春年少,心高气傲,目中无人,听不进他人教导,没有哪位太师敢当面教训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宋真宋,此文为太子而作。

《寒窑赋》作者用自己悽惨经历,历史上名人时运不济事例来劝诫当时太子,娓娓道来,确实感人。小时候因为父亲吕龟图内眷多,被赶出家门,以破窑为屋,以乞食僧饭充饥,使得自己"上人憎,下人厌,人道我贱,非我不及也",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人困生活。作者并没有因贫贱而自暴自弃,而是在破窑发奋读书,努力向上,等待时运的降临。一旦自己富贵了,作者并没有因为父亲小时候的抛弃而心生怨恨,反而把父亲吕龟图接过去和母亲一起生活,一起侍奉瞻养,尽孝,做了一位大孝之人。

这就是一个人的大格局,大道理,大智慧,要不然又如何能留下这千古名赋。一个人只有在极度困境中,才能深刻感受人情冷暖与世间宠辱。像作者赋中所列举的苏秦,未封侯拜相前,"兄弟恶,嫂不下玑,妻不愿炊";一旦封侯拜相了,仍然是旧时的一个苏秦,却是"然衣锦归故里,马壮人强,萤光彩布,兄弟含笑出户迎,妻嫂下阶倾己顾,苏秦本是旧苏秦,昔日何陈今何亲。"唉!"自家骨肉尚如此,何况区区陌路人,抑犹未也。"

这人困人世间的人情冷暖,宠辱,被作者列举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兄弟骨肉,妻嫂亲近之人,尚且如此,更何况外人呢?事实上《寒窑赋》告诉我们一个很深奥又很浅显的人情世故,同时又是大道理,无穷之智慧,一个人只有自立自强,自己充实自己,勤奋学习,才能做到贫贱不自移,才有富贵不可尽用的可能。

假设一下,事实上历史是不能假设的。如果吕蒙正母子被其父吕龟图赶出家门以后,若自暴自弃,不思长进!还能望吕蒙正就即使住破窑,乞僧饭,仍不改其"发奋图强,刻苦读书"之志吗?还能望以后位列三公,三次入相,堪为帝师吗?一句话就是不可能。

《寒窑赋》通过作者自身艰难经历,加上历史上诸多名人的时运,天命故事,有着无穷的智慧。让当时都不敢向太子说教的太子,据说太子读了《寒窑赋》以后,一下就懂得其中道理,一改常态,蟠然醒悟,常虚心地向他人请教。太子尚能如此,今人又何尚不能听他人教导呢?此赋确实以名人事例感人,以文劝人之佳作,也为后人学习生活,立身处世之借鉴。

我一夜读了多遍,从前至末尾,又从后至前面,感受深刻,人生之宠辱,人生之时也,命也,运也。吕蒙正也正是从小经历过一番凄惨的人困,才造就了吕蒙正坚其志,读其书,中状元,宽厚正直,对上敢于言,对下宽容有雅度,直言忠于国事,矢志百姓疾苦,才能三次入相,造福于社稷,也成就了这篇千古名相之名赋《寒窑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