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在文字边上行走的头像

在文字边上行走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308/05
分享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名篇,已经想不到老师当时是怎样讲解的。没重读以前只记得文中有个用筛子在雪地里捕麻雀的描写,还有露脸笑的赤练蛇,以及像人形的何首乌,三味书屋中老师的戒尺,其它一概不记得了。

如今重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仿佛走进了鲁迅先生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鲁迅先生的百草园、已经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最后一次见面都是七、八年前的事了,先生却能把童年趣事的乐写的生动、形象、逼真。

学习鲁迅先生的描写。以前读不懂的时候,只知道其中好的故事情节,却感觉不到写作上的绚丽。如何读来才能感觉到文章内容的美丽,丰富,用词造句、写作上的技巧,构思上的严谨,以及散文大家的风范。

你看碧绿的菜畦中的"碧绿"二字,光滑的石井栏中的"光滑",皂荚树的"高大",这些形容词"碧绿、光滑,高大"用字贴切;还有鸣蝉"长呤",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其中"肥胖"二字,叫天子(云雀)"轻捷","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其中的"轻捷"和"窜",跃然文中,还有油蛉在"低唱",蟋蟀"们在"弹琴",斑蝥,用手指按住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中的"按"和"拍"、"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一句中的"喷"。鲁迅先生文中的这些动词"吟,伏,窜,唱,弹琴,拍,喷"的运用,把一个个小小的动物写得栩栩如生,童趣可乐,逼真,拟人化了。

还有写到有像人形的何首乌,有人说吃了能成仙。一直拔,直至把泥墙都弄坏了。书中还写到赤练蛇的故事,感觉和雷锋塔下青白二蛇的故事相似。可惜的是赤练蛇没有青白二蛇的功夫,奈何不了多管闲事的夜谈和尚手中的盒子里的蜈蚣,它能吸入蛇的脑髓。其中写到蛇身人脸的赤练蛇,先生用露一点笑的"露"字,向书生他一笑,隐去了的"隐"字,这一"露"一"隐"的描写,甚觉微妙,有种美美的意境在,难怪书生看到心里高兴。可惜的是"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其中的"飞",由动到静神来之笔。

还写到"百草园"里捕麻雀,捕不到三两只,还有一种"张飞鸟",过不得夜的。这些都缘于闺土的父亲讲的"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鲁迅先生只用了,"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23个字,就从"百草园"写到了"三味书屋"。

先生把一个"全城最严厉的书塾"先生,教学,特别是读书时的神态,写得惟妙惟肖。你看先生读"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一一;金叵罗,颠倒淋漓嗯,千杯未醉嗬……",读到这里"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先生读书、学生找蝉蜕,偷耍乐,一个一个的回来,一起回来肯定不行的嬉戏场景。还有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先生则画画儿。

这一"仰",一"摇",一"拗",再"拗",鲁迅先生把自己的书塾先生形象,描绘得淋漓尽致,恍若三味书屋的私塾先生就在眼前一样。

以前读书的时候,体会不到此文写作上的珍贵,只觉得捕麻雀有趣,赤练蛇没了的可惜。如今自己也写写文章,人家还称呼为作家,只感觉到自己的浅陋。先生笔下的白描手法优美,秀气,词汇丰富,博学。观察细致,入微,把动物的动作写成了人似的。特别是文中动词的运用,出神入化,信手拈来,故事的描述形象,生动,而今读出了全新的感受,受益匪浅,心中有了不一样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