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钟霞瑛的头像

钟霞瑛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11/09
分享

诗意小镇

说起“一六”镇,脑海里总会不自觉地想起一个段子:

甲:鱼卡(你家)踹(在)馁档(哪里)?

乙:捱卡(我家)踹(在)“一碌”(一六),鱼夸嘞(你家呢)?

甲:捱卡(我家)踹(在)“哈坑”(下坑——下社村)。

之前每每听到这个段子,都会让我喷然一笑,直到前几天才从一位镇领导口中得知,该镇之所以叫“一六”镇,其实是有因缘的:

一六镇位于乳源东北部,因由县城到一六的距离是16公里,而从一六到桂头的距离不多不少正好也是16公里,故而就被大家起名为“一六”镇,并且约定成俗,以后每逢有1和6的日子,就是圩日。由此可见,在过去通讯不发达、联系靠吼的年代,此地就犹如月老手中的那根红线,成了维系三地人民淳朴至臻的感情的纽带。

也许“一”和“六”是该镇的幸运数字吧,如今的一六镇,镇域经济在全市一般乡镇排名又恰巧是16名,而人们口中调侃的“哈坑”(下坑)——下社村,也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到处坑坑洼洼,粪土随处见的村子了。如今的小镇,在乡镇各级领导的正确引领下,全体村民积极参与乡村建设,他们携手共进,一个鲜花盛开的村庄就赫然展现在人们面前,让整个小镇倍添光彩。

记得在我上小学之前,因父母都要上班,于是便将我和弟弟送回乡下爷爷奶奶家,那时候,最让人开心的莫过于跟着大人们去赶集了。

那时候的“一六”集市,若晴天还好,如遇雨天则满街污水横流,加上随处可见的禽畜粪便,着实让人无从落脚,然即便如此,我也欣喜于挤身在熙攘的人群中,或是帮着奶奶卖她积攒的土鸡蛋,或是和玩伴们随意溜达,听大人们激烈的讨价还价,偶尔,也会拿着奶奶给的一毛几分钱买几粒猪油糕、水果糖和冰棒等小零食。那时候,就盼着有“一”和“六”的这两个日子,每当看见村民们大担小挑的奔走于乡间小路上,各自忙碌于集市中的买和卖时,心里便暗自雀跃,“哈哈,终于又可以跟着爷爷奶奶去赴街了”。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曾今的那个“垃圾靠风、污水靠晒”的破烂不堪的一六街,泥瓦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林立的楼宇,砂石路也变成了宽敞的水泥路,整条大街干净整洁,村民们再也不用晴天头顶烈日,雨天身披雨衣窝在马路两边简陋的棚里讨生活了,行人的脸上也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又逢圩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薄薄的云层,洒在这片乡土气息浓郁的土地上,那座新建的,集农贸、商贸、住宅于一体的四层楼高的综合农贸市场里,忙碌的身影一个,两个,三个、四个……渐渐地多了起来,于是,一幅生意盎然的美丽圩镇的画卷就徐徐展开,那熙熙攘攘的人群,正是这幅画卷中最美的风景,曾经常被调侃的“一碌(一六)”就“哈坑(下坑)”的一六镇,已然成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小镇。

离开喧闹的街市,行走在开满蓝紫色花的翠芦莉中间的马路上,看着随微风轻轻摇曳的翠芦莉,此时我在想,若能与那些盛开的花簇来一场心灵的对话,也不失为一件惬意的事。

我不由自主地唱起了《兰花草》:“我从山中来 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 希望花开早,一日看三回 看得花时过……”,我多希望也如歌词里的那样“一日看三回”,看到花时过啊!

我流连于那片蓝紫色花海,却更加忘返于穿过翠芦莉再往前的“关起大门六姓人,打开大门一家亲”的由六个姓氏共用一个祠堂(六合堂)、那个曾今被调侃而今被誉为“西水名村”的下社村,一个鲜花盛开、邻里间互敬互爱的小村庄。

秋分将至,村里五彩斑斓的花朵争相绽放,仿佛在诉说着村庄的繁华。红的、黄的、紫的、蓝的,各种颜色交织在一起,宛如一幅美丽的地毯。微风吹过,花香四溢,令人陶醉。

在这里,若想体验一把从军梦,还可花不过百的费用参加民兵特训营,这个特训营全程由教官陪同带训。

穿上迷彩服,手扛用以训练的仿真假枪,你就是全城最靓的仔,最美的妞。摸、爬、滚、打,只有亲历了艰苦训练,才真正感受到军人保家护国的不凡使命及祖国的和平是那么地来之不易,从而真正体会到身为华夏儿女中的一员是多么地光荣啊!若是训练累了,还可就近取材,在民宿中或喝茶聊天,或自己动手做糍粑吃,困了就在民宿中小憩一会。

置身于这个鲜花盛开的村庄,我找到了心灵的净土。这里的美景,让我忘却了城市的喧嚣,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这些花朵,它们不仅仅是一道风景,更是村庄的灵魂,是村民们世代相传的信念和希望。

我深吸一口花香,只想将它珍藏心底,然后卸下所有世俗与烦忧,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花海,让生命绽放出最美的光彩。我默默祝福,在今后的日子里,一六镇的发展之路如他的名字那样一帆风顺,村民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六六大顺。

2024.09.26日22:06'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