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见北兴村村口那家理发店并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挂在店门口那块破旧的木头招牌,上面写着:“北兴大队理发室”,红色油漆写上去的字迹已经泛白,木板已经显现出腐烂的迹象。店里面两把造型奇特而又古老的理发椅,靠近窗口那把理发椅子旁边忙着理发的老者,等候理发的顾客从店里一直坐到店门外的板凳上,这一切都让我感觉到这家理发店的与众不同,我记下了这家店,并决定过几天就去这家店理发。
一个周末,我来到这家店门口,穿着白卦的理发师傅蹲在门里一侧一心一意地磨着他的剃刀,我说了声“理发”便擦着师傅的身边径直走进店里,这时师傅很快地答应着直起了身,指了一下靠窗的理发椅,示意我坐上去。店很小,除了那两把理发椅,门口靠墙一侧放了一个陈旧的简易沙发,正面墙上横挂着一块带着木框的镜子,木框的四角已经松开手指宽的缝隙,镜子的四角已经发黑,靠近左上角的地方有一条破裂的缝隙,上面粘了好几层胶带,我开始有点担心那面镜子了,它的边框什么时候会散架,那镜子什么时候又会摔碎。
镜子的下面是一张简陋的横竖几根木条上搁着一块木板拼凑起来的工作台。上面杂乱地摆满了理发工具,三把理发推子拖着长长的电源线,接线的地方都已经破损,而且都用绿色胶布层层包裹着,台板下的架子上居然还堆了一摞柴禾,我却没有看到任何一种可以只用柴禾的炉具。
最让我好奇地还是那两把古董理发椅,我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椅子,造型古朴奇特,每一个部件都像浇筑而成,没有棱角,原有的白色,已让岁月涂上了一层厚厚的釉,黑黢黢的。我问:“师傅,你这椅子用多少年了?”师傅说:“五十多年了,是我父亲开店时买的。”我看了一遍店里面的所有摆设,没有一样东西是新的,感觉都是五十年前的东西,那就比我的岁数还要大了,这也许就是激起我强烈好奇的原因之一。当然,也有新的,就是那一地的头发是刚刚剪下来的。
“不要动。”正当我充满好奇地坐在那把古董椅子上观看店里一切的时候,在我身后传来了理发师傅的声音,随即就感觉他的剃刀已经在我脖子上刮起来了,我一下紧张了,这就开始啦,脖子上围布也没有啊,理发作业的先后顺序也不对啊。我理了几十年头发,总记得人家都是先理头发再修脸刮胡子的,哪有一上来就动刀子乱剃的,这什么店啊。就在我胡思乱想的时候,师傅走向了他的工作台,随手把那把剃刀放进了抽屉里。哦,至此,我才明白过来,敢情师傅是在我脖子上试他的剃刀磨得利不利啊!
师傅转到我身后,开始把我的衣领反过来塞进脖子下面,扯过一条红色的围布罩在我身上,把我盖得严严实实。师傅问:“你要理短一点吗?”我“嗯”了一声。透过面前的镜子看清楚了师傅的模样,六十多岁的样子,一脸密密的皱纹,脸上的皮肤白白净净,让人感觉很面善。师傅手里拿着那把破旧的理发推子,缓缓地,一下一下地在我后脑勺上理了起来,推子声音很大,震得人头皮发麻,我突然想起推子上包着的胶布,有点担心推子会不会漏电。师傅每一次的理发动作都是上一次的重复,标准而均匀,理完了一圈,刚好结束,没有多理一次,我对着镜子转动脑袋,看着理出的发型,左右匀称,长短合适,不愧是老师傅,我暗暗惊叹于师傅精湛的理发手艺。
师傅指了一下屋角的台盆,我明白是要我去洗头,台盆旁边站着一位老太太,我过去坐在台盆前的木凳上,老太太带上黄色塑胶手套,开始往台盆里放水。让一个年龄这么大的老太太给我服务,我突然觉得有一丝不安,浑身不自在。台盆上方墙上装了个水龙头,接了根一尺多长泛黄的塑料水管,老太太也没说话,直接按下我的头,热水从那根泛黄的水管里流在了我的头发上。老太太开始用那只带着塑胶手套的手搓着我的头发,搓了几下,又往我头发上抹了点什么东西,我闻到有点像洗衣粉的味道。突然,我感觉到有刷子一样的东西,在头上划来划去,划得头皮有点轻微的疼,我马上想起家里卫生间放着的那把鞋刷,会不会是鞋刷?我不停地胡思乱想,就当按摩头皮了,不过你可轻点啊,我的头发已经不够富裕了。
几分钟过后,老太太给我擦干头发,我又回到了那把椅子上,师傅问要不要刮脸,当然要,你的剃刀不是已经试过了吗。师傅不知按了一下理发椅上的什么机关,随着“咣当”一声响,我便仰面朝天了。师傅拿过那把刚磨过的剃刀,又拿了一条热毛巾敷在嘴上,师傅从我的额头开始剃起,动作依旧是缓缓地,剃得很仔细,这时,我突然在想,这样的速度一天能理多少个人啊。眉毛也修了,脸扫了一遍,师傅掀起我嘴上的毛巾一角,开始刮胡子,剃刀磨得很锋利,像我这样又粗又硬的胡子刮起来还是很顺滑。师傅刮胡子的动作很慢,我感觉就像是数着根儿刮的,最后是修鼻毛,整个刮脸的时间比理发的时间多得多,我没有特意去记下这次理发用了多少时间,但我知道这肯定是我这么多年来理发用时最多的一次了。临付钱了,心想是否可以多付点,以什么理由呢?师傅说十元,最后还是付了十元。
我刚跨出门,师傅忽然追到门口问我住在哪里,我说住在大华,师傅缓缓地说:“上次一个顾客来理完发,走时往台子上丢下二十元就走了,等我拿着零钱追出门时,那顾客已经不见了。后来我打听到他住在凤城,就一直等着他再来的时候把钱还给他,却一直没再看到他。”看着老人一脸失望的表情,我安慰他说:“那是因为你理发服务技术好,人家多给了你十块钱,你就别找了,十块钱值什么呀。”“那不行,都几十年了,我从来不会多收顾客一分钱的。”我暗自庆幸没有刚才没有多给师傅钱,免得了一次不必要的尴尬。
回去的路上,心里满满的感慨。这个隐于村口树荫下小小的理发小店,我无暇去了解它的历史,在感叹于理发老人高超娴熟的理发技艺的同时,更感动于这样一种一丝不苟,服务至上的精神。后来,我又几次路过理发店,看见门口的板凳上依旧坐满了等待理发的人,老人理发的动作还是那样不紧不慢,我想,老人也许是个慢性子,又一想,也不对,在整个理发过程中,他其实完全可以省掉很多环节的,省出的时间就可以多打发几个顾客。
后来,在跟老人聊天时得知,他十几岁就进入父亲开的理发店帮忙,全面继承了父亲传给他的理发技艺,时间过去了五十年,除了店里的大部分摆设没变外,五十年前的理发老手艺在老人手中却始终保持着当初的原汁原味。我在想,那个店里,要说变化最大的,可能就是那把理发推子,从最初用手捏的变成了现在电动的,仅此而已!
——2018年9月12日于上海长兴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