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叶海星的头像

叶海星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1912/08
分享

祠堂

我初中读书,是在中仑中学。

我们的教室,从初一的一楼学习,到初二搬上二楼上课。过一道几米宽的石板桥,是另外一幢教室,紧挨着就是一座叶氏祠堂,右侧,则是小学楼。

学校每次开大会,上体育课(如打乒乓球);还有我的初中毕业典礼,都在这座祠堂举行。

当年,学校开展批L批K运动。我一个堂弟,扮成K老二,被人戴上尖帽挨批斗。祠堂的门口,高于地面操场约一米,就像一个小舞台。

想起2500多年前的一位老爷子,与现代一位某人,同台被批斗;犹如穿越时光隧道,既滑稽,又荒唐!也是我们的悲哀!

祠堂,顾名思义,就是族人祭祀祖先的场地。这栋祠堂,全部用青石砌成,高约两层楼。一大门,木质门板两扇,厚重,左右开两窗。前面墙壁,约十五米宽,房子深度约十七八米。大堂宽敞,后面有个小舞台,抬头可见屋顶。二楼四周,都有小阁楼走廓。从外观看,整幢楼呈正方形。与周围校楼用砖头而建的,明显不同。

据叶氏家谱介绍,始祖叶公原姓沈,名诸梁,春秋时楚国贵族,是楚国左司马沈尹戌之子。公元前524年,被封叶邑(今河南叶县)。楚国邑地,首要行政官员称为公,故世称沈诸梁为叶公。

后经秦、汉、唐朝历代辗转,子孙分布于全国各地。如河南叶县,浙江松阳,福建同安,温州洞头,江西部分县市及海内外。汉·刘向《新序·杂事》还记载着“叶公好龙”的故事,广为流传。

叶氏祠堂,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民国1944年重新修缮。早年,是中仑村叶氏家族,通过洞头县叶族人氏广筹资金兴建的。逢有重大节庆,在这里举行祭祀先祖的活动。平时,作为私塾学校,让叶氏子弟接受教育。同时,也吸收附近外姓小孩入学。成为当地的启蒙教学中心。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教育部门在这里兴建了中心学校。叶氏祠堂,乐于被学校借用,当成校区的一份子。从此,该校广泛招收四方学子。一时英才辈出,桃李满天下。

后来,我参加工作。上下班,经常骑着自行车路过学校门口。直至离开老家,到海南三亚工作。

有一天,母亲打来电话,说叶家祠堂要拆了。一问,才知是中仑中学那幢大楼。现在,教育部门要扩建学校,认为叶氏祠堂是危楼,要拆除。于是,叶氏族人与政府有关部门协商,置换土地及赔偿问题。几经周折,始终没有眉目。

过了几天,母亲说,祠堂被拆了,废墟中发现一条蛇,似祖宗显灵。有人要抓它,一晃就不见了。

当时拆房,动用了诸多警力,叶氏族人联名签字一千余。一个小小的海岛县,发生的一件小小的拆房事件,竞然惊动了上级政府。

当初,有关部门应该爽快地给块地皮,补偿一笔钱。不看僧面看佛面,毕竟这些年,本祠堂免费提供给学校使用。姑且功劳没有,苦劳也在。那就来个顺水人情,让自盖其房。不就大事化小,小化无吗?

我们可以有高楼大厦,可以有工厂社区,可以有寺庙凉亭,也可以有祠堂!

其实,这祠堂,也算不了什么。想当年,BJ古城被拆,K庙被拔,不胜类举。君不见,今日散落于田间地头,荒山野岭,村前僻巷的石头房子(美誉虎皮屋),政府规定都不能买卖交易,更不能拆除。做为一方建筑风格,民俗风情保存下来。用于开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美丽家园的裁体。实在明智之举!

幸亏山西平遥古城,云南丽江古城,四川阆中古城,在那历史的大潮中,如漏网之鱼,游荡于海,得于传承下来。

古代,只有皇帝君王才能祭祀三皇五帝。比如黄、尧、舜、禹等。郡邑之类的朝廷命官,可祭拜一位君王。至于老百姓,只能祭祀自己的祖宗,缅怀先人。叶家祠堂,与天下的众多陈姓祠堂、蔡姓祠堂一样,借这片地方祭祀前辈。人要有信仰,无信不立。从佛教释迦牟尼,道教老子,儒教孔子,基督教耶稣,天主教,伊斯兰教等等。

时来运转。近日,欣闻叶氏祠堂将要重建,作为叶家弟子,深感欣慰!叶氏族人,终于盼到了秋季时节收获的一份礼物!

就像当年祖辈一样,一祠多用,兼办教学、办书画院、办培训班;开展各种文娱活动,普及大众文化,造福一方人。

                                                      

                                                                                      2019.9.21\三亚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