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三十年前,我在文化馆工作,上去拍照片。望海楼旧址,还是气象观测点,地处本县最高山峰山头顶。观测点,是一个年轻小伙子在上班。我说明来意,他表示,当晚可住在他的值班室过夜。如此甚好!否则,我明早如何拍日出?第二天凌晨,我把三脚架放在屋顶平台。360度转一圈,拍了八张照片相接。后来发表在《温州日报》报头上,一长溜的洞头全景。
1500年前的南北朝,永嘉郡守颜延之,在洞头筑建望海楼亭,以观海景。公元825年,唐代诗人张又新任温州太守,特意乘船寻楼不见,古迹已失,写诗纪念。清朝诗人王步霄曾赞美洞头“海外桃源别有天,此间小住亦神仙”。现今根据有关资料搜集整理,再造此名楼。
早上天气好,叫部滴滴车,从家里直达景区,二十来分钟就到了。大年初七,众人都上班;今日初八,游客略少。
我到售票窗买票,用本地话(闽南语)询问:多少钱一张?女工作人员答:30元。我问:洞头人有优惠吗?她答:有,到隔壁窗。一男工作人员也热情,说:拿身份证给我。我递上身份证,地址是海南三亚,编码是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工作人员看了看,就在扫码机上一扫,机器“吱”一声,通过。妻子说:我没带身份证。工作人员说:进来吧。事后了解,春节期间,洞头几大景区,一律对本地人免费开放。为此,给家乡的政府及旅游部门,点个大大的赞!
望海楼景区的山门为仿清式建筑,座北朝南,占地700平方米,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楼层明三暗五,高35.4米。采用四柱三间三楼碑楼样式,两侧墙面为照壁,饰有百岛风光的青石浮雕。山门匾额“百岛一望”,为著名书法家、工艺大师韩美林先生书写。楹联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沈鹏先生书写:“一海放千帆,美景难收,为有朝霞托日起;四时妆百岛,良辰未尽,更留明月待潮生。”2012年底,望海楼跻身“中国历史文化名楼”之列,与黄鹤楼、滕王阁齐名。
登高望远,极目远眺。伫立在望海楼,有一揽众山小之概。可见整个洞头洋之美景,尽收眼底。东望虎头屿、竹屿岛、炮台山、仙叠岩、半屏山、洞头宫口渔港;南看南北策岛屿、大瞿岛;西向灵昆岛一带、洞头大桥、倪屿岛、元觉、大门;北面是三盘、鹿西鸟岛及国际航道……
其实,在我家三楼阳台,可见巍巍然挺立于洞头城区巅峰的望海楼。一年四季,沐浴着初晨阳光,夕阳唱晚,月亮星河,昼夜更替。春雾缭绕,夏凉送爽,秋风萧瑟,隆冬瑞雪。更有那台风肆虐,风雨压城。望海楼,岿然不动,笑傲江湖。坐视天下,自成一统。除夕夜,曾有几位影友,到我家屋顶踏点,准备拍摄洞头城区的夜景。等待万家灯光亮起,鞭炮礼花升空的景色。而远方,灯火辉煌的地方,则是望海楼。
环视四周,凉亭楼阁,绿树成荫,花团锦簇。一群儿童,围着美人魚塑像合影;有游客,还带上心爱的小狗狗溜达。广场上,那块用黑色大理石篆刻的《望海楼赋》,列数洞头历史典故及人文景观,自然胜境。上下几千年,浓缩在字里行间。读来一股荡然之气,充满心胸!
步进室内,一幅立体雕塑扑面而至。大海扬帆,乘风破浪。其风帆,全部采用贝壳镶嵌。即艺术抽象,又美轮美奂。其侧面,就是神奇壮观的半屏山。
环楼梯而上,但见海底七彩珊瑚,妈祖宫节日的活动场景,用青石砌成的虎斑房子,富有闽瓯风格、民国时期的民宅及劳动场景。绣花鞋,奶奶、妈妈,曾经穿过的鞋子;花被、围裙,儿时的记忆;红圆、寿龟、鸡母狗儿(一种甜糕),在许多喜庆的日子里,都会派上用场。当年姑娘出嫁时,嫁妆的物品——梳妆台、手饰盒、衣柜、鹅木桶、洗衣搓板。童话、寓言、海洋动物故事、民间传说和贝雕作品,畅想邀游于多维的梦幻世界。海洋鱼类故事、民间歌谣,在光电灯影的衬托下,完美地融为一体,宛如身临其境,如梦似幻。它书写着洞头几代文人墨客的抱负和一腔热血。只为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留下一个脚印。
一栋望海楼,俨然就是一部洞头源远流长的历史。
临别时,我上钟楼,敲了七下。一份祈祷,一份真诚,一份感恩!本想初八敲八下,还是少敲了一下,望来年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