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是某单位的一名主任,正坐在办公室阅读一个文件。他的手机微信群收到一条信息:下午3:00至 5:00到某酒店签到。
这条信息,十几天来已反复收到几次了。内容是某部门年度计划中安排的大会。会议一天,培训学习一天,前后共两天半。他向领导做了汇报,安排了工作,就自驾车到酒店,取材料,登记入住。
第二天开会,小组讨论,与会人员畅所欲言,对我市经济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现象,建言献策。按照会议要求,他把手机调为静音。一会儿,就有一条信息进来:邀请他明天下午,出席该区某个活动,担任颁奖嘉宾。
他回信,在外开会,不能参加。
刚把这事办完,手机提示有未接电话。他一看名字,是单位打来的。他马上回信:我在开会,有事请发信息。单位回信:后天晚上有一个重要晚会。几位领导都有任务安排,你去一下吧。他回信:好的。
处理完这两件事,他歇口气,拧开桌上的矿泉水瓶盖儿,喝了一口。他把手机搁在桌子上,听大家在讨论国庆期间,三亚的旅客拥有量及旅游收入不容乐观。如果与国内相比,三亚的旅游成本是其他旅游城市的五至十几倍,比东南亚国家还贵,竞争力明显不足等等。
他深感压力山大。三亚的交通确实略有欠缺,仅飞机、火车、轮渡、自驾四种方式。如果以三亚为中心点,画个300公里的圆圈。北面是海口,其余的都是海洋。不比大陆地区交通四通八达,人口众多,这就是旅游的基数和优势。稍停,他的手机又接到一条短信,又是单位的:临时通知,今晚8点,在某宾馆召开新闻发布会,请你务必参加。
他微闭着双眼,陷入了沉思……
本单位,共有十六人,其中在编人员十二名。这段时间以来,这十二人,几乎是每人每天参加两场活动。或早上、或下午、或晚上。整个人就像车轱辘,忙得团团转,一刻都不能停下来。而且每项活动,说起来都很重要,不参加又不行。其实有些活动和会议,本身就是可有可无;搞形式主义、走过场。这就好比咱老百姓过日子,倘若整天忙于召开家庭会议讨论问题,搞什么学习活动竞赛评比,不干实事,何有经济来源?还不是去喝西北风?年终将近,各部门又是重蹈覆辙,又在突击花钱。否则,余款上缴国库,明年可能会削减预算。这种怪现象,何时休?好比皇帝穿新衣,无人不晓;但又有谁斗胆站出来指出,原来是没穿衣裳的呢?
他想起自己小时候,母亲在农村的一个供销合作社工作。每晚步行四十几分钟,不管刮风下雨,总要到县城的供销社总部学习。这种频繁的学习制度,让人生厌,又无可奈何。
看着座上的各位,他一时疑惑,自己到底是在开会?还是在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