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月19日下午三点多钟,天气晴朗,蓝天白云下的某地军港,显得十分平静和安祥。等我和老陈赶到码头时,船只早已装卸好所用物质,准备启航。我俩沿着引桥和许多人排队上船,被安排在前舱休息。现在,我和老陈将乘坐这艘三亚海军某部的补给船,前往西沙群岛摄影采风。
老陈个子高而瘦,穿一条牛仔布色长袖衫,外套摄影背心,休闲裤,脚穿旅游鞋。他是一名山东大哥,前年从部队领导岗位退伍,挑了几个地方养老,最终选择三亚。在家闲着没事,正好与几位摄友喝茶聊天,谈起摄影,一时兴起,购置着全套摄影设备。用他话说,一可锻炼身体,二可走山涉水,三可增加艺术修养,四可广交朋友,何乐而不为?正逢妻子单位有同事是某海军基地家属,提起经常有部队船只赴西沙补给或慰问,近日有船去西沙。他见我平时多有空闲,就相约去西沙。我闻言,心里不由一阵高兴。常听人说,“出一趟国容易,来一趟西沙难”。西沙永兴岛出于国防需要,目前还是属于军事禁区。于是,便有了此次的西沙之旅。
一声汽笛响,轮船徐徐离岸,站在船舷两侧的随军家属等人,纷纷挥手和岸上的亲友告别。老陈是第一次乘坐大轮船远航,显得很激动,拿着照相机那儿都拍。我出生在海岛,从小就和大海有着不解之缘,老家门口十几米远就是大海。我也许久没有乘坐轮船长途旅行了。以前曾经坐过温州至上海,温州至广州的客轮。但这次的航行却与众不同,意义深远,终生难忘。
海风吹拂着脸庞,大海涌动着雪花,船儿破浪前进,我们的心儿都陶醉了!海水也从浅蓝色,变成了深蓝色和墨蓝色,海岸也距离我们渐渐远去,风浪也随之增强,刚才还站立在船舷的人们,开始纷纷躲进船舱里去了。
我们乘坐的这艘补给船也不算小,有2750吨位,但在大海里,如同一叶扁舟。有时,它被海浪高高地推上浪尖,然后往下一沉,浪头拍击在船体上,发出了巨大的响声,船身为之颤抖,让人不寒而栗;有时,海浪飘过船头直接扑打在我们房间的船窗上,把里面的东西都给打湿了。船舱里,已经有许多女乘客呕吐不止,有一个还口口声声地喊着:“我要下去,我要下去!”一个两岁多的小孩,连续哭闹着一两个小时,吓得母亲提心吊胆、坐立不安。我也有点晕船的感觉,头晕和恶心。但还是暗示自己不要走动,平躺在床上,想一些平时愉快的事,情绪也就安定了下来。又和老陈聊了一些话,发睏,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2、待醒来时,看腕上手表,已是次日早晨5点,外面风平浪静,船也不那么激烈晃动,平稳些了。小时候听渔民说,“晚上的风浪总会比白天大。”我翻身起床,双手扶着船板,慢慢地挪动着脚步到舱外。抬头一看,天还没亮,东方还黑蒙蒙一片,尽听着船只驶过海面而传来海水的哗哗响。不久,从舱里陆续走出许多人,站满了船舷的走道,大家都在期待日出。6点5分,太阳终于从水平面上冉冉升起,空中灰暗的云朵,顿时在阳光的照耀下变成了一朵朵靓丽的彩霞,阳光普照,人人欢腾。在海上观日出,也是人生的一大幸事。我看到了昨晚那个哭啼的小孩,在母亲怀抱里,笑咪咪地充满了幸福和满足。我和老陈怀揣着相机,“咔嚓咔嚓”地猛按快门,留下了一段段永恒不变的瞬间……
看了日出,我们回舱,吃了一些自带的食品和饮料,计算着还要几个小时才能到达西沙。忽然,透过船窗,发现空中好像有什么东西在飘游晃荡。定睛一看,哇!原来是大海鸟!我和老陈兴奋不已,冲出船舱,端起相机,又是一阵猛拍。这些鸟,不怯生,不躲闪。它们借助着轮船的气流,始终围绕在船的四周飞翔着、鸣叫着,有时还一个猛子扎入水中捕鱼。它是西沙的鹣鸟,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黑白相间的翅膀,姿健体壮,就像十七八岁的小伙子。飞行的动作十分优美流畅,如空中芭蕾,似彩云飞舞。偶尔有几尾飞鱼窜出水面,引得鹣鸟一阵追逐。它们一直陪伴着我们到达这次航行目的地永兴岛,历行两个多小时,才恋恋不舍地离去。我们的航行,因为有了它们的同行,充满了乐趣和欢欣。
永兴岛约2平方公里,为西沙第一大岛,因1946年中国“永兴”号驱逐舰收复了该岛而得名。踏上这块土地,感觉就和其他地方不一样。天是深蓝色的,海是彩色的,白云白得透亮。驻岛海军某部的易参谋,开着一部吉普车在码头上等候我们。大家一阵寒暄后,易参谋把我俩接到部队驻地,让坐后就打来两盘淡水(西沙之水比油还贵)让我们洗漱一下,我和老陈连称道谢。
我们坐在一起,老陈就把准备在这里拍片的事和他聊了几句。尔后,我给驻岛边防部队的朋友黄启清打电话,我说在易参谋这里做客。我和他因为摄影而结识。黄启清,是武警边防支队长。他平时在带好兵,干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业余时间喜欢水下摄影。在西沙,无处不海,得天独厚,近水楼台,他当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他说:“你们等下,我马上派车过来!”
约七八分钟,黄队长派部吉普车过来,我们辞别了易参谋。当乘坐黄队长的车到达边防支队时,他却不在。听说前几天,他们刚处理完一起越南渔民开船到西沙捕鱼、炸鱼的事件。过了一会儿,他回来了。他身材魁梧,一身武警制服,英俊威武。老朋友相见,别有一番热情,何况是在西沙这个特殊的地方!主人安排我们冲凉,也许是这里的水太珍贵了,见面的第一件礼物就是水。我舒舒服服地冲个凉水澡,旅途劳累一扫而光,精神也为之一振。
我们几个坐在院子里椰子树下喝着茶,聊着天,感受着西沙的凉风,一脸的惬意。我顺便提起下午4点就要跟船回去,无意中流露出了许多遗憾。黄队长看看我和老陈,说:“你们两位留下来吧,过几天乘坐渔政的交通船回去!” 我笑道:“那好呀,我们就不回去了!说真的呀!”他微笑地颔首致答。
他的这句话,促使了我们这次西沙之旅的实在意义;这句话,才有我今天的这些西沙照片和文字;因为这句话,使我零距离地了解一位既是军人又是摄影家之间的关系!我们是幸运的,有了来西沙的机会,来了西沙又可以多住几天!否则,西沙如此之美景,只好行色匆匆,望“沙”兴叹了!
午饭时间到了,出乎我们的意料,在西沙这个物资相对贫乏的地方,摆在饭桌上的竟然有七八道菜。清蒸石斑鱼、白切鸭肉、罐装鱼、清炒木瓜、野菜、鸡蛋紫菜汤等。主人好客,又喝了几杯小酒,就上床休息了。
下午4点钟后,易参谋开着吉普车陪送我们到石岛。为什么要陪送,因为这里大部分地方都是军事禁区,是不允许两个背着照像机的家伙乱闯乱拍的。石岛,紧邻永兴岛,通过一条300余米的“栈桥”与永兴岛连接,它是西沙群岛的最高点,是西沙的一大景观。
我和老陈被这些奇形怪状的珊瑚礁所震憾,所迷惑。这些珊瑚礁,一层层的,锋芒毕露,在长年累月的风吹雨打中,尽现傲骨,大义凌然。它们有的像老牛伏波、雄鹰展翅、老人头、埃及人头相。有一处更是绝版,不同的角度和位置,出现的效果是:将军石、鲨口大开、航母造型、B52轰炸机,惟妙惟肖,令人称奇…… 这里水质清澈,水波舒平,四处可见一群群鱼儿在珊瑚丛中游荡、觅食。我一时高兴,就穿着鞋拿着照相机趟过海水,站在齐腰深的水中拍摄。如果不小心,身子一歪,相机恐怕就掉进海里了。
晚餐时,黄队长给我俩开了小灶,到外面十几米远唯一的一个餐馆用餐。看见大排档鱼缸里色彩斑斓的石斑鱼,我真的舍不得吃。火锅上来,那个鱼汤,鲜甜清香。什么叫海鲜,只有到过西沙,品味这种美味的人才能体会。饭后,散步回支队大院,当晚就住宿在这里。房间里的设备如空调、卫生间、电视一概齐全。
3、“叮叮叮”一阵闹钟声响,把我从睡梦中叫醒。看时间是早晨4点45分,我想偷赖一下,但看老陈早已背起摄影包手拿三脚架整装待发,我也只好从命了。5点钟,司机已在门口等候我们,黄队长派车把我们送到石岛。
石岛,在晨曦中已露出朦胧的轮廓;海上那艘可抗十二级台风的救生船还亮着灯;满天的星星闪烁着,近得伸手就可以抓几颗;海浪轻拍着岸上的礁石,明快又富有节奏。我和老陈支起三脚架,安好相机,耐心地等待着。我们想在石岛拍日出和初升太阳照射在石岛上的那种暖色调的效果。忽然,不知从哪儿传来一声怪响,如老牛在对天仰啸。在这种灰暗早晨及空旷陌生的地方,听到这种声音,实在令人毛骨悚然,全身顿时起鸡皮疙瘩,不禁打个冷战。
老陈说:“好恐怖啊!”我环视四周,看到右前方伏在岸边的那块大珊瑚礁,形状宛如一条大水牛,不禁打趣道:“牛哥,我们远道而来,今天是想和你做个伴,请你多多关照!”说来也奇怪,我话这么讲了,心里也是这么想的,往后再听到这种声音,竟然觉得不那么刺耳了,只把它当成海浪拍岸的波涛声——其实就是如此,心里作用是多么微妙啊!太阳出来了,万道霞光喷溥而出,大海苏醒了,石岛如同披上一层金黄色的彩衣,光彩夺目,金碧辉煌……
拍完片,我们回到支队吃着瘦肉粥,加上鸡蛋和鱼罐头,伙食条件还真不错。饭后,黄队长告诉我们,去周围走走,了解一下西沙的历史和文化。黄队长驱车带领我们拜谒了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十一月二十日,海军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看了当年残留在岛上的日本、法国修建的旧炮楼;拍了五子同心的椰子树;参观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年来西沙将军们所种下的“将军林”。
下午近5点钟,我们和黄队长来到石岛,进行水下拍摄活动。黄队长的水下摄影作品,2006年获得公安部二等奖,入选2007年第22届全国摄影展,全国原生态摄影比赛一等奖。这些成功的背后,都有他的一份汗水一份心血。他告诉我:“水下摄影,其实难度很大。一个人的体质是关键,要有胆量,懂一点潜水知识,懂得潮水流向、水质和潮汐的关系等等。”他把裤脚卷起来指给我看,只见他小腿上满是伤痕累累。他说:“拍照片时,为了能在水底下站稳而不得不用双脚夹住水中的礁石。锋利的礁石,一不小心就会划破皮肤流血。刚刚好了伤疤,就忘了痛,一旦天气好,又想一头钻进水里了。” 他说,“获得全国原生态影展一等奖,是机遇和判断力的结果。西沙发现宋代瓷器后,考古专家们就来取样、分析、论证。他因为工作之便,了解到这方面的信息。当我那天全副武装(水下拍摄装备),开船到事发地点,拍完片的两个小时后,考古队就把发现瓷器的地方用海沙及礁石淹埋了。”
我和老陈也戴上潜水眼镜,嘴里咬住一条通空气的塑料管子。但是,眼睛和嘴巴老是进水,经过几次练习,也就习惯了。当我把双手双脚张开,轻松地伏在水面的时候,水里各种各样色彩斑澜的珊瑚和一群群彩鱼尽收眼底,让人怦然心动,浮想联翩,似乎来到了一个童话般的海底世界。
4、早餐的时候,黄队长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待会儿要到赵述岛慰问当地渔民。他和几个武警战士把几箱啤酒,十几盒自熟米饭,两大块排骨,两只鸭子,还有几箱椰树牌矿泉水装上了皮卡车。众人上车,抵达码头,卸下货物,搬上摩托艇。我们穿上救生衣,摩托艇如利箭出鞘,似脱缰野马,咆哮地冲向深蓝色的大海深处……
一望无际的大海,水波荡漾,色彩缤纷,白云如绵羊似地伏在海平线的上空,偶尔有几只渔船驶过,平添了几分生气。摩托艇飞速地奔驰着,万顷碧海,在它身下如履平地,这种感觉,好比在高速公路开着小车,以时速150公里的速度,向前疾驶时的那种剌激亢奋和心跳!船后留下的那一道道浪花,如礼花绽放,似蛟龙出水,像万里长空的那道硝烟,是彩霞当空舞那般精彩!我感谢这片海,如此辽阔,任我尽情地驰聘和翱翔;我感谢这片海,博大的心胸和无穷的魅力,让人神往、憧憬和陶醉……
大约十几分钟,前方水平面露出了几条黄线,那里北岛、赵述岛等几个小岛。摩托艇缓慢地驶过一片错综复杂的珊瑚礁群,停靠在赵述岛的那片白色的沙滩上。黄队长跳到水里,拉扯着摩托艇靠岸。这时,几个渔民迎上前来,热情地和黄队长招呼着。尽管我不懂海南方言,但言中之意我也心领神会了。军民渔水情,在这里是最好的诠释!我和老陈及两位校官没有上岸,我们还要去另外一个小岛北岛,就在几公里外的海面上。
摩托艇又载着我们一行四人到达了北岛,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高飘扬的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它竖立在主权碑上,在蔚蓝色天空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鲜红和醒目!平时在祖国大陆,随处可见的国旗,只是出于一种崇敬和爱戴的心情。在这里,不仅如此,还要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体验,去拥抱!神圣的国旗,永远飘扬在祖国西沙群岛的上空!我在心里默默地祈祷和祝福着……
北岛,是西沙几个小岛上渔民住得最多的一个地方,一百多号人,全都出去捕鱼了。只剩下几个休养的渔民在家里吃着饭,喝着烧酒,下酒菜当然是鱼了。武警战士了解一下近几天的情况后,我们就返回赵述岛了。
这个赵述岛的渔民住房,是这一带岛礁上最坚固、最大的一个。整个房屋木质结构,高度约二米五,分左右后三个房间,木板都很宽厚,可能是为了防台风的缘故。房屋中间的空地用黑色纤维网盖着,起遮光纳凉之用。地面用粗颗粒的沙子铺成,倒也十分干净实用。 人在里面,虽然几米远的沙滩热气腾腾,但屋底下却是凉风习习,轻风送爽。
我们几位刚落座,渔民老伯就端上来三筐的海螺,足足有五六十斤重。 我、老陈和两位校官真是盛情难却。老伯说:“你们来这里没有啥好菜,只有海螺招待了!”朴实的一句话,听起来使人格外亲切和感动。对我们来说,海螺绝对是海中珍品了。一般的人,还享受不起呢。陪同我们一起来的校官说:“这种海螺补肾最好!上回有人吃多了,喝了酒,回去时浪大在船上都吐光了。”他的几句话,把大家都给逗笑了。
筐里的海螺各种各样,有珍珠螺、美人螺、西沙螺等等,我真的不能一一说出它们的名称。老伯说,这些螺都是用海水煮的,味道才地道,鲜美。我品尝着,口感真不错,只是吃多了稍感咸了一点。我们几个正在享用海螺的美味,老伯又端上来一大盆酸菜鱼汤。这时,黄队长也从另外一个岛巡察工作后乘船回来了。
我们一边品尝着海鲜,一边领略着西沙迷人的风光。抬头远望,大海无边无际,海水呈现各种颜色。如近沙滩的,是淡绿色的;水下有珊瑚礁的,又变成深兰色、蔚兰色、或深绿色;海的深处完全被墨蓝色所淹没。天空飘荡着一团团白云,时有几只海鸥掠过平静的海面。我不禁感叹道:“西沙少住也神仙啊!”
过了许久,我们一行人全部跑到海里泡水。校官提醒我:“你还是穿着全身衣裤戴着帽子下水好些。上次中央电视台的一位摄像师,下海游泳,上来后,除了短裤之外,全身都晒黑了,晚上睡觉脸上还火辣辣怪难受的。西沙的紫外线太历害了!”我听从他的建议,穿着衣服下水泡了几分钟,绊手绊脚的,太不舒服,太不过瘾了!心里想:“晒不晒无所谓了,黑不黑也不怕了,来西沙不晒太阳那才怪呢! ”想罢,三下五除二,当即就在水中把身上所有的东西都脱了——还以人之本色也!这才是真正地享受美丽西沙的日光浴,这才是真正体会西沙海水的微妙之处!放松自己,忘却一切,任身体在大海的浸泡下,在浪花的洗礼下,在紫外线的照耀下,得于净化和升华!我振臂高呼:“让西沙的太阳,来得更猛烈些吧!”
吃了晚饭,约7点钟,太阳还高高地悬挂在码头那边的海面上。我们早上来过一次,现在就想拍夕阳西下和渔港之夜的景色。码头的沙滩上,撂着几艘早已废弃不用的旧木船,其中一艘年代已久,船的龙骨都断裂开了,露出了苍白的木板和一排排粗壮但已锈迹斑斑的铁钉。我们利用它们当前景,从用光、构图、快门的处理来赋予这些废船以新的生命。我不禁感叹道:“它们曾经走南闯北地风光过,曾经在大风大浪中闯荡过,曾经为了养家糊口牺牲过。现在,也许是它们老了,也许是它的主人另有新的发展,更高的追求,放弃了它们。也许是某一次台风,把它们摧毁了。它们每天伴着潮起潮落,伴着星星和太阳,伴着海浪的波涛声,伴着风雨和雷电,直至永远……”
5、隔天午后,风平浪静,我们正坐在院子里聊天,忽儿黄队长的手机响了,听完电话后,他说:“下午2点钟,你们坐渔政的船回去,我也要回去,准备一下吧。”
“好的,总算可以回去了。”我话一说完,顿觉有些不妥,但回想起来,也是实话实说。我们已经住在这里三天三夜了。几天来,我们给黄队长带来了许多不便和麻烦。又是吃的住的陪的,心里总觉得过不去。我们是该回去了,该拍的也拍了,不该拍的也拍了,拍的好不好,只有回去慢慢看片才知道。一个2G的数码卡已拍完了,另外一个也差不多了,幸好是拍完片后大量的删除,否则,几个2G的卡也不够用。
下午1点58分,带着无限的眷念,带着深刻的回味,带着西沙的名信片和贝壳,我们搭乘着中国渔政船从西沙归来了。 我们和船员一起吃饭,睡着有空调的房间(船员承让的),看着电视,吃着西瓜,感觉这好像不在西沙,仿佛在某个茶座的那么舒适和愉快。船大副的一席话,我至今记忆犹新。他说:“像这么好的天气,一年才有几天。有时西沙有浪,海南没浪;有时西沙没浪,海南有浪。我们今天是全线风平浪静,运气好啊!”事实确是如此。去西沙时,船大风浪也大;归来时,船小风浪更小。
鲣鸟飞翔在空中,海豚在不远处游弋,海水平静得如杭州的西湖。经过近20个小时的航行,我们终于到达了文昌市清澜港码头,结束了这次美丽的西沙之行。
一晃多少年过去了,原来的西沙、中沙、南沙及附近诸岛屿,早已成立了三沙市,永兴岛也成为市政府所在地。如今的三沙市,开通了到三亚到海口的邮轮,引来四面八方客,做得旅游风生水起。今后,西沙诸岛神秘的面纱,将逐渐被人们掀开而有所认识。如果有机会,我还会再来看看!就像歌里唱的“西沙,是我们永远可爱的家乡!”
2007.7.26.\初稿于西沙返回途中
2020.1.8.\修改于三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