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溪乡板埠村,紧贴七石线,背靠牛形山,面朝桃花溪,村庄不大,名头却不小。先后被评为“江西省首届二十佳休闲旅游秀美村庄”,“国家森林乡村”, “省级乡村森林公园”,省3A级旅游点。一张张烫金的国字号、省字号名片,昭示着这个村庄的卓尔不群,成了我们心下的向往地。村外群山环抱,阡陌纵横,田园风光,美不胜收。村内桃红李白,橘柚飘香。山上竹林摇曳,古樟苍劲。走进沿溪而建的生态园,就仿佛走进了一座天然氧吧。庐陵风格的六角亭阁坐落在竹林,各式各样的健身器材掩映在樟树林,休闲长廊曲径通幽,四季更替,美景各异。春季桃花映溪水,远山杜鹃红似火;夏季垂柳拂人面,修竹摇曳生凉意;秋季稻穗兆丰年,丹桂飘香沁心脾;冬季古樟挺且直,银装素裹尽妖娆。
这么一块清奇俊秀的土地,沾染着仙姑泉的仙气,桃花溪的灵秀,也就让生于兹长于兹的万物充满了灵性与造化。这里的葛粉、香菇等农特产品自是物美质优,声名远扬。“禾香”稻也是从板埠村走出去的一个优质水稻品种,它取自当地群众一直连续种植的香稻常规品种“红壳白米”,并且与史书上记载的禾红者品种(稌稻糈米)相符。新干县农业部门连续8年对该常规品种进行提纯选育,成为了新干县“禾贡米”区域品牌的主打产品。更值得大书特书的是“桃溪蜜柚”,新干特早熟桃溪蜜柚是从板埠村实生柚树中选育的优良单株,果肉脆嫩,风味甜爽,后味纯正,无苦麻味,2001年荣获第七次全国优质柚类商品鉴评会金奖,这个以地理命名的果树名词,列入了吉安市创建“井冈蜜柚”品牌的主推品种,这是桃溪人的骄傲,更是板埠人的骄傲。
板埠村的由来与茶马古道息息相关。这条赣中的茶马古道建于明万历10年,是以往商贾从乐安到樟树的一条商道,这条古道如一条细藤般蜿蜒着穿村而过,板埠就是这条细藤上结出的一个甜瓜。考究一下板埠村的名字,板,应是板房之义,埠,指有码头的城镇,或指货物积贩商泊之所。从名字上看,就能猜到板埠是这条商道上一个必不可少的货物集散地。遥想当时情景,定是商号店铺,鳞次栉比,车水马龙,商人们走到此处歇脚打尖,骡马车队到此转运交易,熙熙攘攘,人声鼎沸。至今在板埠村仍留有一座二披水的水阁凉亭,供过往商队旅客中途休息,飞檐斗拱,雕梁画栋,经历数百年水旱灾害而不倒,留下了许多传奇,记载着这条古道昔日的繁荣鼎盛。其下的石板古道,辙印深深,隐约可见状如马蹄的石坑,清脆悠扬的马铃声余韵犹存,似乎仍在诉说往日的车马喧嚣。
讲述板埠的历史,还不能不提到牛形山。其远看酷似一头卧倒的水牛,当地人称牛形山。山势虽陡,并不连绵,气势也稍逊。但它憨厚,敦实,勤劳,善良,静静地卧在桃花溪畔,守护着这片山水、古村。就这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上,书写了一段撼天动地的历史。1944年冬,一小股溃败的日本兵,由抚州乐安县途经新干县七琴镇窜入板埠村,一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可能今天的人们对日兵的残暴和凶狠感触不深,但了解过豫湘桂大溃败这段历史的人就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一百万国民党军队,在美国空军全程掌握中国战场的控制权情况下,被40余万日军打得望风披靡,一溃千里,兵败如山倒。这里固然有国民党腐败的原因,但也能看出,虽然此时的日本已是西山日暮,却更加疯狂。
当时的政府只是一厢情愿地片面强调军事路线,从来没有想过如何组织民众,也缺少发动全民抗战的勇气与信心。面对这伙穷凶极恶的溃兵,他们也只能是一味退缩。政府隐身了,老百姓失去了主心骨,也更加是四散奔逃,日本兵一路闯来,畅通无阻。但在牛形山下,板埠村民勇敢地说了不字。他们纷纷拿起武器,自发配合地方武装,利用牛形山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在山上修筑战壕,与日寇展开激烈的战斗。在我方军民的英勇阻击下,日寇被击毙6人,负伤4人,残敌向樟树方向落荒而逃。
这段文字描述极为简略,显示不出战斗过程的凶险。其实,就地形而言,牛形山虽有地利,控制住了村庄的制高点,但却并不相连,只是一座孤零零的山峰,缺乏战略纵深与迂回,没有回旋余地,一旦日军将整座山包围,那么山上的勇士们只能等着被困死的结局。可以想象,当村民们群情激奋地上山构筑工事的时候,该是抱着一种怎样舍身取义、玉石俱焚的心态?但他们没有退缩,义无反顾地冲上去了。幸好,这伙溃兵是惊弓之鸟,战斗意志不坚决,也没有重武器,强攻几次不能得逞之后,悻悻地转道而去。村庄得以保全,这场灾难终与它擦肩而过。
如今,站在牛形山前,仰望着它的矫健身姿,你依然能够强烈感受到它的坚毅,它的力量,它的踏实,带给人一份实实在在的安全感。是座好山啊!板埠的先民太有眼光了,板埠有幸,村民有幸。这真是块充满灵性的土地,不仅带给我们许多的馈赠和欣喜,也带给人们勇气与大义,总能在冥冥之中护佑着它的子民。好山,好水,再加上这群勤劳智慧的板埠人,这块土地,还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