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俊才的头像

杨俊才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11/01
分享

品味蓝色的美丽

(论语·为政第二)杂谈(四)

卖油翁

生命在不断地成长,同时也在不断地萎缩。得到的同时也是失去的同时。但没有人因为畏惧时光的流逝,而不去撷取生命成长过程中的绚烂之花。过去的幼稚是未来成长的营养。只要有志气,努力学习,认真思考,踏实工作,认清成长的方向,让思想和言行有机融合,从有意识的言行,转变成自觉地遵守。那么,我们就能获得生活的赞礼,领悟到生命的精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有:同“又”。

立:站得住的意思。表示人能够独立思考,自立生活,立身处世。

不惑:惑,疑问。不感到迷惑,有自己的见解,有定力,能分辨真伪。

耳顺:听到不同的思想看法,耳朵都能感到顺畅。意为能够包容、原谅。

逾:越过。

矩:规矩。

这段话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坚持自己的理念,不被迷惑,五十岁理解了天命之事,六十岁能够豁达、包容,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语行为,七十岁内心平和,平静自如,自自然然不越过礼法规矩。

“吾十有五志于学”,孔子时代,男子十五岁就属于在人们的认知中,成为一个懂事的人的开始。也就是说,进入到成人的行列了。而且,从十五岁到三十岁之间,是学习的黄金间阶段,此时知识营养的汲取,将为一身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成为感悟生活和进步的阶梯。孔夫子也是凡人,也有顽童和幼稚的经历,也不是一出生就金光万道,也是在十五岁的时候,才立志学习,并学有所成。

“不知礼,无以立也”,经过学习磨砺,直至三十岁时,才学成懂礼,得以立身。这就是“三十而立”。也就是说,通过十五年的学习,才明白了做人处世、安身立命的道理。不过,年龄和阅历在任何时候,都是生命里的宝贵财富。虽然三十岁风华正茂,光彩夺人,但终究还没有达到“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的境界,怀疑和不解伴随着生活中的琐琐碎碎。但是,无惧风雨,才能昂然前行,彩虹美在风雨后。自立,是精彩人生的门梯。

“四十而不惑”,四十岁的时候,确立了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生活不再迷茫。到罗马的路有好多条,我只走适合自己的那条。世间奇花无数,匆匆过眼烟云。牡丹富贵,芍药美丽,但那小小的二月兰也灿烂地绽放着,游人也驻足观赏,品味蓝色的别样的美丽。那些蓝蓝的小花朵,怡然自得,紫气盈门,自信而平和地开放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四十岁,确实是人生的分水岭,不管是当今,还是老夫子生活的时代,都是心灵应该安静下来仔细想想的时候。不管心于何求,身于何境,天上掉馅饼的事人间没有,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不可能永远是花前月下,也不可能乌云永远布满天空,阳光的力量不可阻挡,终将会把万道金光洒满人心与原野。到了四十岁的年纪,要把心灵的感悟收藏,风轻云淡,宠辱不惊。你会明白,给与会让自己厚重,努力会让自己丰盈。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不惑”是最基本的判断,犹疑不定不可能成就大事,甚至小事业都做不成。

“五十而知天命”,到了五十岁时,方知天命。在这里,老夫子发出了感慨!天命不可违!天命不是未知的,而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知道有天命,就知道自己没有能力改变它,那就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不要梦想着不切实际的事情。好好安排自己的当下和未来,好好生活。

天命是什么?字面上应该这样解释:上天赋予的命。那么,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上天赋予人们的命是一样的,还是不同的?答案显而易见,上天赋予了每一个人不同的命。而这个命,窃以为是与身俱来、不可改变的。命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遗传基因,即你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那些遗传基因是不可能改变的。打个比方,姚明是篮球巨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但姚明之所以成为姚明,最大的本钱是他的身高。两米多的身高是父母给的,不是姚明自己选择的。李小双身体灵活,矫健敏捷,但他只能在体操上取得成绩。如果把姚明和李小双换个位置培养,让李小双打篮球,姚明练体操,那是什么结果,相信三岁顽童都能想得出来。还有,郎平在排球上的成就如日中天,邓亚萍是乒乓球项目的皇冠之星,如果非要郎平打乒乓球,邓亚萍打排球,那还不如让她们俩一起绣花呢!要是他们俩做了绣花的营生,也许还不如一般的农村妇女了。另一部分是出身的环境,包括父母的品味见识,身份身阶的不同,还有人文和自然环境等。在古代,人文的影响更为巨大。奴隶主的后代是奴隶主,贵族的儿子依旧是贵族;奴隶的后代一定是奴隶,贫民的儿子只能是贫民。阶层的的跨越几乎是不可能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状况逐渐改变,阶层的流动和融合频繁起来。但是出身的不同对每个人未来的发展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也许你奋斗了一身,还没有到达别人的起点;也许,别人的起点,你经过毕生的努力,也还是望其项背。这还仅限于大众阶层,特别的现象不再赘述,那就没有可比因素了。在当今世界上,出身决定未来的地方,最突出的地方莫过于印度。印度实行种姓制度,四个阶层几乎不通婚,出生决定了身份,低种姓的人一出生,就注定了低人一等或几等。虽然印度明面上取消了种姓制度,但实际的情况却是各种歧视观念深刻在了人们的心理,难以在短时期内消除。在我国,元朝的等级制度臭名昭著,给当时的人们造成了痛苦,給历史留下了伤疤。

即使在当下,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命。难道没有吗!你出生在北京,从小见识的是京都风光,八达岭长城;你出生在偏僻乡村,从小看到的就是茅草羊群。在老一辈人当中,有的还一辈子没有出过山门。也许父母给了你良好的基因,但困于环境,像沈从文那样的人又有几个?就是成功出人头地,也是“运”的关系,和“命”无关。有了良好的基因,在成长的过程中,就会拥有更好的先天条件,从而在相同的环境下,你的起跑会更有力、更快、更成功。

“运”是可以改变的。但“运”的改变和“命”关系极大。所以就有了命运一词。平常人们常说,我不相信命运,我要改变命运,其实表达的是不相信自己的运气那么差,要经过学习,经过努力工作,让自己的运气好一些,发展顺利一点,生活和乐一些。这里的命运一词,实际是表达运气的流转。命是先天的,故称天命;“运”是后天的,但和“命”息息相关,故称命运。

虽然说人是生而平等的,但实际上,出生时,大部分人就不在同一起跑线上了,更不要说未来的人生之路了。这不是某个人的问题,也不是某一个地区的问题,更不是某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普天之下的问题。不承认这个事实,一定是虚伪的。

命是不可改变的,是先天的,人的天命一出生就决定了。但是,从婴儿的第一声啼哭起,就和“运”结合起来了。人说天命不可违,难道能改变来自父母的基因吗!强行改变的是外形,像人妖一样,但根本的东西是改变不了的。你能改变出生时父母的文化和经济状况吗?你能改变出生时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吗?回答是肯定的:不能!也许医院抱错了婴儿,也许生下的孩子送人了,但那是孩子的运,不是命。

一名偏远农村的孩子,聪明异常。在父母的辛勤供养下,考上了名牌大学,毕业后找到了好工作,娶妻生子,一帆风顺。这是典型的寒门出贵子,鲤鱼跳龙门。人们会说,这个孩子不就改变命运了吗?不对,这个孩子没有改变“命”,只是改变了自己的“运”。不可否认的是,孩子从命里得到了一样好东西,就是父母的优秀的学习基因。但出生时的环境状况他是不能改变的,这是命里另外的一部分。两部分合起来,才是他全部的命。这个孩子通过自己的勤奋和聪明,成功地让自己好运常来,笑口常开。这种事情在落后的地方也时不时地上演一下,但和教育条件较好的地方以及家庭条件好的学生来比,概率小很多。这种孩子是幸运儿,大部分偏远地区的孩子,即使聪明,也没有接受更高一层教育的机会,早早就开始了社会生活的磨练,自谋生路了。以后的人生发展,就要看他们的“运”了。好运是自己努力得到的,也是社会给与的。所以说,天命不可违,命运能改变。

“六十而耳顺”,到了六十岁时,历经世事,饱经沧桑。更能辨明善恶是非,一颗包容的心已经在喧嚣的尘世间平静下来,已经没有非此即彼的绝对爱恨,能倾听不同的声音,遇事镇定自若,更不会喜怒无常。

“七十而从心而欲,不逾矩”,经过了几十年的风雨洗礼,终于到达了“从心而欲”的境界。然而,“从心而欲”就可以没有限制,不顾礼法吗?不是的,还要“不逾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儒家学说的表现形式就是“礼”。此时的孔子,礼的内涵和精髓已经渗入了血液,和老夫子融成了一体。自自然然不越过礼法规矩,又能从心所欲。这是夫子修养的境界。自由是美好的,但一定有一个界限,绝不能是无限的自由,没有边界的从心所欲,会衍变成无止境的欲望。

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是人们心目中的祈盼;安居乐业是所有的想过上美好生活的人的愿望,并为之而奋斗不止。儒家理想中的美好社会,就是人人知礼,和乐安康。如果人人安于礼仪,并能从中获得心理上的愉悦,再以人“仁”的理念指导生活实践,那么,人们就会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世界一定是一个充满阳光的美好的世界。

2020年11月1日星期日 农历九月十六

油翁感悟:天命不可违,命运能改变。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