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第二》杂谈(十一)
卖油翁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可见学习的重要性。努力学习,不断进步,才是事业起步的阶梯,才能让心灵有更好的归宿。
儒家主张入仕,就是要通过做官来经世济民。时代风尘中,纵然才能再大,如果手中没有相应的权力,人微言轻,是很难实现抱负的。“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就成了从古至今文韬武略之人实现理想的必经之路。所以,学而优则仕就成了古人十年寒窗的原动力。“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旦成名天下闻”“黄金屋、千钟粟、颜如玉”,都得通过入仕来实现。虽然有走终南捷径者,但也是绕了个圈的入仕。读书明理,进入官场,就得仕而优则学,继续学习,深造自己,提高品味和学识。做官如此,普通人亦如此。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活到老,学到老,但一定要学而知新,学有所得。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过去的知识,并有新的体会,再学习新的学问,就能成为老师了。这里的“故”,可以理解为自己的经验,别人的知识,书本知识,社会知识、历史知识等。学习一定要有第三只眼,能穿过文字表面的意思,看到字里行间深刻的表达,分析其内在的本质,思考其闪光之处。这句话没有放在《学而第一》,而放在《为政第二》,圣贤们这样安排肯定有其深意。也就是说,在为政的时候,做事情时,一定要认识过去,以史为鉴,并结合当下,有新的认识,才能做好,才能成为这一方面的“师”。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为师者,就要不断学习,用踏实的生活经历和探索追求的精神,回望过去,做好当下,孜孜不倦,展望明天的风雨彩虹。“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任何伟大的人物,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温故中”提高,在知新中前进。
对于“新”而言,并不是所有的“新”都是令人欣慰的。有的“新”,让人耳目一新,带来创新的享受和喜悦;有的“新”,是把旧东西包装以后的“新”。没有新意,换汤不换药。假创新之名,行私欲贪婪之实。更有甚者,创新确实创新了,却给人们带来的了不安。核武器就是科技的一大创新,可让人类感受到了恐惧,感到了世界末日的黑暗。
这句话也可以这样理解:学习时有富裕时间就要做事,做事的同时要继续学习。只有学习,才能巩固原来学过的知识,才能在学习中提高自己,才能帮助我们开拓视野,才能帮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琐琐碎碎中,找到正确的问题,然后正确地解决问题。
学习,一定要明确所学知识的发展规律、变化趋势,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鹦鹉能言,不离飞鸟,机械地重复,毫无意义。马谡扎营于山上,自信“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结果街亭丢失,悔恨千古。韩信背水一战,破釜沉舟,取得了胜利。对同一兵法的运用,结局截然不同。温故知新,智谋志士的高明之处是学有所得,运用合理,不因一时所限,不因一地所困,因势利导,合于时事做出正确的选择。东施效颦,尽人皆知。西施的音容笑貌,东施刻意模仿,期望有朝一日能成为倾国倾城的漂亮姑娘。但费尽辛苦,却枉费心机,学成了四不像。不仅没有成为一笑百媚生的美人,相反连自己原来的走路动作也忘记了,事与愿违,终成笑柄。
古往今来,人们经过千百次的失败和灾难,得到了经验,制造了工具,提高了生产和生活能力。在广阔的自然界里,有了更大的生存空间。历史的巨轮劈风斩浪滚滚向前,社会在继承中前进,在否定中发展。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磨合运动中,一直走到了今天。但是,否定是痛苦的。否定自己,伴随着过去观念的抛弃,一并而来的,还有忧伤的回忆和财物的失去。否定别人,带来争斗,甚至伤害,也许还有牢狱之灾。过分激烈的话,会让不少人的血肉之躯横尸荒野。在古代,经常造成千里无鸡鸣的悲惨景象。正因如此,儒家才大力的提倡仁、义、礼、知、信,让个体和集体能够和谐地共存,尽量避免激烈的冲突,特别是团体间的惨烈碰撞。但是,历史终归是要前进的,原地踏步,固步不前,就会落后,甚至被时代抛弃。人类文明的大船永不停顿,不管是物质的,还是思想的,只要是阻碍历史车轮的,终有一天会被淘汰。“云行雨施,品物咸亨。”生命在流淌,阳光在七彩光中每天重生,新思想、新事物层出不穷,重温过去,知新现在,才能成就未来,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只学不用,学了白学。只用不学,终会江郎才尽。新的成了旧的,旧的成了新的,时光轮回,斗转星移。时时刻刻温故,刻刻时时知新。正像《盘铭》里说的那样:“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2020年12月30日星期三
庚子年十一月十六
油翁感悟:在纷繁复杂的琐琐碎碎中,找到正确的问题,然后正确地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