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俊才的头像

杨俊才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2/27
分享

火树银花

《论语·为政第二》杂谈(十七)

卖油翁

2010年,我进入了榨油行业,专门生产亚麻籽油,当地人叫做胡麻油。

胡麻油是一种营养非常丰富的食用油,是西北、华北地区人民的主要食用油。从张骞出使西苑带回来胡麻种子,一直到现在,在广大的华北、西北地区都有种植,是当地人的主要食用油。吃惯胡麻油的老农们,永远中意那缕缕的醇香。直到现在,虽然色拉油大行其道,可是拌饺馅、调凉菜,淋明油、煲汤等,还是胡麻油好!其它植物油可不能与之比拟,那浓浓的香味永远是我的最爱。

胡麻油的加工生产方式也经历了时代的陶冶。中国人最早生产的是芝麻油,北方叫香油,南方俗称麻油。三国时代,就有了芝麻制油的技术了,陈寿《三国志.魏志》中记载:“孙权至合肥新城,满笼驰往......折松为炬,灌以麻油,从上风,火烧贼攻县。”那时的麻油是将芝麻籽用石臼法生榨而成。《北堂书钞》引用晋朝《博物志》说:“外国有豆豉法,以苦酒浸豆,暴令极燥,以麻油蒸讫,复暴三过乃止。”这是芝麻油用于饮食的最早记录,距今已有1600多年了。胡麻籽和芝麻是两种不同的油料作物,但从它们身上获取油脂的方法和原理是一样的,最初人们都是通过砸碎胡麻籽获取油脂。可胡麻的产量大,胡麻油的需求量也大,必须从生产工艺上有所提高,才能满足当时的食用需求。随着古人认识的提高,开始用木头挤压法来生产胡麻油。大概六、七百年前,用木头压榨的榨油机械就出现了。当时,有两种机械装置:一种为大梁压榨,用一根直径至少30厘米以上,长至少8米,甚至达12米的硬杂木,采用杠杆的原理挤压;一种为楔榨,把整段硬杂木中间掏空,把原料炒熟磨碎后,包成圆形的油坨,排列整齐放在里面,用木头楔子挤紧,然后用油锤击打楔子,直到出油。这种压榨方式,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农村里还相当普及。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了铁制的榨油机,生产效率提高了,但油脂的品质却降低了。到二十世纪初,国外一种新型的油脂获取方式高调亮相了,即用6号轻汽油浸泡油脂原料,获得高出油率,最后用各种物理的、化学的方法处理,其成品就是现在人们吃得最多的色拉油。里面有许多炼油过程中的残留物,虽然国家有最高残留标准,但实际上是永远弄不干净的。于是乎,这些残留物就随着油脂进入到了人们的肚子里,留在了人们的身体里。

现在,多少人在追寻过去的回味,寻找着失去的记忆,那蓝天上的朵朵白云,可能原来就是身边的一捧捧清水。清风回荡,阳光徜徉。对高品质胡麻油的追求,更是对健康的渴望,也是对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传统技艺虽然经济效益不高,却更加健康。古往今来,继承和发扬,改进和提高,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前行的力量,为历史注进了能量。

种植也一样。现在由于国外进口量的增加,农民的经济效益有所降低,种植面积也在减少。但是,品质和国产胡麻(学明亚麻籽)相比降了不少,有人传言这些胡麻是转基因作物,最起码是加拿大的大农场种植的。出油率高,原料价格低,油品不好,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味道不如本地胡麻榨出的胡油香。如果用农村传统工艺生产油脂,保质期还比国产胡麻生产的胡麻油时间短。

不管进口的,还是国产的,变得是种植规模,收割方式;不管怎么改变,春种秋收,夏耘冬藏,古今一样。

任何行业,任何职业,都是发扬、遗弃、保留的过程。植物油是人们必须使用的,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亦如此。只不过千百年来,在原料的种植,油脂的加工生产,市场等诸多环节发生了不少的变化。但种植的基本要求,生产加工的基本原理,销售的本质需求都没有变化。有变动的,也有一直不变的,榨油如此,一切都是如此。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损益:减少和增加,这里是优化变动的意思。

殷:殷朝,即商朝,商王盘庚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就称商朝为“殷”。因:因袭,沿袭。

中国文化的“世”,是一个年代单位,一世为三十年。十世,也就是三百年。这里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即很长一段时间,有一世一代说。“十世,”表示年代久远。后来佛学传入中国,有了“三世”之说,即“现在、过去、未来。”

子张问:“以后十代的礼制可以知道吗?”孔子说:“殷朝的礼制承袭于夏代,其中的增加和减少是可以知道的;周朝的礼制继承于殷代,其中的增加和减少也是可以知道的。将来继承周代的,就是在一百世以后,也是可以预知的。”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悠悠五千年,是世界上最灿烂的文明。

读史可以明智,借鉴过去,夯实现在,畅想未来。遵循历史的轨迹,找寻未来的光明。继承和发展是永远的主题,没有完全消失的过去,更没有无缘无故的未来。国家如此,民族如此,个人也如此。传统文化就是在一个系统中慢慢地渐变中发展和前进的。在变化中继承,在变动中保持,在洋洋的历史长河中,华丽转身为时代的篇章。

继承和发扬,是优秀的传统。继承不是无条件地全部接受,而必须合于时代的步伐。悖于时代,甚至成为糟粕的东西,就让它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好了。和时代的节拍和谐共振的,将在新的历史时期,绽放出美丽的光彩。学习历史,从古人的沧海沧桑中体味先哲的智慧,体味先民们的苦难和幸福、欢乐和痛苦。没有对比,就没有长短,没有对比,就不知道生活的苦乐甘甜,柴米油盐都是历史的记忆。历史不仅仅是朝代的更迭,政治家的纵横天地,更是细碎的生活之歌,也是劳动人民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英雄之歌。“人民才是历史的主人”这一真理响彻天宇。

所有的文明都离不开连续性的传承、累积和发展。遵循历史规律,是老祖宗们的智慧,是中华民族生存的根基。汉承秦制,继承秦朝的政治管理制度,包括中央的三公九卿和地方上的郡县制度,但是把秦朝的严刑苛法和役民无度去掉了。改为道家的无为而治,实行了休养生息政策,使汉朝经济得到了发展,人口得到了增加,国力大为增强。于是,威武的汉武帝才喊出了“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铮铮强音。继承一定是扬弃的,也就是“损益”。唐朝继承隋朝制度,宋朝继承唐朝制度,都是有继承也有变革。即使当代,郡县行省制度、文化上大一统制度,都是几千年来不变的制度,有力的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将中华儿女紧紧地团结在一起。

一场风雨,总有开始的地方,一棵大树,总是从一颗小小的种子开始,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但风雨终究是风雨,绵绵如细雨煦风,壮烈如北风狂雪,只是风雨的不同方式罢了。树木终究是原来的树木,只是生于淮南和淮北的问题,但他还是本来的橘树。现在有人工嫁接,但树木原来的本性还会顽强地保留着。文化也一样,打断骨头连着筋,血脉相连。只要文化在,人就在;人在,文化就在。除非整个国家,整个民族都消亡了,文化才能灭绝。《中庸》里说:“兴灭国,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而中华文明传承几千年,闪耀于历史的星空,灿烂于当下的时代,必将在未来的世纪里火树银花、熠熠生辉!

2021年2月26日星期五

辛丑年正月十五

油翁感悟:没有完全消失的过去,更没有无缘无故的未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