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八佾第三》杂谈(六)
卖油翁
春节写对联,过去农村里的规矩很多,院子和家里的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神,而对联也就各不相同。
家门左边的柱子上,是天地爷之位,上面必有一副对联:天泰地泰山阳泰,人和物和万物和。或者是:敬天地年年丰收,孝父母月月平安。横批:天地三界。家中柜子上,一定要有灶神之位,上面一副对联: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或者是:红火通三界,青烟上九霄。横批是“一家之主”。
院子里养家畜的地方,一定是这样一副对联:牛马多茂盛,六畜永平安。横批:“牛王爷之位”,养马的就是“马王爷之位”
旺火架子上,当然是旺气冲天!
各幅对联,对应各个神灵,承载着人们美好的期盼,带着满心的虔诚,一代一代地诉说着。人们祈求风调雨顺,幸福美满,国泰民安。可见,对各司其职的神灵,中国人一直是充满敬意和敬畏的。但是,现实生活又是骨感的。所以,敬神的过程中,也就不断地有了变化,也就不免流失了完美的纯洁,将世俗的生活理念糅杂其中。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王孙贾:卫灵公大臣,时任大夫。
奥:这里指屋内位居西南角的神。
灶:古人认为灶里有神,因此在灶边祭之。这里指灶旁掌管烹饪做饭的神。
王孙贾问道:“与其奉承奥神,不如奉承灶神,这话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不是这样的。如果得罪了上天,那就没有地方可以祷告了。”
奥神不太管实事,灶神掌管着家里的吃喝用度。有点类似于“县官不如现管”,直接讨好管事的,也许对自己更有利。现在的农村春节祭祀,已经没有奥神之位了。至少,北方的农村如此。
王孙贾很现实,灶神离得近接地气,他认为要好好奉承;奥神位置高,离得远,不去敬奉关系也不大。这也不是王孙贾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当时的一个现实问题。而且,也是伴随着人们成长,伴随着历史的延续,到现在每时每刻出现在生活里。
县官不如现管是有实际意义的。理论和现实有时是脱节的。县官总不能事无巨细亲自过问,可现管是接地气的。更何况有的在上位者,不了解下面的具体情况。天上本来只有一片乌云,而这位肉食者正好坐在这片乌云上面。于是,他便认为世界全是阴天,地球上马上都要暴雨倾盆了。但乌云下面的小组长却看得清清楚楚:这一片乌云,这一点小雨,还不一定下到哪,说不定过一会儿还会晴天万里呢。
但这里指的是“媚”,意思就再明显不过了。是“巴结、故意讨好之意”,如果是有损人格的,更应该抛弃。
孔子以“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回答王孙贾,认为违背了天理,昧着良心,不会有好结果。
“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是一种现实又功利的说法。考试拜文曲星,生孩子拜观音,发财拜财神,这是现实中普通人的普遍做法。当然在孔子看来,谄媚是不对的。
另一说是王孙贾用当时的俗语暗示孔子:与其巴结卫灵公,还不如讨好夫人南子。而孔子说只是按天意行事,不为所动。
孔子婉拒了王孙贾的提醒。在孔子看来,走正道,忠于君上,才能造福民众。若只顾自己,追求实际的利益,不论是“媚于奥”还是“媚于灶”,都是不应该的。孔子认为,为人心怀仁善,行事上利国家,下怀百姓,才会得到民众的拥戴,才符合天道。人在职场,也要走得正,行得端,不能图一时短利献媚巴结,失去原则。
天道就在身边,在自己的心里,在自己的头脑里。人在做,天在看。“举头三尺有神明”,古人是很注重这个无形力量的,现在的人们认为是迷信,可自己的良心和群众的眼睛就是神明啊!
王孙贾看到了孔子当时的处境,才这样劝导孔子。但夫子在困顿的窘境下,不为所动,更显出了孔子的伟大。不过,夫子的生存问题还不是特别的困难,办了私学以后,有“束脩”的支持,还有子贡强大财力为后盾。夫子难过的是自己理想不可能实现,社会上“礼制”的颓废。
“困”字就是墙里的木头,温室里的花木。看似安全,实则经不起风雨,没有见过世面。不走出去,永远不能体味阳光的冷暖,风雨的自然滋润,也就永远不能成才。孔子当时虽然报国无门,但老夫子过人的智慧和毅力,终将自己的眼光放在历史的时空之中。穿越千年的思想,在过去、现在,也将在未来熠熠闪光,这岂是王孙贾所能理解和看得清的。
底气来源于自己的能力。孔子如此,普通人更是如此。不管在什么岗位上,不断学习,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努力完成本职工作,做一个积极阳光,比较完美和向上的人,才是健康的人生取向。同时,摆正自己的位置,行得正,走得端,善于团结人,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老夫子用一生践行着自己的思想,追求着自己的理想,最后化身为历史的天空中那颗灿烂的星星。用《菜根谭》的话来说:“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附权贵者,凄凉万古。”
2021年7月25日星期日 辛丑年六月十六
油翁感悟:温室里的花木,看似安全,实则经不起风雨,没有见过世面。不走出去,永远不能体味阳光的冷暖,风雨的自然滋润,也就永远不能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