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蝉趣(散文)
作者:杨开
夏日蝉鸣,你不会陌生吧?
我居住的小区门前,是碧水粼粼的清湾江公园。那公园里生长着有七十多年树龄的两株高大粗壮的大榕树。它那墨绿色的叶子,在任何季节都苍翠欲滴,挺拔茂盛。盘根错节伸出来的根茎,比一般的小树还粗壮,青枝绿叶,俯临江水。盛夏时,这两株大榕树,飞来许多蝉儿,躲进浓荫之中,发出阵阵鸣响。夏日清晨,我每每散步来到大榕树下纳凉,晨炼健身。我饶有兴趣地聆听着蝉的鸣叫声,听得津津有味。
蝉鸣很有规律,第一声蝉鸣总是由一只蝉开始,很像交响乐的前奏曲,辽远,清晰。紧接着大批的蝉子一齐鸣叫,“叽―叽―”的声响汇成气势磅礴的交响曲,霎时间占据了整个世界,为夏天满目葱绿的环境配上充满激情的音乐,声画同步,真正的夏天也在这里。3―5分钟以后,蝉鸣由强到弱,最后完全终止。像乐队指挥落下指挥棒,世界沉寂了,阳光闪荡,热风徐徐,真正的夏天也在这里。经过几分钟休息,领头的蝉又一声高唱,千军万马又附和起来,如海潮,潮涨潮落,周而复始,从早晨一直演奏到傍晚。
清晨的蝉鸣孤单而悠长,和声少,形不成大潮。中午,骄阳如火,酷热难当。蝉鸣就显得急躁、庞大、有点剌耳。当人们热得大汗淋漓时,蝉声便显得有些疯狂了。只只蝉儿像对天呐喊,抗议,歇斯底里公开宣战,其声势好像要把夏天翻过来。经过无数次折腾,傍晚的蝉鸣疲倦了,有气无力的,像一个小孩拉着大风箱,勉强几声便拉不动了。值得注意的是,凡是闷热难耐的傍晚,总有几只余兴未尽的蝉在叫。
蝉,在我的故乡农村,人们俗称为“知了” 。它有一对圆溜溜乌黑的眼睛,活像两颗精巧光亮的珍珠,知了的嘴是一根又细又长的管子,它就是靠这根管子来吸食树的汁液,为自己提供营养。它有两根触角长在嘴的两旁,形成了一个“八” 字,活像两根探测器,知了的面部正好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它没有颈,头与躯干直接相连。知了的躯干圆墩墩的,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身上有许多环向的条纹,在光的照射下,还可以发现知了身上有很多密集的绒毛。知了长有一对透明的翅膀,翅膀上有似蜘蛛网般的斑纹,煞是好看。
儿时的夏天,捕蝉的乐趣。我儿时,在故乡山村,闻蝉声,就有一种捕蝉的兴趣。盛夏时节,那天,中午时分,我和五六个欢呼雀跃的小伙伴,各自手握一根长竹竿,竿头上装备个网兜,盯准了村道旁梧桐大树枝上伏着的知了,嗖一下将长竹竿猛伸过去。那蝉就被精准地罩进竹竿尖的网兜里。此刻,那蝉拼命地挣扎着鸣叫着……我和小伙伴们,悉心倾听着那蝉鸣,乐得满面生辉,喜不自禁地笑了起来。就这样,儿时乡村的夏天,我两耳之中,总是布满了蝉声。那时候,心灵也常常溢满着一种快乐呀!
夏日蝉鸣,感受夏日的气息。敞开心房,聆听蝉鸣的声音。阳光在指尖流淌,思念在心中荡漾。我喜欢夏风的娓娓细语,夏雨的绵绵情思,夏云的袅袅漂游。我更喜欢夏天绿树丛林中的蝉鸣,夏天多姿多彩的色调。仰望,天空像蔚蓝的海水倒悬,俯看,锦绣河山处处葱茏,青山绿水之间,任你在夏风中放歌,在夏雨中沐浴。暑月蝉鸣,天热得连蜻蜓都只敢贴着树荫处低飞,仿佛怕阳光伤了自己的翅膀。树的枝头,不时传来蝉的叫声,歌唱似地叫着,似乎在呼唤“知了!知了!” 那声音清脆而又动听。但不知它们成日的唤着知了知了,到底知道了什么。
初唐虞世南的名篇《蝉》诗曰:“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古代诗人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刻画人格化的蝉。他笔下的“蝉” ,清而高贵,不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着力讴歌了蝉的高洁品格,抒发了作者追求心地纯洁的胸怀。我吟诵着这诗句,使我领悟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品格高尚的人,不需要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扬。这首诗,古诗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了一种雍容不迫的气韵风度呀!
我工作生活的城市,生态环境优美。公路旁、公园里、广场上、居民小区,城市绿化树木,苍翠繁茂,万木竞秀。夏天的日子,我每每从高树旁经过,歌唱似的蝉鸣声,这仿佛在舒畅中发出来的声音,不绝于耳。它一扬一顿,甚至声音的长短,都像含着节拍的。夏日里,蝉堪称为美妙的歌唱家呀!它为我们演奏了一首首抒情优美的乐曲,为我们的美好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我喜欢听那夏日蝉鸣的欢歌!……
2020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