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开
初冬残荷。那一天,初冬的早晨,大雾漫天。我来到公园荷花池边散步。此刻,眼前白茫茫的一片。浓浓的晨雾像一块巨大的白布把天和地都裹住了,远处的群山、树木、河流全看不见了。公园路边的梧桐大树上,落叶飘零,纷纷坠下,那黄叶随着微风,飘飘悠悠地落了下来。露水打湿了它们,也打湿了路边的小草。小草的叶子,滚动着几颗晶莹的小水珠,路面湿漉漉的。啊!初冬的早晨,空气是多么新鲜啊!初冬荷池,残枝枯叶,更是别有情趣。
冬日的荷花池。我兴趣盎然,漫步在荷花池边,看着乳白色的晨雾浮起在半空,轻烟一般笼罩着荷池水面。池水愈发温柔,愈发安祥了―它静静地平躺着,安然地享受着晨雾徐徐的、轻柔的爱抚。那神态,真好像母亲怀中含乳憨睡的婴儿呢。冬日,那荷池 黯然失色了。荷不再亭亭玉立,半湿的碧荷不再绿裙飘飘。残叶断枝,红消翠减,萧条景色。我看着,心里还是颤动了一下,那荷池毕竟显出几分苍凉了。
一池残荷。“千荷叶,色苍苍,老柄风摇荡。减清香,越添黄,都因咋夜一番霜。寂寞秋江上。”这是一幅秋江残荷图。我眼前的荷花池景象,曾经碧绿开满荷花的荷塘,而今也是一池残荷,满池的枯梗残叶。不也是这么一幅残荷图吗?池塘里的荷叶己被霜打得成绛褐色,甚至枯黄,更有甚者叶柄折弯,倒插水中。
残荷的风采。荷花、荷叶,转眼间到了她的秋天和冬天,花落香消,叶黄叶枯,茎也瘦了、梗也硬了,终于萎缩成眼前的样子,头低若眠。唐代诗人李商隐诗句:“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荫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清爽竹水,遥远思念,晚霜阴霾,枯荷秋雨,一片深远的清秀而沉情的情调。“留得枯荷听雨声。”枝叶凋零的残荷,残荷听雨,未尝不是一种萧条的美。枯萎失去了靓丽,失去了花红绿叶的绽放。在浓冬储藏着生命的厚重,将枯败蜕幻成了风骨。枯荷,它身体经历风雨的历练摧残,灵魂却蒙不得半点风尘。坚守着一份生命美丽的本质,清美的傲骨,残缺的韵意,在冬日的荷池里,无意雕琢,却成就了一处撼人心魂的风景。
残荷的魅力。我喜欢欣赏残荷美术作品,其充满艺术魅力。尤其是我国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残荷》作品,它以其鲜明的艺术特色,独特的绘画观,笔飞墨舞,描绘了荷塘中的残荷。荷早己他去,秋风乍起,折断了植枝。她们的枝、线、形影,在水中倒成了一幅幅几何抽象绘画。荷塘中荷叶大块小块,叶片交错,曲线直线,穿插繁杂,连倒影也已被包围进叶丛中,难分水上水下,似乎只是叶底的昆虫,迷途於花叶的迷宫。初冬残荷,孤高而又谦和,笔直且又弯腰,错落有致,残荷片片,真叫我难忘呀!看那满池残荷枯梗,犹如苍劲的线条,又如同生命的筋骨!
我喜欢残荷。那天,初冬的傍晚,我默默地伫立在公园的荷池边,看夕阳余辉中,老荷枯枝如铁,残叶似帜,枝枝残荷在逆光的映衬下,形成简洁明快、卓有意趣的抽象线条,在寒水中呈现出多姿的素描画面。惨淡夕阳透视中的枯枝残叶,在微皱的水面投下冷峻而又幽寂的颤影。它们或相携而立,或虬曲水面,或躬身水中。残荷那怕最后一片叶,也一样快乐地拥抱阳光,无悔无怨。残荷,残亦风流。以其残缺的枝叶,守望严冬,守望来年的春天,守望着一种至高无上的涵养。它冬眠在冰冷的泥塘之中,历经凄风冷雨的打击与磨练,真正没有枯萎的,却是她坚韧饱满的,潜藏在孤独美感后的铮铮傲骨,期待着新一轮的生命之芽,悄然勃发。它包含了风骨,包含了坚韧,包含了生命的沉淀和绽放。残荷的况味,残缺的韵意,幻化成了我内心里的一道风景。
残荷啊,有傲骨!残荷余韵,残荷之美,储蓄了新的生命力,让我心生敬意!
2020年1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