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开
我的家乡种植大蒜。有个响亮的名字叫“香蒜” ,栽培种植历史悠久,已有一千多年。香蒜,其紫色外衣,硕大个头,粒瓣结实,辛辣多汁,肉脆味香。与其他产地的大蒜相比,其突出一个“香” 字 ,一香压群芳。
大蒜“香” 味,来自何方?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乡的老农语重心长地告诉我:“是这方水土,种植出这香蒜,倘若移到其他地方种植,是种植不出这香蒜的。”真是个皇帝的宠儿,独特的地域,优质的水土,才成就了其香。这是香蒜的一个‘秘诀’ ” 。我听了老农的显浅平凡的话语,悟出了一个道理:这是得天独厚的优良生态环境,优良的水土,才能种植栽培出生态环保的香蒜。
家乡的水土。我的家乡耸立着一座座高山,这些山拔地参天,直上青云。逶迤不绝的群山,重峦叠嶂。绿树叠翠的山峦,
长着密密连连的野草。柔美和谐的青山,涵养和孕育出溪涧澄清的山泉、山水。山中有水,水中有山。这质清味甜的泉水,秀媚的山水,汇集成水面辽阔的寒山水库和仁东河。滋养着家乡的父老乡亲,灌溉着农田原野。据农业专家检测,家乡的水土,含硒量丰富,因而在这片水土上种植出来的大蒜含硒量高。这正是香蒜特别香辣的一个原因。
农谚语:“立秋栽葱,白露栽蒜。”白露时令,繁忙的日子。每每秋收晚稻收割后,家乡的香蒜,就利用收割后的晚稻田,将其犁翻起畦,9月中旬左右,家家户户忙着种大蒜。那时节,田野里农人们整地、开沟施肥、播种,忙得手脚不停。种植农户多,面积大,有8万亩。男女老少齐上阵,千家万户种蒜忙。那场面热火朝天,下种一周左右,幼嫩的蒜儿冒芽出土,一丛丛蒜苗,笔直挺秀,亭亭玉立,碧绿油亮,很快就遮盖着畦面。
香蒜,冬日田野里的一道美景。寒冬腊月,隆冬时节,争妍斗艳的百花凋谢了,然而,家乡田野里一畦畦蒜苗,一片深绿,像绿色的彩带似的,把无边无际的田野,划成棋盘似的整齐方块。那翠绿色的大蒜,迎着严寒,无忧无虑地生长。一阵风吹来,香蒜苗东摇西摆,站不稳似的。蒜叶子互相碰撞着,发出一阵沙沙声,真是热闹极了,好比墟场上的人来来往往,互相交谈着。这热闹的香蒜,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争先恐后地结着鳞茎。人们都说松柏、梅花不怕寒冷,有顽强的生命力。其实,大蒜也有坚韧不拔的生命力。在万木枯萎的冬春交替之际,大蒜却生机勃勃地生长。尽管天寒地冻,大蒜它那浓浓的血液照样在流动,彰显了其生命的力量不可抗拒的品格。
香蒜收获。翌年桃红柳绿的春天,3月份,家乡的香蒜,叶片变黄时到了收获期,蒜农们满怀丰收的喜悦,到蒜地里釆收香蒜。把香蒜连根拔起,肩挑一担担香蒜往家里走,扎成小捆,挂在住房的屋檐通风处。将香蒜连苗晾干。家家户户高悬在屋檐下的一捆捆大蒜头,犹如一朵朵盛开的花朵,成为家乡的一道景观。
香蒜的声誉。家乡香蒜,名声在外。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蒜的年均出口量在2000吨以上,最高年份为5000吨,远销欧美、东南亚国家及港澳地区。2005年11月,家乡的香蒜 获得了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06年9月被评为广西优质农产品,2007年3月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注册为“仁东香蒜” 。
香蒜飘香。家乡的香蒜,其鱗茎供蔬食、还可以作药用。生食、煎汤、煮食均可。农家煮南瓜、炒通菜、炒南瓜花。油锅加热,一、二勺油,加入紫色香蒜四五瓣,那油锅瞬间散发出浓烈的蒜香味。蒸鱼、炒猪、牛肉,放入四五瓣香蒜,诱人的香味,让人垂涎三尺。每每炊烟袅袅的做饭时间,村庄里蒜香飘逸,阵阵幽香,使人觉得浑身舒展,心旷神怡。家乡的人们耳熟能详的谚语说得好:“只要三瓣蒜,痢疾好一半。” “大蒜煎汤,预防感冒是良方。”“贴上蒜芥膏,头疼就能好。”香蒜的药用价值,可见一斑。《本草纲目》详细描述了大蒜解毒、消炎、健脾等作用。
书香蒜味。我读《三国演义》第七十八回治风疾神医身死,传遗命奸雄数终。就说到华佗治病的大蒜驱虫神药,华歆向曹操推荐华佗。讲了个故事:“一日,佗行于道上,闻一人呻吟之声。佗曰:此饮食不下之病。问之果然。佗令取蒜虀汁三升饮之,吐蛇一条,长二三尺,饮食即下。”可见,大蒜的药用价值有之。
家乡的香蒜,芬芳馥郁。在我看来,那是家乡优美的生态环境,含硒量高的土壤,山泉水资源,孕育栽培出来的硕果。我闻着这芬芳的香蒜味道,感受到家乡人们新生活的滋味,芳香、甜美和幸福。我仿佛听着大蒜的歌谣:“我的名字叫大蒜,能和细菌来作战。吃到肚里转一转,细菌吓得直打颤。小朋友们要吃蒜,身体定会更康健。”……
2021年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