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开的头像

杨开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8/13
分享

双抢记

双抢记(散文)

作者:杨开

盛夏的天气,烈火般的阳光。正是酷热的七月天,乡村田间地头,蒸笼一般,闷得人透不出气。此时节,我的故乡,南方一隅山村正值抢收早稻,抢插晚稻的双抢农忙季节。

“夏收夏种正忙时,暑日熏蒸地气湿。农事犹须节令早,稼禾就怕雨来迟。”农谚话:“春争日,夏争时。”双抢从7月中旬开始,晚稻插秧则要在立秋前抢插完成。夏日炎炎,一个月的双抢时间,早稻收割,晚稻犁地翻田、耙田、插秧。农活突出了两个字“双抢” ,时间非常紧迫。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故乡农村还是传统的农耕方式。没有农业机械,全凭一双手,一付肩膀。抢收抢插,都是苦力活儿。那时候,我是个年纪十三四岁的初中生,就参加了生产队的双抢农忙劳动。

抢收早稻。“大暑不割禾,一天少一箩。”早稻一成熟就要收割下来,那稻谷把绿色衣服脱了,又穿上了美丽的黄色公主裙。瞧,它还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早稻一天天走向成熟,空气里弥散着稻香。双抢农忙,暑气蒸腾。小鸟不知躲藏到什么地方去了,草木都低垂着头,小狗热得吐出舌头不停地喘气。那时节,露水闪烁的夏晨四五点钟,生产队的主要劳动力。男男女女,带着镰刀,担着谷桶,挑着箩筐,走出家门。来到了成熟的稻田,投入到紧张的收割早稻的工作,一直工作到傍晚七八点多钟。

我和乡亲们,飞快地挥动着镰刀。一会儿,遍野响起了“嚓嚓嚓” 的割禾声。稻海的波浪很快没影儿,身后出现了一个挨着一个的稻茬儿,静静地枕着稻茬,又整齐,又壮观。紧接着就是“乓乓乓” 的打禾声,青壮年男人,双手抓一把稻穗,反复往谷桶里打,脱粒稻谷。中午时分,烈日当空,酷暑难耐。人们在稻田里割禾、打谷干活的时候,一滴滴的汗水掉在了土里,汗水湿透了衣服。收割结束后,有的挑谷子,有的挑禾草,回到生产队晒场。那时候,我参加双抢收割劳动后,回到家里。累得两腿像灌了铅似的沉重,疲倦不堪,浑身无力。

抢插晚稻。故乡农村一年种双季水稻,春种夏收,夏种秋收。七月抢收早稻成熟收割后,即刻转入抢插晚稻,务必在立秋前将秧苗插下,如果插秧晚了,遇上了寒露风。水稻收成将减产,甚至绝收。耕牛是农家之宝,乡亲们赶着耕牛犁田、耙田,随后抢插晚稻。我那时候,学会了插秧。生产队里,那妇女们,是插秧能手。只见她们右手轻轻一捻,左手在水里一点,一小蔸秧便浅浅插进了泥里,又一抬手,带起一串水花儿……她们就是这样轻轻捻,轻轻点,轻轻捻,轻轻点,插到左边,右腿在前,左腿后退;插到右边,左腿在前,右腿后退,灵活而有节奏的动作,“哗啦,哗啦” 有韵律的清脆点水声……刹那间,眼前就出现一片整齐的秧苗,株对株,行对行,微风吹来,秧苗轻轻摆动,亲昵地吻着泛起涟漪的田水。乡村农忙双抢,那场面挥汗如雨,热火朝天,早出晚归。

双抢插秧,七月的盛夏,瓦蓝瓦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水田里的水烫手,旱地的土冒烟。晌午的太阳,火辣辣地剌着农人们,那满是汗痕的脸,人们累得满头大汗。我在抢插的农活中,挑秧担从秧苗田挑秧苗到抢插的田块。那时候我个子不高,力气不大。挑着沉重的载着秧苗薄土的秧担,行进在泥泞的田埂。深一脚、浅一脚,行进在溽热滚烫的田水里。热气熏得我十分难受,大汗淋漓,肩头疼痛,胳膊散架似的。

传统农耕,人工插秧。秧苗存活快,成活率高,转青快。晚稻的秧苗插下没多久,嫩绿的秧苗一行行竖了起来,整齐匀称。一块块星罗棋布的田野,像一块绿色的地毯。秧苗迎着阳光,茁壮成长。

我在农村痛苦的记忆双抢。那一个月的双抢农忙,与农时展开劳动竞赛,抢收早稻,抢插晚稻。正是一年中最溽热最酷暑的时候。每天早出晚归,顶日晒,稻芒刺。挑重担,战酷暑。着实让我领略了骄阳似火的威力。

唐·李绅诗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在农村,农忙双抢的记忆,使我终生难忘。我深深地懂得了每一颗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换来的啊!

一米一粟,当思来之不易呀!

2023年8月11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