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冬至节(散文)
作者:杨开
俗话说:“冬至大如年。”在我的故乡,冬至节日,过节氛围浓厚。村庄浓浓的烟火味,隆重的仪式感。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冬至节早晨,村庄里炊烟袅袅,农家杀鸡宰鸭,买鱼买肉,好一派欢乐热闹过节的景象。这一天,用三牲、水果、香烛,祭拜祖先,寄托对先辈的怀念之情。以祈求来年,鸿运当头,大吉大利,体现了淳朴农人的美好愿景。大人们带着小孩,举家出动,参与祭祖活动,表现了对古朴节日的民间习俗传统的继承。祭祖后,全家团圆,欢声笑语,佳肴满桌,喜庆聚餐。
冬至节的美食。故乡的人们早在节前,就密锣紧鼓地筹划准备过节的美食。村头巷尾的五六台石磨前,人声沸腾,一连几天,这石磨从早到晚,连轴转个不停。磨浆、磨粉作饽,成为家庭主妇的拿手强项。各种应节美食,品种繁多。如发包饽、芋头糕、发糕、卷馅粉,奉献上了美食大餐。
冬至节的米粽。几乎每个农家都制作米粽过节,是颇具特色的农家应节食物。我儿时,最喜欢母亲做的冬至节米粽。节前,母亲采摘回碧绿青秀的粽叶,清洗干净。用洁白齐头、匀称的雪白糯米,淘洗干净备用。以糯米为主材,辅以精盐、南乳、豉油、五香粉等为调料。再精选以猪肉、猪排骨、海味、绿豆、荷包豆、粟子等作馅。我看到,母亲一手拿粽叶,一手抓一把糯米匀铺在粽叶上。再加馅料用小把糯米覆盖,粽叶收口,用水草包扎。那一只只外型美观的米粽制作成型,然后垒叠在一口大铁锅内,加入清水,用木柴火熬煮。数小时后,散发着缕缕醇厚粽香的米粽蒸煮熟了。我早已垂涎欲滴,刚出锅的米粽,诱人的香味,馥郁清冽。我迫不及待地尝鲜,美滋滋地吃着新出锅的米粽。这是一道冬至节的传统美食,它更是凝结了浓浓的母爱深情。
诗意的冬至。唐·杜甫诗云:“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诗人在冬至特定的节气和自然环境里,感叹时光与人生,岁末与寒冬,讴歌冬至节。用刺绣添线写出了白昼增长。用河边柳树即将泛绿,山上梅花冲寒欲放,生动地写出了冬天里孕育着春天的景象。
时至冬至,标志着即将进入寒冷时节。我仿佛听到了,儿时唱的顺口溜《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望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冬至来临,寒苦虽是不受人待见。但,生命,还必须接受这样的冶炼。春天的盎然,体现了生命的力量;夏天的炽热,展示了生命的強大;而秋冬的寒凉,却是对生命的历练。
冬至,古老的节气,渊远悠长。我们今天的好节日!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被当作一个较大的节日。“冬至大如年。”《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汉朝以冬至为“冬节” ,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 ,例行放假。
冬至,是家的节日。每逢佳节倍思亲,南来北往的游子,舟车劳顿回家过节。为节日欢庆,团圆的烛光,送来了亲情的温暖。身处异乡的人们,远离了家乡、家人,但乡愁千千结,仍惦记在心间。冬至节,远方的人们,捎来一声温馨的问候。发一个视频,此情此景,道一句祝福平安。犹如春天般的温暖,日子过得甜美与幸福。
2023年1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