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冬青的头像

杨冬青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005/12
分享

寂寞的箴言

古往今来,凡成大器者,必有过人之处。一个人,如果真正做到耐得住寂寞,那他就可以从容地面对生活和事业的种种考验与磨难,就一定会实现人生的追求。 

寂寞是一种境界。大雅之人可以将寂寞品成一杯香茗,能在其中提升自己的心智。正如柳宗元发出的“独钓寒江雪”和李白自酌、自饮、自语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抒怀。因为说穿了,人生不过也就是一杯茶。浓的、淡的、清香的、苦涩的……,少年时的人生,是雨前的毛尖,汤色清亮,味道纯正,但不经泡;青年时代的人生,是雨后的春茶,香气馥郁,汤色浓烈,但涩味太重,而且三道过后便寡淡无味;中老年的人生是春末的老茶,粗糙、老辣、微苦、经泡,味儿慢慢冲淡,直至淡如白水。

寂寞是一种离尘出世的精神。大雅之士可以将寂寞视尘世间的悲观离合,荣辱贱贵为过眼云烟,平平淡淡,从从容容,真真切切,不拘于功名利禄,不在乎人言是非,而志气清明,品性高洁,有“往事如烟俱忘却”的情怀,亦有“心底寂静天地宽”的豁达胸襟。

寂寞是“江无山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恬淡情怀。面对寂寞,人们往往会感到格外舒适与自由,或许能体会到独步夕阳看着黄昏在自己的身边一点点降临的美妙滋味,或许能意识到“坐着看花,站着听雨”的快慰,或许将自己托付给子夜的腹地,聆听窗外疏雨轻风的呤唱。的确,一个人如果经历的事多了,福也享过了,罪也受过了,生活的滋味,酸甜苦辣全部都体会到了。于是,要也不多什么,不要也不少什么的那种所谓的欲望,也就会像“吃茶”一样,越泡越淡了。

寂寞是修身养性的一条基本途径。有位学者曾有言“为了工作而工作,对我们是有益的,会使我们变的不健全,无法享受美好的人生”。整日忙忙碌碌,生活很充实,但也不乏疲惫,无事可做,虽感觉很寂寞,但辩证地看却是一种极好的身心调整过程与休闲方式。坦然地面对无事的生活,在有风或无风的日子里,做到不急不躁,不气不馁,不杞人忧天,更不惹事生非,就能始终坚守宁静安然,清朗明净的心灵阵地。而多种心灵的阵地,正是“结境在人间,而无车马喧”的离尘心境,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高洁品性,是老庄的逍遥游。因为许许多多人对寂寞的品尝,自然神谛的感应,自我生命的凝眸,坎坷创伤的抚慰,致使理性、知性的颗粒在内心闪跃、聚拢 和沉潜,悟性理趣、云心鹤情油然而生,不守深浅雅俗之分而已。而情感乃人性之流淌,是生命润泽的养料,大千世界,风雨波澜,会有多少感触、感动与感激?只要不掺假,不矫饰,不刻意强求,自然会融消心底的寂寞与荒芜。

寂寞是浮沉动静的人生,是个体生命发射的光芒。寂有寂之美,寞有寞之美。王维有名句:“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生命闪光处,不一定是莺飞草长时,人生得意时,不一定是鲜花归来处。同样道理,杜甫的名句:“细雨鱼儿出,微风 燕子 斜”。于平淡舒缓之中,写出了人生的怡然恬静,也写出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喜悦,一生蹉跎的杜甫,生前也有飞黄腾达,而他这舒缓平和的人生感悟,却穿透了千年岁月,尤如细雨,润泽了我们寂寞的心田。

寂寞是人生长河中的过程。真正的寂寞不是冷淡,不是消极,不是无所事事,不是刻意的雕饰,它恬淡而不作态,朴素而见俗迹,它是灵魂深处的表白,是情感的积淀,是身心与自然的交融相通,是返朴归真的真情再现。因为人生的目标是我们永远的明天,我们的人生永远是今天,是此刻,是转瞬即逝的现在。

寂寞如水,清纯洁净,或许它能折射出人世间的真假美丑,是非曲直。耐得住寂寞,是卑微怯懦者屈辱的盾牌,它诉说的是力量的衰败;是意志坚强者动人的风采,它昭示的是气度的豪迈;是生命负担起格外的重载,它造就的是坚韧不拔的将帅。

(原载2007年12月《生活与哲学文选》(第三辑)求是杂志文化编辑部编,安徽人民出版社)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