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李进
外公于我,离开的很早。这里我讲的外公,是家外公,就是母亲的亲生父亲。在我未出生的时侯,他就驾鹤西去了。在我的记忆中,其实就是剩下了外公这个称谓,于他的形象,连张照片都没有见过,更谈不上具体和清晰了。让人十分欣慰的是,外公的故事父母亲经常讲起。他的形象是在他的故事中渐渐成长和清晰起来的。
外公尊姓李名金章,36岁时,也就是1965年因病医治无效就去逝了。外公曾当过兵,1949年参加过解放厦门的战役。复退后在家乡小池学校烧火作饭,做管理学校食堂的工作。后来因为肺炎送到省会合肥抢救,终因救治无果,英年早逝了。外公曾对父母亲讲过他那段当兵的辉煌历史。听外公讲,解放厦门的那次战役打的很苦,外公是机枪手,所在连队和班都死了不少人。外公命大,仅伤了两根手指。但对于机枪手来说,伤断了两根手指,使命和任务也就结束了,战争一结束,外公就复员回家了。外公被评为一级伤残军人,获颁一等荣军证。
我感觉非常遗憾的是,没有亲耳听过外公讲述他人生中最为辉煌最为激烈的那段当兵岁月,特别是解放厦门的那场战役。但外公肯定是对我父母讲过很多次。我父亲能绘声绘色地讲述,好像是他亲自参加过战役一样。外公生前把他的荣军证交给了我母亲保管,可见外公对母亲的疼爱。
据外公讲,为了胜利解放厦门,部队做了充足的准备。最重要的准备就是夜间实战演习。演练的主要内容是熟悉海情、划桨掌舵、起帆航行、保持编队、通信联络、海上射击、攀登陡岸、突击上陆等一整套的战术战斗动作。虽然作了各种准备,我们的炮火也很猛烈,但登陆部队伤亡还是较大。厦门之战,最艰难、最残酷、最壮烈的战斗 ,就发生在登陆滩头,我们许多勇士,大部分是在渡海抢滩之际倒下的。外公和战友们端着重机枪,不停地向敌发起冲锋,终于掩护战友们攻占了石湖山西南侧的水泥地堡,巩固了登陆场,为后续部队登陆,扩大突破口奠定了基础,促使部队获得了全线突破,并取得了最终胜利。
英勇的外公倒底是个啥形象?是像战争电视剧中英雄那样高大威猛,还是瘦小精悍?我的母亲身材比较高挑,年轻的时候高挑中透着秀气。我猜外公的身材应该是威猛型的。可我看叔外公的形象,却又有点相反,因为叔外公身材瘦小。他们兄弟俩真是相差太大了。
外公还有一个弟弟,叔外公。叔外公于我却是有点印象。我很小的时候,经常去他们山里玩。只知道他是个篾匠,经常夹着篾匠刀,为乡亲人家做篾货。叔外公个头很小,瘦瘦的,但似乎力气很大,干起活来半天都不休息,只见篾刀在他手中滋滋地响,篾丝上下翻飞。叔外公人很和蔼,很少说话,经常眯着眼神。唯一严肃和拉着脸的时候,是不让动他的篾匠刀的。一次看见有个小孩动了,他就动了大的肝火,把小孩很很地打了一顿,吓得我赶紧飞快地跑了。
叔外公人勤活好。他打的箩、筐,篾又细又好看,一用好几年都不会坏的。
从叔外公的身形里,特别是干活时的那股狠劲和专劲,似乎也看到了家外公的身影和作战时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