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汪李进的头像

汪李进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1905/16
分享

文学是影视剧的硬内核

今年的5月4日,安徽省马鞍山市文艺评论协会在市图书馆成功举办了“文学与影视之关系暨刘霞云新作《张弦艺术论》研讨会”。文学与影视之关系是当下热议的话题之一,而张弦(1934-1997)曾是作家与编剧,其短篇小数数量虽仅有20多篇,但为“伤痕文学”的发端,编写和改编的电影剧本,也深受人们的喜爱,代表作品《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影响广泛。张弦的艺术实践生动地映证了文学与影视剧发展相辅相成,共同推进共同繁荣的基本现实。

刘霞云的著作《张弦艺术论》,系统梳理了张弦小说和影视剧本的艺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全覆盖式地对张弦作品进行评论,下了很大功夫。张弦如在泉下有知,应该感觉幸福和欣慰。1961年至1983年这段时间张弦在马鞍山市工作生活,在他逝后的不久,这个城市成了他艺术再现的驼峰之地。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文学博士刘霞云撰写专著《张弦艺术论》,全市各界文化名人出席会议研讨张弦艺术作品,用以纪念他。

《张弦艺术论》通过评论的形式,给读者再现了张弦笔下的人物形象,特别是立起了形象群,有女性的也有男性的,特别是女性形象群更加立体鲜明。这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悲剧女性形象,如《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的菱花、《安丽小姐》的安丽等众多在爱情婚姻中遭受不同命性的悲剧女性,发人深思,美学价值和社会影响至今仍有重要的意义。

张弦不论是短篇小说作品还是电影剧本,都善于通过小生活反映大课题,小形象反映众生态,小域景展示大社会,再现了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特别是平民生活,揭示了当时一些现实的社会问题,在工厂和农村,封建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还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婚姻恋爱家庭,人们勇敢地站起来用各种形式反封建反压迫,对落后、愚昧、封建进行抨击,勇敢地冲破藩篱去追求自由、美好、幸福的生活。

召开研讨会,既是对一个曾在马鞍山工作生活过的文学作家、影视编剧的最好纪念,也是通过评论深挖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特别是文学与影视的结合,助推马鞍山本地的文艺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契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艺术思考和探索。

毫无疑问,文学的发展史源远流长。影视的前世今生则史迹很短,因为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影视。而影视成功登入艺术殿堂,成为人类最重要的艺术成就之一,则是电影的兴起,而后又有电视剧,形成庞大的影视体系。影视在其发展过程中很自然、又很努力地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许多影视创作都从文学那里获得灵感。影视的发展助推了文学的发展,特别是使文字形式单一的文学作品变得丰富起来,可视,可听,可感。由于影视的缘故,文学在近代社会的发展,不是变得枯竭和没落,而是走向了它的又一个春天。

艺术形态上的影视,是文学艺术形式的一种,是文艺发展到一个阶段的呈现。优秀的影视作品离不开优秀文学作品特別是曲、剧、小说的支持。已搬上影视屏幕的《红楼梦》《水浒传》等我国古代“四大名著”,近现代著名作家的小说作品,如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等改编的武打片,琼瑶小说《还珠格格》等历史言情剧,无不成为人们追剧的对象。外国好的影视片也是这样,著名作家的经典作品都是被影视青睐的对象,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司汤达《红与黑》,等等,被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后,使这些艺术作品更易走进了千家万户,焕发了新的生机。

文学与影视能不断繁荣发展,是因为这些作品都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它们的关怀是一致的。好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都是对人类社会发展、人类美好情感、正确的道德价值等等方面的宣扬、阐释与普及。如果离开了真善美,离开了人们的普遍情感,出现假恶丑、甚至反人类的东西,那就必将被唾弃或者扼杀。

文学与影视都存在着其特有艺术特质。影视是既是视觉艺术、听觉艺术,更兼造型、动作,现在还展现着空间感、特技特效等等,使得影视的艺术性更加丰富复杂。但总体上还没有离开人物以及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一些经典的影视作品,以获奥斯卡金像奖的影视作品为例,都是人物形象造型生动,性格鲜明,对白、独白、旁白、音响、音乐等等艺术质感特强。这些对导演和编剧的工夫考验至极。而一些庸俗的,低级的,甚至毫无艺术感的影片,无论用多少金钱堆积也只是泡沫而已,很难引起大众的欣赏。哪些影视作品是奥斯卡的宠儿?2019年2月27日的《参考消息》译转了德国之声的报道:“翻翻报杂志或找几本历史书籍,选一个戏剧化的真实事件加以改编。因为最常获得奥奖提名的就是剧情锥心、赚人热泪的真实故事。重要的是,剧情要充满戏剧张力。”报道还提供了一个数字比,认为“19%获得提名资格的影片为剧情片,而最终赢得最佳影片奖的电影更有高达38%的比例是这类影片”。另外报道还援引了《指环王》为例,指出“除了结局桥段之外,还有两个容易入围奥奖的元素。首先,它是由原著小说改编:其他取得成功的原著改编电影还包括《英国病人》《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和《阿甘正传》。这就启示了原著小说改编为电影更有艺术市场价值。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认为,文艺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优秀文艺作品寄托着时代理想和人文精神,是时代的必然反映。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代同频共振,是优秀艺术家的本领和共同特征。人们的生产生活总是受时代发展的局限。艺术家也总是生活在一个时代里面,这个时代其实就是一个时间段,这段时间既是艺术家的艺术之眼、艺术之源,也是艺术之痛。艺术源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并非简单复制生活。伟大的艺术家总是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揭示和呈现他所处的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情境,让人们感知真善美、假恶丑,或者用特有的深度感知力透过社会表层去察觉事物底层的真相,揭示出社会深层次的内容。这些都是优秀的文学和影视作品构成的重要因子。即便是历史、武打、娱乐、科幻、动漫等题材,不管是什么样名称外壳的艺术作品,灵魂或多或少都能寻觅到当代的影子。

当今时代波澜壮阔,征程壮美。社会主义各项建设发展在党的领导下,在改革开放、互联网急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变得更加丰富起来。经济发展、脱贫攻坚、一带一路等等领域建设无不涌现着这个时代追求奋斗、美好、自由的主旋律和迤逦跌宕、动人无比的故事,都期待着艺术家们创造更美好文学、影视等艺术作品。

丰富的时代,艺术的富矿。谁挖到了时代的艺术钻矿,无疑谁就必将成为时代的艺术大亨。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