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汪李进的头像

汪李进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8/09
分享

乡愁在年味中流转

                                                               汪李进

      当乡愁遇到年味,那就是咖啡加上了伴侣,再苦也是甜,让人最难忘最难舍的滋味。

因为有家乡,所以才有他乡。因为爱家乡,所以才有乡愁。因为岁月轮转,一年一度成为岁月的记时符号,所以春节的年味才那样深刻、持久、有味。对于在他乡的人,春节中的乡愁,那才是生命的律动和情怀的感知,那是思念沿着酒杯的壁沿在流淌,醇厚的香味在空间流转,让你欲罢不能,触手可及而又无法企及。

一走进腊月,乡间的年味就弥漫开来,到处都是浓浓的话题。每一天都有主题,每一天都排的满满的。乡亲见面总是问,年货办了没?哪个地方货好?言语间难掩那份关切和焦虑,难饰对生活的向往。孩子们在课间玩“踢房子”、“拍手”等方面的游戏,年的俗语也是张口即来:初七熬糖,腊八打豆腐,十九除尘,二十做年粑……。腊月的农村,是热情、休闲、快乐、轻松的农村,乡亲们放下了忙碌的身影,享受着一年的收获。陆游的《游西山村》里的诗句:“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时隔千年依然令人神往和动情。

中华文明之所以延续发展,就在于对优良传统文化的传承。年作为重要的民俗,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分子,一直被重视。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进步,年味不仅没有消淡,反而越来越浓厚。特别是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电视、网络等通讯工具发达,信息畅通,人们尝试着微信、微博、手机短信等拜年问候的新方式,可无论社交媒体如何发达先进,都比不上人们面对面地交流、寒喧,比不上围着火炉守岁的浪漫,比不上一顿团圆的年夜饭那样来得温馨动人。所以,才有了春运,才有了“有钱无钱,回家过年”的执著和千里万里的奔波。只是,过年的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不断更迭,如今的乡村更加文明了,酗酒和铺张浪费等现象明显减少了。

乡村的发展让乡愁变得丰富起来。乡愁不再是思念的愁绪,而是对难以参与家乡发展的惆怅。时速三百公里的高铁站已建到了县城,无论想去哪个省会以上的大城市,都可以实现,朝发夕至不再是什么新鲜事。到更遥远一点的地方,最多也就多个中转。高速公路畅通无比,“条条道路通罗马”,不再是戏剧语言,而是真实的驾驶乐趣。遥远的游子早年奔赴他乡寻求发展,而今都更期待家乡财富的商机。回乡创业成了先富起来的游子们的诉求,唯恐晚了时间,就错失了商机,错失了愿景。回乡,也不再是财富的显摆,不再是荣归故里的炫耀,而是为了打探发展的消息,促成项目合作。国家实施农村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如两个“风火轮”助推乡村建设发展,农村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城乡差别在缩小,乡村的未来更加美好!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