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闫根生的头像

闫根生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1/07
分享

漫笔侯家庄

周日,受同事邀约,我们一行六七个人一起去高平米山镇侯家庄摘桃子。

同事的婆家就在侯家庄,家里承包了一片山林,其中有一片桃林,七月正是桃子成熟的时节。摘桃子不纯粹是为了吃,如果那样的话,不如直接到超市买几个,就不用这么兴师动众了。其实,摘桃子图的是这个过程,享受体验过程中的那份乐趣和获得感。我们正是怀着这样一种心情踏上采摘之旅的。

从晋城市区出发,驱车一个多小时后便抵达侯家庄。

沿着一条宽阔的马路,穿过侯家庄那个高大、气派、典雅的门楼,一串串色彩斑斓的风车悬挂在马路的上空,在风中欢快地飞转着,发出鼓掌般的哗哗声,仿佛欢迎我们这些外来客。路两边彩旗猎猎,旗帙上“美丽乡村旅游节”的字样,告诉我们村里前不久发生的繁华和热闹。一幅幅墙画让人目不暇接,内容多为田园风光、农事劳作、采摘胜景、民俗风情、童年记趣等,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意趣盎然。路边绿地如茵,行道树亭亭玉立,见缝插针的健身场地和健身器材,都为侯家庄平添几许生动和生机。 

街道开始变窄,不难看出,这里是新旧村的结合部。车行至此处,一个180度的左拐弯,上一小缓坡,我们的车缓缓停在了同事婆家的大门前。大门敞开着,在同事的引领下,我们走进北屋休息。很快,同事与老公便拿来饮料、西瓜、煮玉米,让我们消暑、解渴、解馋。据同事的老公介绍,他们家门前原来是一条小河沟,有一座小石桥,后来村里道路硬化,将小河沟填埋,变成了如今的水泥路。 

稍事休息之后,我们迫不及待地来到大门外,想一睹侯家庄的村容真貌。大门口靠路边栽了一排绿植,有柏树、木槿、樱花、枸杞、西红柿等,参差错落,构成了一道风景。站在绿植前,对面低处是一个文化休闲广场,坐南朝北是一座舞台,舞台上方书写着“人民舞台”四个鲜红大字,广场入口处的右方建有一个亭子,左方建有一个敞开式廊坊,有凳子可供人们休憩,周边被草坪、树木、花卉簇拥着,具有园林特色。此时正有几个老人带着孩子乘凉。

侯家庄三面环山,房舍随形就势挂在朝阳这面坡上,山坡上植被郁郁葱葱,站在村下仰望而去,由于山势和树木的遮挡,只能看见部分房舍,给人几分神秘之感。

在同事老公的安排下,由同事直接开车到果园,我们其他人走路过去,顺路到村里转转。一条水泥硬化的街道昂首而上,陡峭的像一条腾飞的巨龙,蜿蜒进入村中。恰好能通过一辆轿车的街道,有两处S形路段,坡陡弯急,没有一定的开车技术、不熟悉路况者,是不敢贸然行驶的。我们亲眼见一辆红色尼桑轿车,像仰头冲天的飞鹰呼啸而上,又像摇头摆尾的鲤鱼飘逸自得,可见司机的驾驶水平不一般。

在一古宅的大门口,挂着一块“龙顶山争夺战旧址”的牌子,上书:1940年,日军侵占高平县城,后又占领米山,此房屋为当时日军办事处之一,1944年10月八路军老二团联合地方抗日武装将日军击溃,龙顶山解放。走进院内,有两个老年妇女正在院子里聊天,说明来意后,她们很爽快地答应我们可以进去看看。这是一个不太标准的四合院,墙体为古砖,窗棂年久失修,最为吸人眼球的是东房门窗的过梁、压窗石,全部为沙石石材,且雕刻有花饰图案。门过梁上雕刻有“元亨利贞”四个字,字的两端雕花环绕。“元亨利贞”四字各有其义,又相互贯通,蕴含着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又契合了当今不忘初心、奋斗、和谐的时代精神,彰显着当年主人的文化涵养、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也透露出主人的富足和殷实。我简直不敢想象,当年日本鬼子住在这里,每天面对“元亨利贞”四字,却良心丧尽,干着禽兽不如的勾当,真是对这四个字的奇耻大辱。侯家庄人以这种形式提示人们,要铭记历史,不忘国耻,其教育意义是重大而深远的。

在北方农村,村村有庙,庄庄有槐,侯家庄也不例外,庙与槐近在咫尺,朝夕守望。古槐树干高约三四米,干粗需三人方可环抱,枝繁叶茂,树冠庞大,垂下的枝条上系着人们祈祷的红布条。古庙叫慈云院,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530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2000年进行维修,现存建筑为清代风格,一进院落,中轴线上建有戏台,正殿,两侧为耳殿,配殿妆楼。正殿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单檐悬山顶,玻璃脊饰,柱头门拱三踩单昂。梁、门拱皆有彩书。古庙、古槐、古宅与村人和谐共处,相得益彰,呈现出一种静态之美、淳朴之美。

种种迹象可以看出,侯家庄人正乘着全域旅游的东风,打造自己的旅游品牌。 他们在保护古建的同时,深挖民间文化旅游资源。一处标有“民俗工坊”的牌子引起了我们的好奇,遗憾的是“民俗工坊”的主家外出,无缘进入参观那些手工剪纸艺术作品。此处有一盘古老的石碾,一根长长的推杆烙着岁月的印痕,成为农村沧桑变化的见证。石碾已失去它的实用价值,其存在的意义只是一种怀念和追忆。在“乡村记忆馆”里,又有更多的情景勾起了我们的记忆。此馆主要有两排房屋,一排以民间居住环境、居家摆设为主,窑洞套房三间,报纸糊墙,正面墙上挂有毛主席像,像下摆有镜屏,方桌,托手椅子。左右套间是土炕,铺有大花红底床单被褥。另外一房间里,放着两顶大红木柜,柜顶上摆着两只描金箱,中间一张五斗长条箱机,箱机前是方桌,方桌两侧是椅子,箱机上摆放着毛主席像镜框,相框左侧摆放着梳头匣,匣上放置着两个瓷罐子。右侧摆放着一个大座钟。一柜侧面贴着一张上世纪的日历年画。如此场景,让我们穿越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另一排房以“侯家庄小学”为主题,主要呈现上世纪不同时期的教学课堂场景,还有居家使用过老物件、老家电、老农具等,一物一件都有历史印记,都能打开尘封已久的心底记忆,把你带入那个始终挥之不去的乡愁和难忘的岁月往事里。

当我们沉浸在岁月往事的回忆时,不知什么时候天空悄悄地挂上浓浓的黑云,正在酝酿着一场雨事。在同事老公的催促下,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向目的地匆匆而去。好在路程不远,几分钟便到了目的地。

山林的入口处就是桃林,桃林面积不大,用土培起来的平台承载着每一颗桃树,台阶式的随山坡递进而上。由于株低地窄,树冠就占领地面的全部,累累桃子又垂挂在树枝的下方,给我们的采摘工作带来了难度。我们不得不或上或下,弯腰探身,或迂回钻入。尽管采摘活动没有想象的那般浪漫,但那份好心情丝毫不受影响,我们相互照应,相互鼓励,欢声笑语不绝于耳。很快,我们收获满满,满载而归。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同事之谊也是前世修来的福,结下的缘。我们不仅品尝了亲手摘的桃子,同事还在一家农家乐为我们准备的一桌丰盛的晚餐,让我们品尝了地方风味美食。老天爷也那么有情调,在我们吃饭的时间淋漓尽致地下了一场雨,为炎热的夏天送来了一丝清凉。吃过饭雨已经停了,我们走在乡村的街道上,凉风习习,甚是怡人。

在文化广场上,正放着露天电影,不多的观众都坐在长廊里。此情此景,再一次把我们带进那个曾经的年代……

不得不说再见,我们轻轻地告别侯家庄,带着那份愉悦、感动、感激和满足,踏上了返程的归途。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