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仰高的头像

仰高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12/12
分享

书香作伴好成眠


在机关工作,养成了一个习惯,晚饭后,总要去办公室加会儿班,思考一些白天未及思考的问题,或处理一些繁杂事务。本就性情细腻,自认为做事认真,对工作用情较深,加完班,大脑经常处于紧张活跃的状态,于是,睡眠便成了难题。

曾经尝试了很多种方法,比如,试图改变工作习惯,强制自己不去办公室,可心里有牵挂,并不能强制大脑不去思考,收效甚微。再比如,通过适量的运动缓解压力,助益睡眠。遑论效果如何,若遇上刮风下雨的天气或因事不能成行,这晚的睡眠又要撂荒,更何况每天坚持运动需要多么的闲适和多大的毅力与体力啊,因此,也没能坚持下来。我甚至一度怀疑自己的精神心理出了问题,寻求医生的帮助,并借助药物睡眠,遵照医嘱,用了两天药之后,剩下的药也被搁置了起来。

我着力改变自己的性格和对工作的态度,并不断暗示自己——工作上的事,得过且过,何必那么上心?试图说服自己当和尚撞钟,工作能躲则躲,能推则推。一段时间后,睡眠质量确有好转,但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原因很简单——我不喜欢这样的自己!

床头摆放着一些书,睡不好的时候,随手取来读一读。这也成了另一个习惯。

床头书以人文类居多。手捧一卷,即登月下高楼,或坐林间溪边,听先圣谈经论道,亦即化与书中人物,安享人间烟火。此时,气便随着文字静下来,倦意缓缓袭来……这一习惯,较好地缓释了入睡的难题。

书读多了,就变得挑剔起来。随着床头的书越积越多,便需要定期清理。有些书抽象晦涩,过于耗费脑力,有些书又引人欷吁感慨,易于伤情,都不适宜睡前阅读,便清理了去。有些书虽能慰藉心灵,但却清谈避世,与现实格格不入,易消磨人生奋斗的劲头,与我的价值追求不合,也舍了去。几经筛选,还有几本儿书一直留在枕边。这些书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前后章节或篇目的连贯性并不强,任取其中一篇一节,随时都可以轻松阅读。就说其中两本书吧。

一本是刘亮程先生的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在《一个人的村庄》里,刘先生写人、写牲口、写物,没有氛围渲染,没有华丽辞藻,每一篇文章都是信手拈来一句话作为开头,就像是在记录和一个熟识多年的人唠家常,或一个独居多年的人和岁月对话的情景,而这次对话已进行多时。我曾向人提起这本书,说它的文字粗粝,语言朴素,但却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让我爱不释手。就是这样一本书,有神奇的魔力。被苍凉孤独笼罩却感受不到哀伤或是痛苦,常常让我联想到我出生成长的村庄,以及那里的人和事。总有一种感觉——我就在这个村庄里平淡真实地生活,从未远离,我在这里默默地观察着村庄的一切……任何一篇,总能让心灵找到栖枝,给人一种纯粹,一种内心的充盈。摒除杂念,心自然沉静,倦意自然来袭。

周月亮先生的《王阳明心学》一书,是我读过有关阳明先生的著作里,最合自己“胃口”的一本,但阅读这本书得有个前提,就是对明朝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和阳明先生的生平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否则一样会感到晦涩难读。

王阳明心学博大精深,继承了“孔孟唯一一点骨血”,传之文字,比如《传习录》,毕竟离我们五百多年了,社会背景,以及语言文字的发展变化,对初读者来说,直接阅读困难重重,周先生《王阳明心学》采取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既还原历史,贴近阳明先生生活的时代环境,又对照现实,阐发自己的研究心得,语言形象生动,观点启发人却不武断,角度新颖而不失偏颇,可读性十分强。心学是滋养心灵的学问,周月亮先生的《王阳明心学》这本书,就像农业滴水灌溉系统的喷头一样,将王阳明心学的涓涓清泉转化为方便我们理解吸收的滴滴暖流,春风化雨般滋养心田。

简单说,伴我睡眠的床头书都是能够让我找到“我”自己的书,大致分为两类,一类能让我找到本真的“我”,这是过去的我,读之能使我的精神得到满足,这样的夜晚,我踏实安稳地沉睡在自己的过往里。另一类能让我卸下伪装与负担——审视现在的我——虽未失本真,但融进了市侩,读之能让我警惕激流中的漩涡,获得前进的力量和勇气,这样的夜晚,我也会坦然自信地沉睡在对人生的期许里。

好书,犹良师,如益友,似佳人,开卷读书,如与故人共处芝兰之室,隔离喧嚣聒噪,浸润翰墨之香,不觉日月长,顿感天地阔。

于谦诗云: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我附曰:灯下相亲润心田,书香作伴好成眠!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