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乡愁
倘若说余光中的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承载着对祖国母亲殷切的思念之情,那么于我而言,乡愁则是熟悉的故乡味道,舌尖上的盛宴——合阳踅面。
踅面相传是西汉高祖三年,汉淮阴侯韩信在合阳黄河边的夏阳渡用木罂渡军活捉河东魏王豹时,为解决10万军士吃饭问题而发明此面,堪称是我国最早的“方便面”。
踅面用荞面做成,分为磨面、和面、摊面、切面、下面五道工序。首先把荞麦拣净淘好,磨成细面。和面时要用能装四五十斤的大瓷盆,在面粉里添上水,用一根粗木棒顺着同一方向搅拌,这是很关键的一环,必须稀稠得当,搅拌均匀。面糊和得好,摊出的面才能好。摊面用的是铁鏊,舀一勺和好的面糊倒在鏊中心,用半月形的木踅子划开摊平,待一面受火变硬翻过来烘烤另一面,烙到七八成熟,叠在一起,折成四折,用刀切成细丝,讲究切成的宽窄和面饼薄厚一样,四棱见线,才显功夫,切好的面码在木箱在里就可随时食用了。
要说合阳最正宗的当属坊镇的“田茂林踅面”了,田家几辈人都经营着这个小饭馆,店面不大却总是座无虚席。
“老板,一碗踅面,要鱼鱼,多辣子。”终于有座。
“好勒!先坐,马上好。”一切都是那么的亲切。
只见掌勺的师傅麻利地抓起一把已切好的踅面扔进沸水锅里,用约一尺长的筷子在老铁锅里涮三五秒即刻挑入白底蓝花的老碗里,再用笊篱捞出早已备好的鱼鱼,上等猪油、红油辣椒、盐、醋,蘸一点花椒面,撒一小撮葱花,一碗色香味俱全的踅面就做好端上桌了。
早已迫不及待的我哪还会顾及什么形象,搅拌均匀,狼吞虎咽的大口大口吃着,劲道的面条,口感光滑的鱼鱼,油亮亮的猪油辣子,三下五除二便吃了个底朝天,连面屑都不带剩的,此时脑海中只会浮现三个字“撩咋咧”!
记忆中那再也熟悉不过的味道与口感,在被岁月发酵后最终形成经久回味的芳馥。如今每次回到家乡,总是来不及放下沉重的行李,便迫不及待的去吃上一碗。朋友总是取笑我:难得一次相聚,想请吃顿大餐都没机会。他们哪里晓得:于我和诸多出门在外的合阳人而言,一碗踅面就是我们最丰盛的大餐了。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合阳人的味蕾早已习惯并对踅面生根,这更是一种味蕾上对故乡执着而又深沉思念的表达,仿佛只有这碗劲道爽口的踅面才能满足合阳胃,才能让我的思乡情结得以慰藉,也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抒写我对故乡的铭记与感恩,才能在迷茫时让漂泊的内心有一个避风的港湾,才能支撑我踽踽独行的人生路走得更稳重踏实,铿锵有力。(陕钢集团龙钢公司 杨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