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春林的头像

杨春林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11/03
分享

儿时的徒步“长征”

1966年,我十周岁。已经是四年级的下半学期,学校受到冲击。我的班主任刘振江老师,因出身地主家庭,被停课,交代问题。学校基本不上课。

8月,我们白厂门小学已经停课。学生们都在家自由活动。

我们每天看着戴红袖标的学生举旗游行!也跟着混进去,到大街上呼口号。

农村消息闭塞,只能通过广播知道全国的情况。11月份,全国学生们开始徒步长征。有的上了井冈山,有的去了韶山,大多数去了北京。真是风起云涌啊。这时我十岁,每天被这种热情包围着,兴奋着。很想参与其中,搞一次步行长征。

我和父亲的一次长谈坚定了我的信心。

我和爸爸说,我想出去长征。

你知道红军的长征吗?爸爸问我。

那是两万五千里长征。课本里都写了,我说。

长征非常艰苦卓绝,可不是好玩的。

我知道很苦,可是我还是想锻炼一下。

你的年龄还小,太长的路也不要走,你们走不了。

我就是想到外面见一下市面,如果能到北京就更好了。

这个想法好,到大风大浪里锻炼一下,吃点苦是对的,爸爸支持你。但是北京太远了,一千二百多里地,很难走到。不如先步行到沈阳,如果还想去北京,就在沈阳坐火车去。沈阳360里地,一周差不多就走到了。沈阳是省会,那里有大工业基地,是东北最大的城市。去那里见见世面吧。

爸爸教会了我打背包,还告诉了我脚上打泡的放水方法。嘱咐我步行走路的窍门。

父亲的支持,我的信心也足了,就想到大风大浪中去锻炼。

我在同学中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共五个人。最大的是13岁的吴志刚、12岁的有两个,王志英和杨俊清,还有一个11岁的赵英俊,我是最小的。因为我是四年级的班长,他们四人推我为首,让我带领他们去长征。

我们的长征计划是:从白厂门出发,步行向东,直至沈阳,然后坐火车去北京。最大愿望是能够被毛 主 席接见。

我们从白厂门村开始踏上了长征之路。 我们走在去往黑山的乡路上。我们每个人带着一个红袖标,背上行李包,拿着语录板,唱着歌曲大踏步的走着。村民们看着我们都指指点点,说这群小孩还直行。

按照爸爸的要求,第一天我们只走了25华里,算是练练脚板吧,适应一下。我的老家华家成了我们的第一站。

我的老家很热情,生产队给我们做了晚饭,高粱米饭,炒鸡蛋,炒花生米。父老乡亲们非常热情,可惜,我已离开多年,除了伯父伯母外,其他人都不熟悉了。晚上,我就住在伯父家。真有回到故乡的感觉。

第二天,吃过早饭,我们又开始了长征。第二站是黑山县,大约四十里路。我们沿着战备公路向县城进发。浑身是劲,脚步也比较快。很快就到了县城,被接待站安排到郊区的五里屯住宿。

第三天,我们走了六十多里路到了二道乡。这是第三天,我们开始疲劳了,有的脚上打泡了。我还好脚上没事。晚上,我用爸爸的办法用针给同伴放了脚上的水泡,穿上一根头发。这样一个晚上水泡就干了。不影响走路了。

第四天,我们又走了六十多里,到了半拉门乡。这一天比较艰难,走的比较累。但是,我们互相鼓励,坚持到达了目的地。

第五天,我们一起向新民县城进发。我们已经感动疲乏了,走路不太快了。我就让大家在路边休息。恰巧这时过来一队长征队伍,有十几个人。他们唱这歌,排着队走着。看到我们后,和我们打招呼。得知我们也去沈阳,就让我们和他们一起走。还帮我们背包。他们是县高中的学生。他们的到来给我们增添了勇气和力量。我们的步伐也加快了。大概中午就到了大红旗乡。

从黑山县向东走,我们就走上102国道。这条大道很宽、很直、很平。除了能看到马车,还能看到大汽车,偶尔会看到大客车。这条路,比起县道和乡道不知要好多少倍。也是我第一次走在这样宽敞的道路上。

我们接受了大哥姐们的建议,从大红旗开始改走铁路沿线。这样距离近一些。我们在铁路边上的小道上走着。偶尔一列火车开过。那火车的笛声,车轮的轰鸣声,从耳旁呼啸而过。我们感到特别爽。我们也适应了走路,不觉得累了。这一天走了近七十华里,到达了新民县城。

第六天我们到达了大民屯,第七天我们到了沈阳于洪区的沙岭镇。

第八天早上,我们七点钟出发,一路向沈阳进发。我们走在了柏油马路上,越走越繁华,越走楼越高。九点我们就到了沈阳。接待站安排我们在铁西区十四路住宿。

在沈阳的第一天,安排我们参观了重型机器厂。我们看到了大工业、大工厂。看到工人们的劳动热情。让我们憧憬未来,希望能当一名产业工人。

第二天,自由活动。我们去了红旗广场,去了沈阳南站广场。我们感到到了天堂。我们走在城市的马路上,看着高楼大厦 ,看着宏伟的广场。我们非常向往城市的生活。

第三天,我们参观了辽宁大学,大学非常大,学生也非常多。我非常渴望能够成为大学的学生。

以后,我们就等着北京的消息,等着第九次接见的消息。一直等了三天。这里的伙食不免费,需要用饭票。我们身上每人不超过五元钱。付了几天的饭费就没剩几个了。接待站允许借饭票,打欠条。我们就这样住了一周。每天和大哥大姐们学习革命歌曲。活动都是自由活动了。

我们五个人,只有我去过城市,知道一些规则和事情。其余四人都是纯粹农村的,没进过城,进城后分不清东南西北。其中,那位吴志刚同学,年龄最大,蒙族,汉话都说不好。我要他们出去时要结伴同行。

一天,赵英智和吴志刚结伴出去玩。做的是13路电车。这天我没出去。大概中午的时候赵英智跑的满头大汗,回到接待站对我说,吴志刚丢了。这可麻烦了 ,出门最怕的丢同伴。我和赵英智说,他没回来,你和杨俊清再坐13路车去终点南站找,找不到就回来。我到十三路始发站十四纬路去等。我跑到十四纬路站等着,每到一辆车,我就冲上去找,找了大概第八躺车,我突然发现吴志刚在车上。这时的吴志刚精神差点崩溃了,不知是哪里。我非常惊喜,拉着他就跑下车。

听他说,和赵英智一起去南站,到站忘记下车了。车又始发了。那时车上无人查票,谁坐都可以,所以到终点就返回。他一共做了两个多小时的车,坐了四个来回。幸好我在起点站上车去找他。

通过这次事件,我深感责任重大。出来时五个人,回去时必须是五个。

第二天,接待站传达北京指示,要求长征的学生返回老家去。逐个登记了每个学生的到站地点,并签了借款单,买了火车票。

我真想再住几日,再看看沈阳城。可是,责任,带队的责任驱使我必须带大家回家。

我们在沈阳南站上火车,在大虎山转大郑线,到八道壕下火车,再走18里路回到家。我算是比较好的完成了任务。

我给妈妈和弟弟妹妹买了柿饼子。其实,从沈阳上车后我就一直没吃东西,从八道壕下车已经下午三点,到家五点钟。肚子饿得咕咕叫。身上没有一分钱了,又不忍心吃给她们买的柿饼子,只能饿着。当妈妈知道这些情况后,眼泪掉下来了。

这一路我们走了330华里。在沈阳学习参观了一些地方。确实得到许多的磨练。特别是在困难的时候,往往坚持一下就过去了。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这段经历对我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都有很重要的意义。这次的长征之路对我影响较大,是我在人生的各个角色中都能看到敢于吃苦的作风。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