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红泉的头像

杨红泉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11/18
分享

此心光明

王阳明说,人人皆可为圣贤,依我而言,也人人皆可为作家。我很小的时候就听周边的人讲自己的事,有的也不乏感染力,有的讲来也绘声绘色的。我那时就在想,可惜了没人把他们的事写下来。他们的故事有喜有悲,同样的有对生活的感悟。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部故事,中国的历史大多都是为帝王作传,我们后人整天听他们的故事,而那些生来倔强死去无声的人似乎不曾来过世上一般,他们何尝不是寂寞地从事于民族复兴大业的人。

从一九年我就有了想记录身边人事迹的想法,不知以何种形式更为得体,小说吧,自己尚无那个天赋,加以我读的多是历史书籍,并不曾在小说构思上下功夫,无论是人物形象的酝酿还是故事情节的重建,实在无能为力。不过,日后若有时间,还是希望能学学沈从文、汪曾祺师徒用极简的笔墨摹写人事,轻快而平淡。想必到那时,我能彻底的沉浸在小说创作中,从吾所好,心无旁骛。我不担心一本书能够在人的心上留下一点什么影响,只记下一些现象,说说普通的事,讲讲陈腐的道理也不是不好,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不也只是写生活吗?人总要有点东西,活着才有意义。

千千万万的作者写的都是自己的事,从军的写军营生活,从医的写救死扶伤,我们做老师的,其实创作内容更为丰富,一可以记录生活,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甚或与家长之间的点滴;二可以记录教学心得或者学术思想,瞬间的突发奇想。据说贾岛和汤显祖为了创作,身上随时带着纸张,但有零星碎语,无不记录下来。只要持之以恒,深耕不辍,必能日有长进,久久为功。

回到我最初的想法,创作的目的还在于关注人事日常,在这一动机之下,我也能更多的去了解那些我所关心及我想关心的普通人的过往琐事。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们也必然有着不为人知,甚至是感人肺腑的曲折经历、动人心魄的光辉事迹,正是这一个个故事,汇集起来便组成这世态的真相。想到这点,我便有些激动。我看过季栋梁的《上庄记》,以那样的身份成全更多的人、促成一些不能完成的事岂不是一件美事。为着这一点,我必须奋斗。

这篇文章本可以定题为《我为什么写作》,只因我实在喜欢“此心光明”四个字。“此心光明”四个字是王阳明最后的遗言,在他之前的司马光有“平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贤人心境总有共通之处,表里洞然,光明磊落。予心向往之,是以为题。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