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陈彦,在《迟开的玫瑰》上演时,来过我们学校,这都是过去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我当时是在体育场观看,陈彦在最后谢幕时上了舞台。尔后,就很少再听到陈彦的消息。2016年,一部小说进入了我眼帘,就是《装台》。读罢,我写了一篇评论,发表在了陕西作家网上。当时,李星还在我们学校的一个学术社团,我也是当时读了他的评论,才捡回了陈彦的一些记忆。哦,他来过终南山,就是和戏剧有关的那个人,再一细打听,是陕西人,是商洛人,是镇安人。陈彦的经历也似乎是始终在戏剧界,好像前几年到了一所高校,后来进京当官了。再到后来,陈忠实去世,我读过陈彦写的怀念陈忠实的文章。就这些,对陈彦的记忆如此简单。而对他的作品,也就戏剧三部曲,第一时间阅读了。以我的阅读方式来解读《喜剧》,而不是小说的叙述方式。
长篇小说《喜剧》开篇第一句话,是一个总基调的话,这句话是一个长短句,并非是《白鹿原》的一个简单陈述句。这也是陈彦作品风格的一个显著标志。语言质朴,接地气儿。换句话说,他小说创作与剧本创作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句子。小说人物的出场用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洋相”开幕,围绕贺家老大贺加贝的一场惊心动魄的苦恋而展开,竟然病得一塌糊涂,这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恋爱是双向,若单恋是会死人的,同时也为这场苦恋的百转锋回作铺垫。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人物开场中火烧天教导贺加贝的一堂课是细节描写,更加引起读者对主要人物情感线索的追问。人物是纷至沓来,交待了贺氏丑角世家的五味杂陈。同样,没有比较也突显不了人物内心世界的泥泞与挣扎。贺家老二贺火炬练戏的投入,贺加贝的走火入魔,堪称恋爱经典书写的版本。真实中有虚构,但又合情合理,贴着人物性格,人物命运而起伏。
关于美人坯子万大莲的叙述也独道,有关人们议论的各种版本呈现,是小说表达的需要,分析到位。陈彦的铺陈很大的地方是顺畅酣漓,而非《秦腔》中的章回体的叠加场景。这样的不同笔法有他的创作意图,力争小说成为通俗易读的好小说,而非刻意抬高小说阅读接受者的知识储备和人生阅历的门槛。汇交出了大众阅读心理和专家阅读心理的一种最大切面。
贺加贝的人物推进随着火烧天的离世而变得更为丰满。武大富人物的出场,还有潘银莲的出场,让喜剧更具巧合。贺加贝的情痴反映了人物成长中的烦恼,故事核交待了万大莲的生米熟饭,又说喜剧演出的转型,火烧天的预言转为现实,还有火烧天的落幕都有助于贺加贝的迅速成长。红石榴度假村的一节,南大寿的出山,镇上柏树的应景,都让小说有了一种迟到的社会评论功效。文化产业,文化市场,文化事业的激烈碰锤而爆发了利益与效益的较量。镇上柏树的表相实击了文化要走什么路的问题。贺加贝与潘银莲的婚事,贺加贝与万大莲的怀旧,还有廖万的情景,都是推进情节与丰满人物的助力。再接着,小说掀起了小高潮,让贺加贝独立门户,让武大富的有了原始的经济头脑,这都是对戏剧行当的过去现在及未来的思考。贺加贝绊扯万大莲进了他的剧场,镇上柏树的一路高歌,还有贺火炬的俄罗斯摸鱼儿,潘银莲的山姑坚守等等,小说的冲突愈演愈烈,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多种多样。镇上柏树的不辞而别,贺家老大老二的分歧,还有又引进的王廉举。这一切,都进一步推进情节发展。王廉举的一石二鸟,引发的不止创意写作和文案创意,这里面有文化传承,也有文化低端化,直播平台化的争议。接着是贺加贝与贺火炬的撕杀,让人咋舌。贺火炬想买辆摩托车的一件小事,反映了贺加贝一家言。贺火炬的演出走下坡路,盼着梨园春来塌霍。王廉举的鸡毛蒜皮,万大莲的悲凉岁月,还有潘银莲的过往碎事,都被现实生活的碾压过。生活不易,戏子生活依旧是寒凉,突显了小人物大世界。万大莲的离开梨园春来,潘银莲的回乡日子,贺加贝的精神拷问,还有牛乾坤的大度风雅等等,潘银莲的回乡记,牵出了她娘的碎嘴骂她嫂子都是一部社会百态风情录,充满了苦难与无奈。作者并没有过渡解读为什么?而是极力描绘一张乡土的苦闷图。这其中不乏很多俚语方言。陕西作家写作库中似乎无法摆脱掉生殖器官的诸多叉叉。这在众多南方作家中很少用叉叉,一般会置换一个更为隐密的方言,结合语境可以推断。陈彦在《喜剧》中的性描写尤为突出,可堪比陈忠实,而非贾平凹的直白和光透。万大莲与贺加贝,贺加贝与万大莲,贺加贝与潘银莲,潘银莲与贺加贝,镇上柏树与潘银莲,潘银莲与镇上柏树,武大富与潘银莲,潘银莲与武大富,贺火炬与贺加贝,贺加贝与贺火炬,贺火炬与摸鱼儿,摸鱼儿与贺火炬等等人与人的心理与灵魂的来来回回,熨烫的不再是平凡的人生。更多是活着的一种精神家园思考。
当你近乎读完了半部《喜剧》,感到了作家生活阅历与创作源泉来自肥沃的关中与商洛的土地。也是一部人生哲学启示录,又一次为小人物落笔书传,落泪是金。小说下半场的节奏明显叙事快捷,史副教授的折腾把贺加贝送埋了。史副教授又回到大学校园教书育人。武大富收容了贺加贝,当贺加独立门户后,万大莲,潘银莲,南大寿,镇上柏树,王廉举都在不断铸就贺加贝走向所谓的成功,而史副教授的确是有罪之人,拿一套书生理论指导戏剧实践,结果是一败涂地。尽管市场变化,群众口味,但艺术的坚守终将让贺加贝在上帝让谁灭亡必先疯狂中丢了先人的脸。比如与贺火炬的分道扬镳,再比如苦恋万大莲。王廉举说动潘银莲登台补缺万大莲,潘银莲与贺加贝在河口镇的同台献艺让潘银莲深感爱上了贺加贝。而《喜剧》作为陈彦三部曲,这一部《喜剧》中提到了《主角》里的一个人物,同样,书写戏剧舞台人物,几乎这三部曲都围绕秦腔戏展开,不能不说对同源材料的多角度的探究与挖掘,但似乎有些是无限地重复与磨合作品人物形象。小人物的共性在这三部作品中也突出。贾平凹《暂坐》是七十岁前生命作品的一次大集结,在一定程度上是贾平凹站在高原想触碰高峰作品,伸手再够一下更高树枝上的苹果。陈彦这三部曲是小人物的一个又一个的切换,而切面:最大的很多,可以找到作品虚构的核心。所谓的原型也是组合和整合,而不是融合,读作品时明显有缝,是几个独立的片断故事用同一组人物缝合起来。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小说主题都具有同源不同料,但都是同样的材。配料有变化,主材都是戏剧人生。
贺火炬最后还是分了财游离到了外面的世界,考进了一所艺术学院。贺氏二兄弟的纷争也让世人笑掉大牙。贺加贝的贪婪及分财是借了几十万给了他弟。不能说他弟不争气,只能说个体户的戏班子经营混乱,管理不好。贺火炬之所以离开梨园春来,他娘,他哥,他嫂都做了挽留,王廉举也仿佛认真状地挽留,而一切都晚矣。两个剧场的演出都在几经风雨和人员出走中转型升级。而有一节写我(柯基犬)的出场,银莲捡回剧场,给洗了一个澡,这条狗就成了梨园春来的新主人上场了。独特的讽刺,又谈到了对狗的圈养,散养。折射了大学教育面临学术科研育人和服务社会创新的难处,痒处和痛点。我的视角的出现,对上半场的一个回眸。可见小说开端又发展,到了我是更进一步地发展,把《喜剧》从丑角向喜剧的一次升华。也可以说上半场是从我的视角平视,串用了第三人称的全智全能的观察。而我的出场让《喜剧》更具嬉笑怒骂。而作者也道出了我的越来越粗俗,点晴之笔。狗眼看人,会是一番景况。狗的世界,人的世界。狗与人,人与狗,人与人,人与物都缤纷多彩。作者我的世界是悲喜交加的,又不断演绎与变幻。人与狗,狗与人的悲喜会更大放异彩。
王廉举的登台意外走红,接着卡贺加贝的脖子。请神容易送神难。王廉举的把戏和伎俩还是在包银分不上。贺加贝平生第一次被气哭了,感受到了被人绑架的滋味。王廉举膨胀也反衬贺加贝管理的无能。贺加贝处处让着王廉举,而王廉举分不清自己就是一个打工人。我的温顺,又舔贺加贝。这些都是人物和情节的需要。打发走了王廉举,武大富又来了。我还告知了潘银莲有了身孕。我,其实有很好听的名字,让王廉举叫成了张驴儿。这里面又出现了一个梅娜娜。王廉举又好捏梅娜娜屁股,这又反映出当下文化市场中所谓大腕的极度膨胀。
王廉举到了乐翻天,武大富的被查,还有南大寿的再次出现。而王廉举的落幕,也提醒了小说高潮即将来到,因为小说次要人物更替交待开始了。镇上客的三个评论,还有剧场演出的整风。贺加贝的经营又一次转型。万大莲的再一次与贺加贝相逢,促成了贺加贝脚步加快,发展自己的营生。而潘银莲生了贺喜,她哥也打工到八里村钉鞋。乡村人正在走向城市,城市已不是原本的城市。城乡巨变,贺加贝的剧场也纳新,南大寿坐镇贺加贝的剧场,成了顾问。史副教授来到了贺氏喜剧坊,至此,贺加贝完成了个体户向私营化正规化的一次变革,实现了全面升级。我以前的主人正是热于评职称的这位史副教授,而他善于包装与营销。他提出了很多现代管理模式,对前面的几位师爷级编剧做了学院派的点评。贺火炬与白梦露同居了,张青山的落网。好麦穗的离世,都带有对生死终极命题的关怀。我的登台演出让人说贺加贝拿狗骗人。史副教授与贺加贝的一次灵魂对话,贺加贝的感情困局,还有潘上风知道好麦穗去世后的哭泣。我认为,既然是独立的文本,那么就应避免人物重复。故事情节有些也是自我复制的感觉。如果作品无限次重复自我,必将要影响读者兴致。
小说在史副教授的导演下,贺加贝疯狂时代来了。贺加贝为了万大莲为了虚荣心,买了大别墅。而一次次的感情囚徒心理让他走向了小说的高潮。潘银莲回到了小镇,带着贺喜和我。万大莲复婚,廖万见到了廖俊卿。贺加贝自杀了。
在小说《喜剧》的尾声,作者又交待了镇上柏树到小镇找潘银莲,还有好麦穗骨灰回了小镇,潘银莲她娘疯了。苦命人的一生到此已叙述终了。但小说又加了一个尾声,即我的独白。这些对话是升华小说主旨。关注民生,关注小人物命运。小说的冲突激烈,以贺加贝的情感场与事业场为根据地,更换了几位师爷,处理了好多家庭纠纷。而最大错位是主人公忘记了自我,水上漂。认识自我,认识世界,认识人性。不要听成功者放屁,多听听失败者经历。无疑贺加贝迷失自我,是一个失败者。贺加贝的成功是时代给的,失败是不能把持自己的一种必然。夸张的手法,幽默的处理。还有小说下半场的转场痕迹,这样的一次文本笔法转换,是新的创作手法,接着了下半场的叙事。上半场几个师爷的更替与下半场的一条狗对比起来。
《喜剧》的容量是近四十万字,叙述的故事单线铺陈,中间夹杂了几回转场切换。对很多探讨似乎想用小说形式回答社会问题和文化现象。关于决策树的分析也包含其中,创办企业规模大小,收益情况差异等等,还有史副教授的数据为王的分析定制作品等等,都是一种文化产品或文化传承的记忆。《喜剧》的故事核,是人类社会生存哲学的启示录。虚构是小说创作的灵魂。陈彦戏剧三部曲之比较各有风骚。《主角》的主题与《喜剧》可谓兄弟篇,而《装台》是萌芽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