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乡韵上心头
文:李建东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味小吃,家乡广平也不例外。说起广平的小吃,那可是数不胜数啦!有香甜的,有美味爽口的,有令人回味无穷各种本地特色美食……其中,情有独钟之一是范家饸饹。
说起邯郸市广平县,亦称鹅城,是具有千年历史的一方宝地。鹅城的颂歌不尽其数,使鹅城更加美好、令人神往。提到这里的特色小吃,范家饸饹有口皆碑。据相关史料记载:饸饹始于隋而盛于唐,因其将和好的湿面块直接漏入沸腾的水中,故又叫河漏。鹅城西北堤范家饸饹,以历史悠久、风味独特、营养合理、制作精细,享誉赵都内外。自清代光绪年间第一代传人范宗礼至今已传至五代,一百三十余年,被列为当地久负盛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五代传人范改香在总结先人制作经验的同时,在遵循传统面食制作的基础上大胆改进,集口感、色味营养为一体,在舌尖上的邯郸榜上有名,深受广大顾客青睐。
精工细作,回味悠长。范家饸饹制作精细,配料考究,制作过程特别强调鲜、咸为主,物尽天然,反璞归真,崇尚清淡,充分显示了食品原料的天然性。其原料以荞麦面为主,小米面、高粱面次之,榆皮面为辅料。先将面料按比例搀和好,加水,使其拌成块状,然后用双手在盆中搅和,直到把面揉成光皮,醒5分钟后即可放入木制饸饹床中,待铁锅中水沸时,即压入,盖上锅盖闷上三五分钟就可以出锅盛碗了。经过这道道工序,使成品饸饹软而不粘,脆中有韧,刚中带柔,嚼着有劲,回味悠长。盛碗前又有一层绿豆芽垫衬碗底,盛碗后再浇入精制的卤汤,调和的蒜泥,撒上些香菜沫,瞬间,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传统饸饹面就做好了。
对同乡人来说,范家饸饹美食密码是无声的集结号。很多时候,这种暗号心照不宣,但只要开口一说,立刻就会在舌尖上泛起强烈的共鸣。对异乡人来说,比如听到三两外地人说起范家饸饹,犹如岐山臊子面的魅力,就感觉餐桌上的风味越来越浓;美食密码是从出生就设定好了,伴随着一个人的成长,既不会永远遗失,也无法修改。前些天和几名老乡在餐馆午聚,珍馐品之无味。突然有人说起范家饸饹,气氛瞬间沸腾起来。津津乐道谈起看似制作简单,却是一种无法替代的美味。酒宴草草收尾,几人迫不及待到位于县城嘉华名都小区西侧范家饸饹,来上几碗,吆喝几声,仿佛在小时候美好的回忆之路悠哉。用筷子夹起来饸饹,豆芽和蒜泥与汤汁一体涟漪,搭配的卤鸡蛋夹杂着盐分,轻轻送嘴里去嚼……。那感觉:更松软且富有韧性,更耐吃,与乡音作伴青春焕发,心里装满了甜头。家乡这道美食,既是难以割舍的乡情,也是魂牵梦绕的乡愁,无论身在何处,无需召唤不请自来。
范家风范,崇德尚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代政治家、文学家,名扬千古的范仲淹,妇孺皆知。广平范家饸饹几代传承人,是否名门范氏的后人未曾细细考究,但他们同样具有良好的家风和善行。据老一辈人说,他们上几代传承人,坚守中国传统美德,为人勤劳朴实,诚信明礼。解放前的年代,人民生活艰难度日,老一代的范家人日子过得不宽裕。但他们始终秉承乐善好施的善良心态,遇到些穷苦人,便拿出自己舍不吃的粮食,给那些苦命人填饱肚子。到第五代传人范改香,依旧继承祖上传下来的规矩。现今的时代都不缺吃穿,但她教诲子女的初心不改,范家风范生生不息。现代工作和生活节奏快,难免有谁着急上班和办事,在范家饸饹店享受特色美味后忘记付现金,范改香和家人们微笑相待。在微信兴起这几年,一部手机行天下。在范家饸烙店,食客们吃的开心聊的兴起,追忆过去追梦未来,也有突来急事忘记扫码付钱匆匆离去的,范家人从不追问。过个三五日,那些食客便会到此地相逢一笑补款。范家人厚德,饸饹做的厚道,那卤汤从一百年峥嵘岁月奔涌而来,从起早贪黑的辛勤烹煮而来,不变的还是淳朴的鲜味。
孔子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反映了先民对于饮食的精品意识。现今的范家饸饹传承人,在与时俱进的同时,不忘初衷,牢记古训。在所做的美食和经营的理念上,承载并融合精、美、情、礼中华饮食文化整体概念。精与美侧重于饮食形象和品质,而情与礼,则侧重于饮食心态、习俗。将四者环环相生、完美统一,探索和追求饮食文化的最高境界,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饮食文化。人生快意春秋醉,此去鹅城饸饹香。就是这样小小的一道健康营养美味,却能在博采众长的过程中得到完善和发展,保持着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和清新鲜美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