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洛的头像

杨洛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204/30
分享

金城与北楼

 

无疑,唐朝是一个诗意的年代。虽然,大部分时间里,政局动荡,战乱频仍,但怀揣着豪情与梦想的文人们,却可以做着辅佐君王、匡时济世的美梦。他们时而与权贵饮酒畅欢,纵论天下风云;时而又游历大山名川,饱览各地的风土人情。就连边穷苦寒的塞外,也常常会迎来清疏狂放的诗人们。而作为唐代四大边塞诗人之一,高适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高适,字达夫,沧州渤海人。他出身微寒,却饱读诗书;他少年落魄,犹豪迈激越。因为常年游历边塞,所以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边塞诗。比如《金城北楼》: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体道犹思塞上翁。

为问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此诗雄健苍凉,寥寥数语刻画出塞外的壮丽河山。只可惜,后人太喜附会,解读前人诗作时,总让人听来不得要领。

关于此诗的创作缘由,多数注解认为,当是高适赴边投奔陇右节度使哥舒翰途中所作。金城,也被认为是指今天的甘肃省会兰州市。但唐代位于边塞的金城县却有两处,除了今天兰州市之外,位于今山西北部雁门之外的应县在唐代也称金城。

纵观高适一生,与边塞多有交集,但他一生中的边塞生活却多是在北游燕赵时所度过的,因此这有北楼的金城也有可能是指位于今天山西省应县的金城。且让我们在诗中去寻找蛛丝马迹吧!

首联中,高适已描绘了金城的地形特点:从北楼向城西望去,有积水而成的湖泊,有连绵起伏的山峦。由于应县地处雁北盆城南端,四周皆有山脉可视,向西边遥望,即是由雁门山向北岔出来的支脉。况且唐时的应县境内,尤其是县城向西,水泽绵延,只是千年之后的今天,多已干涸成盐碱滩了。

再者,应县自古为两水绕城流的格局,浑河流经城东,而颔联之中所提到的湍急如箭的水流,恰是从县城西绕流而过的桑干河。反观兰州,除了流经城北(而非城西)的黄河,在历史上一直缺水甚急,不可能有西边的积水深潭。

尤其值得人们仔细说道的是颈联。磻溪老,指的是姜太公吕尚,但“塞上翁”却在有的注文中语焉不详,也有更多的注文认为是语出《淮南子》一书中“塞翁失马”这一典故。而“体道”却被浮泛地理解为体悟道理。可此处的塞上翁,对磻溪老,应当能在声望上与姜太公相差无几。况且诗人游历时,难免要了解当地的风俗故事,并将之嵌入诗作,所以这塞上翁还应与金城地方文化有密切联系。纵观唐朝,唯有隐居于恒山中的八仙之一张果老可为之。

张果老,生卒不详,曾经被武则天诏见,但佯死避之。后被玄宗问道,之后又乞隐恒州。恒州之山,当然是北岳恒山,它横亘于晋冀北方,与晋西北雁门山相接,其主峰就在应县东邻的浑源县境内。古时,应州内附金城县,外领浑源县及河阴县,而且恒山余脉延至应县境内,并在应县北楼口大庙山建有北岳神庙。

那么,张果老修行的恒山又与姜太公有什么关系呢?这要从太公的祖上说起。太公早年的经历似乎是个谜,但综合现有的残留资料分析,姜太公的祖上曾为四岳之一。四岳为上古镇守四方岳山的长官,当属诸候级地方大员,与三公同为仅次于帝王的高级官员。姜太公为姜姓吕氏,姜与吕这两个姓氏在应县都颇有存在感。如今应县金城镇下辖的自然村中还有一个以姜姓为主的姜庄。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时,应县吕姓聚居的杏宅乡小东滩村南有吕家大墓,墓前残存有石人、石马、石羊等。后来,墓被盗掘一空后荡为平地,据说墓中出土了许多高规格陪葬品。此外在三国时,并州军首领吕布来自恒山之南的定襄县。根据姜姓和吕姓在恒山南北大量存在的这一特点看,姜太公的祖上当为北岳长官,这一传说可能在高适所在的唐代仍被地方乡民所津津乐道。

对于尾联的解读,一些资料更是缺乏说服力了。怨无穷,充分体现了作者空怀满腔的激情与抱负却在现实中处处碰壁的窘迫状,但这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岂不是与兴冲冲赶赴哥舒翰处的时空节点相矛盾吗?其实,吕尚垂钓象征作者欲求入世显达的愿望,而果老视富贵如云烟的洒脱出世心态却又让本性豪放不羁的作者产生巨大的心理共鸣。而此处体道之道,当指唐朝时高官文士们所追崇的国教道教。再者,这种进退维谷的矛盾心理以及类似的创作风格都在诗人于天宝十年所作《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中有所发现。所以,理解为此诗作于作者早期北游燕赵之际似乎更贴切些。

至于体现多民族文化的羌笛一词,其置于雁北金城的背景之中更不必成为疑问了。恒山及雁门山自古就是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草原游牧文明的分水岭,而雁北地区则为两种文明相互碰撞的缓冲区。历代中央政府都会将依附的少数民族安置于恒山南北,尤其是雁北地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南匈奴人、沙陀人、粟特昭武九姓、回鹘人等都曾相继在此居留。所以,说雁北地区真正是民族大熔炉的话一点都不假。

最后,再看看这金城的北楼。诗以北楼命题,想来这北楼也有不平凡的来历吧!果然,翻阅各种历史资料,对于今天仍矗立于应县城北的木塔,探讨其始建年代时,就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尽管官方的结论认定其始建于辽清宁二年,但民间学者的争论还是不曾休止,其中最具说服力的一种,就是木塔前身为北魏皇室所建静虚轮宫之说。也就是说,北楼其实极有可能是塔,只是历经战乱之余,已长久荒废,被临时用作军事瞭望的戍楼了。如果此说成立,唐代诗人高适游历金城时,必然会登临此处,即兴吟咏。于是拥有北楼这一名胜的金城当是古应州金城了,如前所述的恒山神庙脚下的北楼口,也是指出则可远望北楼的隘口了。

当然,杨洛才疏学浅,手中资料又实在匮乏,因而所提观点难免存在主观臆测的偏颇,希望此文仅为引玉之作。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