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钦飚的头像

杨钦飚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1/24
分享

游吴莱殿记

秋雨淅沥,山渺云低。告别夏的炙热,沁凉的空气把呼吸包围,怀抱诗意。

又是一个十一长假,步行在遗落历史时光的石栈上,穿梭于层峦叠翠的山道间,沿着先人的足迹,开启不一样的归乡旅程。

今年因为新冠疫情原因,春节时早早返杭,与众多好友也是久未谋面。10月4日上午,与好友时任前吴乡常务副乡长的陈康康电话联系,欲在离开浦江回杭州前见上一面,诉说友情。康康告知,他当班,正在吴莱山上,张明老师在吴莱(殿)书院讲学。张明老师与我相识相交多年,曾任《今日浦江》报社总编,现任浦江县政协教文卫体和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著有散文集《龙溪巷》,这些年他一直以一个“新闻人”的独特眼光审视家乡浦江的历史、地理、习俗、文化,撰写了许多具有浦江特色的乡土文化散文作品,其作品有一种文化的感悟力和历史的穿透力,让人读后能切实感受到浓郁的乡情和乡味渗透。我的处女作《江湖左岸》出版时,张明老师应邀担任新书分享会嘉宾。于是,我携妻儿、侄子一同前往吴莱殿听学,这一路游山品水,谈笑鸿儒,好不快哉!

都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吴莱山皆因元代名儒吴莱先生晚年隐居于此而得名。早就想领略圣贤风采,一睹吴莱山美景的我心情激动,驱车前往,直到刹车声响,我才恍惚已经到了吴莱山脚停车的地方。

前往吴莱山的路上,已经是云纱凝聚,一抬头便可看到前方的薄雾迷蒙,山色也变得不真切。来不及反应,雨滴便紧随着打落在身上,和着虫鸣声,淅淅沥沥落在心头。沐浴在大自然的清凉中,看山色朗润,花草清新,一个个水坑倒映出人影憧憧,不知不觉胸中的燥郁也平静下来了。

近半个小时后,雨势减弱,雨丝柔柔,像猫咪轻扬胡须饶脸。此时我们看到远山如黛,飘动的云雾给群山笼上了薄纱,衬得伶俐的山峰也温柔了许多。农家小院的屋檐上还挂着水,一点一滴溅落,画出小小的音符,走累了便停下休息,聆听山谷中曼妙的旋律。

我与吴莱两相逢,抬眼青山依旧在。雨浣洗过后的吴莱山清新秀丽,仿佛伸手便能触摸它的真容。再往上,景色变幻,旌旗招展,上书“吴莱仙境”四个大字,青藤漫舞,客舍青青,光影交错,云霞明灭,确不负“仙”名。吴莱先生曾说:“胸中无万卷书,眼中无天下奇山水,未必能文,纵能,亦儿女语耳”。再看吴莱山风光奇绝,草木茂盛,我似乎明白了先生将此山作为隐居之地的缘由了……

石阶越走越宽畅,山路虽曲折蜿蜒,但一想到此行目的,脚下便生了不绝的力气。几步再回首,只看见石路绵延,如白色缎带遗落在狭山深壑之中。当地流传这么一句话:“走一步高三丈,想到吴莱山好比到天上。”起初我还不以为意,直到这会气喘吁吁,方信了这家乡浦江第二大高峰的威力。

借着亭子品茗小憩,听当地人介绍,吴莱山位于浦江县前吴乡袅溪源的源头,海拔780多米,山势陡峭,吴莱殿左方之山脉是所谓的龙脉,周围所有分支山脉均发源于此,有一脉通杭州之说。听到这里,我们对顶峰的吴莱殿更是向往,恨不得脚底插上一双翅膀,直通宝殿。

拾阶而上,砥砺前行,凭着惊人毅力,我们好不容易来到了一代儒宗吴莱先生的故居——吴莱殿。吴莱殿为三间一进,殿前是水泥石板铺地的小广场,建有捐助功德碑墙,功德碑墙下是扩建的施工现场。殿额上悬挂有浦江籍著名画家吴山明先生所题“松山小隐”之匾,另一大匾上所书“大儒”两字系明朝开国文臣宋濂之手笔,主殿左右两侧墙壁上分别画有八仙壁画,两根柱子上还挂着吴山明之父吴醒耶书写的对联“高风亮节慕先贤,道德文章有后人”。殿内供有先人之像,立于吴莱先生画像前,在四周安逸宁静的氛围下,叫人很难想象这位先贤在风雨飘摇的官途中历经了怎样的坎坷磨难。《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吴莱与黄溍、柳贯受业于方凤,再传而为宋濂,遂开明代文章之派。”命运赐予了先生旷世才华,却没能教会他如何在派别斗争中遗世独立。既不愿苟且亦不肯罢休,那便弃官归田,闲看小桥流水,寻得我心自在。既不能治国平天下,便归于朝隐于野,孑然一身归去来兮。

吴莱一生不慕功名,布衣之身坐馆授徒,先后培育一批时代栋梁,为开创另一个盛世而著书立说,修明法律。后人建吴莱殿缅怀先生高风亮节,伟尚功德——“遗迹著山林万方敬仰,立言垂宇宙千古声传。”吴莱殿外,青山碧水,郁郁葱葱,溪水潺潺,鸟语花香,不知是否受了先贤教诲,那怪石嶙峋,棱角分明,始终不为风沙所平,就连一草一木,也多了几许从容风雅。

彼时张明老师殿内讲学,谈到精彩之处,众人掌声雷动,我站在人群中倾听,亦受益匪浅。山风徐徐,带着草木气息,缓缓拂过肩头,青山绿水间,依稀间仿佛看到吴莱先生坐在太师椅上,抚着一把胡子,笑看后人求学。临行前我同妻子商量,在殿内捐助一万元,为贤儒故居修缮建设尽绵薄之力,以示崇敬。

许是方才殿内听学时又下过一场小雨,下山路上,气温更加清冷,但思维也愈发清晰活跃。我同张明老师、陈康康就家乡浦江的历史文化、人文精神和如何做好家乡文旅这篇大文章相谈甚欢。家乡浦江人文荟萃,人才辈出,尤以文学、书画为著。故文学家宋濂赞曰:人生其中,多以文学知名,虽去家他县者,子孙亦以文显。诸如吴莱先生等一代贤儒著书立传,诲人不倦,以盖世华章循循善诱,钻坚仰高有教无类,光阴荏苒,一去经年,虽音容笑貌淡乎,然其道德风貌之事口口相传,门下弟子云集,荟萃浦江。

诗人有云:“深袅留余址,行行上翠微。一溪诸润合,山径万峰围。石瘦松根老,春珊威草肥,著书人不见,极目有斜晖。”逝者如斯,不舍昼夜,江山代有人才出,而先贤明志,却几经波折而不改,青山不老,神亦不散,有风来袭,轻叹圣贤英明!

几个峰回路转间,又见山脚。雨后的拱桥是江南水乡独有的韵味,桥板上的水泽映射余晖,恍若发鬓如云的古典美人眼里闪烁的风情。附近一条小溪悠然淌过,清澈见底,禁不住诱惑我们还是褪去鞋袜,踩着石头过河,任清凉的溪水穿透毛孔,浑身舒畅。山路越走越笔直,依稀看见几间田舍,鸡鸭觅食,黄狗看门,好一派祥和幸福。

与好友挥手告别,我们一行人相约明年此时再会,共拜先贤。吴莱殿一行,不仅见识了吴莱山间景色之蔓妙,亦领略了一代先贤之风采。山雨迷蒙,山色秀丽,不知不觉间,一缕疲劳倦怠的灵魂也得到了涤荡和释放。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