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我,那么喜欢写文章,能赚多少钱?我没有回复他,也想不出合适的话回答。
说不为名不为利,那调子太高了,没有人信。然而,我的文章确实不值钱,这是事实。况且,这样一个物质、一个精神的话题搅和在一起,谁可以一句话说得清楚呢?这就好比一些人爱种花,一些人喜欢溜狗,一些人对逗鸟有兴趣那样。
青年时代渴望阅读世界名家作品,好使自己更加智慧,谋个好职业。年轻时白天黑夜的读书,终于端了个铁饭碗,这得感谢邓小平他老人家恢复了高考制度。24岁认识了第一任妻子罗桂英,26岁和她结了婚。此后我必须把精力用在工作和婚姻家庭上,还必须养儿育女。许多年来,没有时间读书了。
退休后,没有人需要我,并孤独着。开始独立生活,自己做饭,自己料理生活。有大量的闲暇时间看书。读读书,写写字,感觉生活原来是这样惬意!
尽管如此,开始并没有那么自在,一个人在家,一日三餐,进行起来有些乱。多年以来按时吃饭,从没有亲自下过厨房的习惯,忽然之间必须亲力亲为,的确有些手忙脚乱。换下来的衣服需要考虑什么时候洗,晒在那里。这些,如今,都是要紧的事情。
渐渐地,我发现,有些事,又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情去完成。做与不做,关系不大。早上在床上躺着,七点八点钟起来,没有任何关系。吃罢饭,锅碗瓢盆浸在水里,下一餐饭前临时抱佛脚也是可以的。忘记了扫地,忘记了收拾碗筷,散步回来再收捡洗刷没有人唠叨。
早晨和傍晚,大部分时间用来散步。发现广阔的原野有许多奥秘。有时经过树林,树叶和草在风中摇曳的声音非常美妙好听;有时坐在小山坡上,欣赏脚下那片沉默的土地;春夏的湖水,秋冬的河流,带来无限的浮想联翩。这个习惯,让我感受到,人在自然之间,心胸坦荡,享受诗一般的自由、梦一样的浪漫。
这种行径,引起了村里人的猜测,人们窃窃私语,说我是不是精神忧郁。我也清楚别人如何看我。我好像找不到志趣相投的人说话,所以我的日常行为吃饭散步,晚上读书写字睡觉。这在乡村,有悖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习惯生活,属于不正常。
我现在读书并不是为了找工作挣钱。我想通过读书更好地了解生活,了解芸芸众生心里想些什么,生活的目的是什么,使自己的余生不至于愁云惨雾的不堪。
人都有许多不理解的事情。那个问我“写文章挣多少钱”的人正当中年,长年在外,做小包工头。每天计算着工程量,按劳分配。他不能够体会也没有经验,人老了,除下衣食住行,更需要与人情感交流,还有许多人生问题得不到解释。而我,没找到谈得来的朋友,只好将心思倾诉给文字。
生活过程中,存在阻碍,无法预见到人在老年后的寂寞和空虚是怎样一种状态,生活会掩盖情感的真相。我不会谴责那个人不懂事,现实生活就是这样,没有利益谁赶早?
每个人的心思不尽相同,社会潮流形成一代人的命运,个人的命运紧系时代步伐,在命运的背后又需要不断的思考;社会秩序、伦理、世界、宇宙,时代的潮流,青春向它奔涌而去,毫无疑问它就是生命。
然而,老年人同样难耐寂寞,一有空,我就想说话。现实生活中,找个知己,比上青天还难。
人象河水一样是流动的,而流水没有回头的机会,流水没有回头是岸一说的。乡下人都很忙,没有人愿意听我的闲话。一天到晚闷在家里,思绪就会深深地沉浸在生与死、命运和友谊的无边无际的情感中,无法自拔。所以,我选择了写作,把写作当与人交流的一种方式,又当作一般日常工作轻松对待;别人愿不愿意理解我的意思,我并没有认真地超乎寻常的严肃对待。退休后,写文章,是我的一种生活习惯。每次写作,我从来没有诚惶诚恐的感觉。就当是在树荫下,和一些温和可爱的老年人聊天而已。不去考虑其中有没有诗人或者他们是不是带乡土气息的农民。他们的身份与我无关。
每个人来到新的世界都是由天真活泼变成老练成熟,他们与我们相象。
每个人的生活都像河流一样,先由潺潺而流逐渐增加到奔腾而过,最后汇入海洋。只要不纠缠得失,没有什么放心不下的事情,随着身心衰弱,走着走着终有疲惫不堪的时候。不用担心,应当知道的是我们未竟的事业他人将继续下去,我们只要为自己曾经尽了能力而感到欣慰就释然了,人有很多种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