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廷松的头像

杨廷松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7/31
分享

故 乡 的 歌

 认识邱林,缘起他的第一本记录军旅生涯的文集《南疆碎影》。在一次酒席上,有人故意将“碎影”说成“破影”。一桌嘻嘻哈哈的笑声中,我却读到了邱林一脸的严肃。这认真的态度,说明他在固守文化的崇高节操,以自身的人格维护创作者的尊严。看得出,他在努力克制内心的冲动,保持沉默,以示对文学艺术不容调侃的忠贞。

 那一回,我印象深刻。自那时起,我开始了认识他,并对他多了几份尊重。

 之后,他又出版了《乡村二月》散文集。并亲笔签名送了一本书给我。读了他的文集,我写了一篇读后感,因怕“打不到鼓当中”引人笑话,不敢在报刋上发表。

 近年来,邱林花了五年时光,跑遍都昌山山水水,拍摄有关图片,采访名人隐士,实地考察奇山庙宇、农耕器具、本土特产,民风民俗,……将由古至今散落在民间的宝贵文化挖掘、思考、整理、结集出版了图文并茂的宏篇巨著《我的都昌》。

 一个人,一辆摩托车,一只行囊,一路风景;但也经历过风雨兼程,路途艰险和风尘仆仆的艰辛,走遍都昌这片辽阔而又神奇的土地,这并非一般的心血来潮之人可以完成的事业。如大港镇的高塘村,周溪镇的堂荫岛,一个地处深山老林,一个坐落于鄱阳湖水中央。这地方平素很少有外人涉足,他先后多次实地考察,吃住在村民家中,亲身体验乡俗民情和优质的传统文化。虽然同在一个县域管辖范围内,但各乡镇都有不同的文化特色。有时,为了弄清楚某一文明的文化脉络,或者为了拍摄某一张满意的图片,他利用节假双休日,多少回骑上摩托车往返在乡间小路上,流连于祠堂庭院,与奇人异士、纯朴老农促膝谈心。一点一滴,记录真实。记录下来的事情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上有根有据,不杜撰不捏造,使文章读起来真实亲切。

 为了文学,风餐露宿,走村串户,坚守信仰。用文人特有的敏锐去观察、去思考,清醒地了解周围环境捕捉有价值的素材,将散落在各地的优质文化尽收行囊。

 是的,文化,说到底是一种实践状态,有炊烟的地方就存在文化。实践、劳作、思考、提炼和书写,决定着文化存在的真实性。

《我的都昌》,之所以被广大读者所推崇,因为她不是那种关起门来搞一些自得其乐的东西,而是传达一种信仰。面对故乡,他情真意切,自然就不在乎餐风露宿、孤苦寂寥之苦。他对文学艺术的执着追求,的确不同凡响,确实令人感动,让人敬佩。文化,应当由智慧的眼光去观察,去发现,去挖掘,智者的妙笔去书写,那山那水那人才有永恒的灵魂。

 在当下物欲横流的时代,有人把文学爱到深处,爱到真心实意,用生命去爱,确属难能金贵。当豪华轿车竞相奔跑在宽敞的公路上时,邱林背着行囊骑上摩托车颠簸在乡间小路上,一身汗渍,一脸风尘,捡起路边散落的优质文化,他具有点石成金的本领,他将青史留名。

《我的都昌》,运用了散文形式,有情节,有诗意,有人物,有事件。这是地地道道的民俗文化,农耕文明决定的诗情,不是毫无意义的娱乐消遣,不是粗制滥造的腐蚀人的东西。

 邱林在做一件很多人想做而从来没有人做过或者他人没有做成的大工程。他成功了。

 一个普通作家凭自己的毅力、良心和学识完成了一部前人想做而没有做成的伟大业绩,邱林是幸运的。

《我的都昌》,记录了祖祖辈辈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情感交流的仪式上,作家选择了故乡的歌。

《我的都昌》,没有个人无病呻吟,没有风花雪月,没有多愁善感,不见花前月下的庸俗。对于故土,他语言干净利索,晓畅易懂,色彩明亮。

 我在《心路历程》文中说过:人的一生,犹如蜜蜂的个体,一生中就酿出那么一点点甜。人生的意义就伟大了,文学的意义就这么接通了。这才是最美好的精神出路。

 这里有一个湖,中国最大面积的淡水湖。蓝天下,鄱阳湖上,高耸着四季五颜六色的梦。岸上,蝴蝶飞越蓝色的湖面。她的儿女,缓慢地、舒展地歌唱,像一只喜鹊自鸣,春风在草丛中奏乐。歌唱母亲,歌唱蝴蝶,歌唱湖水,歌唱父老乡亲。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