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廷松的头像

杨廷松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3/02
分享

写 书

表哥来拜年,落坐后,第一句话就说:“老三,听说你在家写书呢”。表哥已经八十多岁,没上过学堂。乡下人把写作说成写书。

 我说:“没有没有,在家看看书,收收心”。我搓开话题,问他表嫂好吗,还打牌吗,喝酒吗,平素都如何打发时间,等等。

 写书,这个话题,与表哥聊下去,自然会堵车。

 这世界,变化很大。像表哥那样诚实的农民,对随着互联网发生的变化,近乎于眼花缭乱、难以适从了。读书、写书,已经可以不用纸张了。很多青少年、中年人已经被网络诱惑到一种虚拟的生活中,很难摆脱出来。只有劳苦了几十年的农民才真正渴望读书。他们不知道,百度里的信息和各种各样的知识,只要手机在手,应有尽有。坐在灯光下看书的身影,再也很难见到了。新华书店,门可罗雀了。

 表哥不知道,现今写文章出书的人,比读书人多的事实。写书,这在以前,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事。写书,必先饱读诗书,有审美能力,有充裕时间,有思想,生活富裕,具有创作天赋,等基本条件和素质,才可以做到。不像现今,电脑上现成的句子,随处可见的烂芝麻陈谷子,洗一洗,晾一晾,染一染,拼一拼,凑一凑,黏贴黏贴,就成了文章。读过书的人谁不会呢?电脑容量大,所以才有发表作品字数过亿之说。

 真正写书的人,是献身文学如同献身宗教一样的人。只有把时间、精力、勤奋全身心投入其中,才有可能写出像样的书来。一开始练笔,没有通过漫长的程序、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日积月累的训练,就期望着 “梦笔生花”,那是痴人说梦。

 年轻时,也有寄希望于奇迹出现,满怀期待地寄出手稿去编辑部,幻想着一鸣惊人!结婚前,坚持不懈地写作和寄出稿件,一件又一件的稿纸退回来。即便使出浑身解数,也没有得到编辑的赞赏和录用,却丝毫不以为是在浪费时间和生命。后来,结婚生子,生活压力迫使写作让步,身不由己地在家庭与工作的齿轮上旋转,一天到晚转的晕头转向,哪还有精力去读书写书?

 现在退休了,身板尚健,而乡村生活又单调,闲散人员少,有时间没地方花。独居乡下,儿女们常年在外地工作。闷得慌,读读书,写写小文章,消遣消遣,没有什么大志向。退出了事业平台,身边的世界小了,仿佛一无所有了。而我呢,于诸学问,皮毛皮毛,从自己身上搜索不到什么有真本实料的学问。世上的事,就这样,想读书时没书读,有书读时人老了。这是我辈的真实状况。尽管如此,我还是老老实实,重新翻开书本,读得一日便得一日之益。现今有时间读书,有钱买书,视力尚好,比起晋朝车胤因穷买不起油点灯,利用萤光读书来,我们不知幸运多少倍啊。

 古人说,为学有三条路向:博览、多闻、深思。三途之中,以博览群书为本。先贤提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而好思,谓之正宜。年轻时因生活所迫,又因种种知识技能的需要,哪有时间读一些文学作品?这并非“人心不古”。现代生活节奏快,转眼一落千丈,变化日新月异。我的人生,已经进入深秋,没有生活压力,但有生活经历。虽不能成为多闻深思的文学家,但抒发一下自己的思想感情还是可以的。这样,不但可以填补精神空虚,而且还有打发时间的高雅情趣。正所谓,老有老的风景,老有老的味道。不装腔,不作势,活出与年龄相符的模样,才叫一个真。

 表哥说的“写书”,我哪有写书的资源?写作有必要的前提,我们是在没有图书室的学校、没有藏书的家庭里长大的人,想成为有实力的作家,有难以逾越的鸿沟和难以克服的困难。我年少时,家境贫寒,长大后急于谋生,成家立业,奔波于金钱、权利、名誉和攀比中,哪里读了几本书啊。博览,多闻,深思,这三途,唯有一途:看到的和听到的事情倒是不少,仅此而已。

 我心里明白,自己下笔千言,却无一字可取。就像忙忙碌碌几十年,却无功成名就一般。古人已经将天地人之间的事情写到了极致。从皇帝到乞丐,生、老、病、死,七情六欲,到人间的贪、掠、讨、偷、抢,都有经典名著可读。只要我们愿意虚心学习,选择读书为老年生活增些气象,就好了。既不充当名士,又不佯装绅士。不为写书而痴迷,但为填补老来无聊而自慰。

 坦率地说,我写作,既没有献身文学抱负的精神,也不是求取名利为目的,我只是在延续青少年时期的梦想。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