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
这些天,早不见晨曦,晚不见彩霞,天地除了灰色,似乎找不到别的颜色。
雨点落一阵,又停一阵,让人摸不着头脑。呆在家里闲着,静坐。如今乡村太冷静了,举目无亲的感觉,想与人聊聊天,却找不到对象,恍惚失去了生命的意义。思前想后,——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清明时节,为什么要失眠、烦躁、心痛、并且想哭呢!
年少时,虽然家境贫寒但还有遥远而甜蜜的梦。尽管土地贫瘠且受洪水与旱灾的祸患,年轻时的梦都是甜的。
半个世纪以前,“读书”是我一生中最向往、最兴奋、最阳光的一个词,别人理解的与我理解的意义有些不同。祖祖辈辈生活的怎么样,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解放时,划分阶级,我家成份是雇农。也就是说比贫下中农还穷,最贫穷的家境。穷家苦世,父亲母亲更辛苦、劳累。穷则思变,父母亲用他们粗糙有力的双手,将五男二女中的五个子女送进了中专和大学。
从此摘掉了“雇农”帽子。
提起童年和少年时光,我的思绪就纷至沓来。印象较深的事情,每年清明节祭祖,父亲必须要我们去上香祭拜。腰子篮里,十八响爆竹几封,折成三角形的草纸若干张,碗里放几只肚脐米粑,一个熟鸡蛋对半切开,肚脐粑上插一根筷子,就是祭祀物品全部。父亲扛着一把锹,先将坟墓上的杂草丛斩掉,将坟堆崩塌的地方培些土,然后烧纸、放爆竹、上香祭拜。每到一座坟前,父亲都会说 “这是尊公,那是尊婆”,“爷爷奶奶合葬一处”。坟墓里的人,我们没见过,但却莫名的亲近,恭恭敬敬地叩拜。拜完了,父亲在每座坟上放几张草纸,说是给亡灵遮荫蔽雨。
每年清明节,我们与祖辈一次近距离接触与祭奠。我们就会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将要往哪里去。
路上神色黯然的行人,手执鲜花,提着祭品,从四面八方走进山峦,尽一份孝心,寄一片哀思。
岁月无声,时光如水。母亲、大姐、结发妻子、大哥、父亲先后仙逝。清明节更加沉痛。在这些亲人墓前祭奠,心如刀割!“雨纷纷” 的时节, “欲断魂” 的行人,脚步沉重。走着父亲生前的程序,烧些纸钱,盖漏遮荫,诉说着内心无限思念。诉说着、诉说着,他们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
清明时节,几乎经常做梦。在梦中,先人栩栩如生,一点久违的感觉都没有。梦见父亲勤劳朴实的身影;梦见母亲惜字如金的慈眉善目;梦见大哥放荡不羁的文人风范;梦见大姐能说会道的巾帼气质;梦见爱妻任劳任怨的美德。梦见他们,更思念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