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廷松的头像

杨廷松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11/19
分享

闲 言 碎 语 小 序

   自古有云,“身世浮名,梦蝶视之”。这话意思是说,人世间的那些名誉和地位,我把它当作庄周梦蝶一般虚幻,绝不会在乎的。“庄周梦蝶”,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寓言故事。寓言说,人们如果能够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

    只有通达生命之道的人,才可以在功名利禄面前不会动容;才可以轻松自如、闲情逸致。而我等凡夫俗子却生活在茫茫苦海之中,拼命挣扎。

 

     

 

     秋末冬初,黄叶落地。茶余饭后,我经常到村前坂垴上走走,看看季节变换的景色。

     在乡村,这个时候的桔子和柿子都成熟了。几天前,好几家小院里的柿树上挂满了黄色的柿子,枝桠压弯了。今天路过那里,树枝上寂静萧条。往地上看去,一地果子腐烂了,无人问津。这让我有粼粼冷冷的感觉。小时候,在炎热的夏天,为了守候一颗从树上 (鸟啄) 落下的红枣,我,一等就是一个夏天。

     当然,乡村无人问津的果子,不完全是因为如今生活小康了,而是大部分人去城里谋生去了。

     现在看到这场面,只是唤起我对童年的回忆。时光流逝,留在记忆里的,是童年生活的单纯。那时候,以为生活就这样,并没有感觉生活原来那么贫穷。

     村庄周围树木很多,黄叶总会在秋末冬初的时候飘落,落在树下,飘在脸上。

     每遇黄叶飘落季节,心情多有惆怅。总会有动笔的欲望,愧无巧妙的构思。杂念太多,灵感受阻,指东写西,时有虎头蛇尾的庸俗之作,自娱自乐的效果尚未达到。有善于写文章的人,一草一木,一叶一秋,皆成文章。善于讲话的人,他的讲话便是一篇好文章。古人说景色是无言的诗,诗则有声的画;人云,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是也。

     这种境界,需见多识广,正所谓  “识多天地宽,心闲日月长”。如能静静地坐在溪流边上倾听流水声,能够听到那粼粼细波似浅吟低唱,又能够将鸟啼花落会于心,那就可以 “自悟之了了,自得之休休”。古人还说,“执拗者福轻,而圆通融之人其禄必厚;操切者寿夭,而宽厚之士其年必长;故君子不言命,养性即所以立命”。

      如果,我们将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谱出一部天然的乐曲,那真是 “妙于天成”。

     在黄叶飘落的季节里,做到了,心宁静;那么,天地就宽,日月就长。这是一种修行,一种境界。

 

      

 

    人的一生,最难得到的是满足。

    可是,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才可以满足。所以,在利益和荣誉面前,很少有人 “参破名利场”。然而,人又想寻找清闲的心境,尤其在未衰老的时候得到清闲,难;“看明世事”更难。几多人能够对人生真谛大彻大悟,生、老、病、死,这四个生命关卡,时时刻刻都让人烦躁不安。谁可以清闲安静下来、不图谋将来、不被眼前的事物所蒙蔽呢?又有几多人能够放下执着隐居山林过上没有荣华或耻辱烦恼的生活?

    看惯了天上浮云的变化似乎有规律可循。可是,人世间的变幻却比浮云的变化更加高深莫测。大家都在玩味昏昧空洞的游戏,不如流水潺潺与浪花微笑的意味来得深长。

    古人说,“静敬为学,教除骄惰”。做学问的人要静下心来,“骄”与“惰" 是学问的敌人。把读书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生活就充满安宁和欢乐。

    如今,虽未衰暮,但久已不作劳动,白天东瞧瞧,西望望,晚上耐性坐板凳,翻阅旧书。此时能做到心不外奔,气不外散,尚能持之以恒,无愧于心,就心满意足了。无奈 “光阴已逝”,不谈 “收效桑榆”。

     忽然想起很多往事,如浪花点点,如梦。

     人的一生,虽然短短几十年,但却是个大课题。有的人,著作等身。我只有微薄的能耐,学习得不够,运用得木讷,灵性一般。有虚荣心,但意志不坚定,写出来的只是一篇又一篇不起眼的小文章。

     小文章也是文章,同样可以追求完美。我觉得,著文先修身,提高自身的修养,很重要。虽不能于世有济,却不可此生虚度。那些有真涵养的人,才可以写大文章。我向往 “思想情趣,纯洁清闲,耕以养生,读以明道”的生活。

 

                                            

 

 

    古人说,闭门阅读经典;开门迎接志趣相投的友人;出门寻游美丽的山水。这就是人生的三大乐事。

    对照这 “三乐”,我还有很多欠缺。我这稍微有点淡泊的襟怀,也是经历了好长时间修炼得来的。                                    话是这样说,但并没有完全认识到自己心中的本真面目,也没有完全理解世间变化的基本规律,所以不足以谈论出世之道。这又跟读书多少并没有必然关系。

    古人说,“人有一字不识,而多诗意;一偈不参,而多禅意”。反之,读了几本书的人未必就富有诗意;将佛偈诵读如流的人,未必就参悟了禅意。如若没有率直的情趣和淡泊的胸襟,就不会和舒荡漾、参道悟禅。

    有些时候,无缘无故心中生出许多烦恼,面对生活无忧无虑、良辰美景却快乐不起来,甚至找不到原由,眉间徒增几分忧愁,无法超脱。

    古人说,人生最佳妙事莫过于清闲,而在闲适的环境中不可做邪恶不善之事;人生没有比清高更好的,只是不要显得矫揉造作的自命清高。只要胸中有一颗澄澈明净的心,才可以化解世俗人情带来的纷扰困惑,才能够 “以正敛放、处动若静”。

    红尘滚滚,纵情于声色之中、幻想和奢求荣华富贵的人,谁又能够 “闲得一刻,乐之一刻”?

    清高——不同流合污就是清高。

    我喜欢古人说的 “佳思一来,书能下酒;侠情一往,云可赠人”。多么美妙,多么豪迈!

    美好的灵感突然到来,无须美味佳肴,读一本好书便可作为下酒菜;豪放侠情抒发时,即便两手空空,也可以将云作为礼物赠送给他人。

    在“人生三大乐事” 中,“闭门读经典”,我几乎每天晚上都可以做到;“出门晤山水”,这方面我做的还不够好。近几年,我仅仅围绕着自己的村庄转悠,名山风景看的不多;“开门迎朋友”,这方面还真是  “盲区”。首先是难找,这些年,我与人交往少,乡村,与我年龄相仿的人很少,与自己过于清高也有关系。素质、道德、文化、品味、兴趣、爱好,等等一系列因素束缚着我没有交上知心的朋友。

    我过去交往的朋友,走过的路和桥,现在的情况如何,恐怕有的变化很大,而有的没有多大变化吧?

    我不知道。

    朋友还是那么热情吗?道路还是那么弯曲吗?桥梁还是那么单调吗?树木还是那样繁茂吗?我幼年是在农村庄稼里度过的,后来读书再读书,参加工作。

    旧时的人,旧时的景物,都只有在记忆里寻找了。既然知心朋友难以寻觅,那就闭门读书吧。这些经典书籍,特别是 《老子  庄子》经书,的确适合老年人,开阔视野,增添无限安静的感觉。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