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廷松的头像

杨廷松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4/27
分享

赤堪下

易斯少年时期渴望读书,学习知识,渴望做一名博古通今的学者。可是因为家境贫寒才断断续续念完了中学;后来他必须把精力用在成家立业上。多年以来,他根本没有时间读书学习。

终于等到子女都成家立业了,他也过了花甲之年,让人觉得仿佛不久他就要老态龙钟了,没有人需要他,他很孤独。

儿女们请求他随他们一起生活。但他拒绝了。他觉得,儿女们应当独立生活,不必打扰他们。他独自一人回到了一个叫赤堪下的村庄里生活。

起始,他很不习惯。故乡的云,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情,童年的感觉再也找不到。记忆与想象虽然美好,但现实终归是平淡无奇的。人与人之间,将情感和情感的表露藏于身后,生活掩盖了真相。即便听到几句恭维的美言,那也未必是真心话。

他自己洗衣做饭,料理生活。其余时间基本上用来读书。渐渐地,他感到他从来没有活得这么洒脱和自在过。

他有一个心愿,利用将暮未暮之年,弥补一下年轻时想读书而没有书读的缺憾,不给生命留下遗憾。

他不打算制定什么学习计划,也不给自己提出过分的、刻板的要求,按照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去选择书。这种读书方式,他获得了梦幻般的惬意,尽兴而又愉悦。

他从不炫耀自己读过一些书。即便有人说他很有文化人模样,他也只是笑笑说自己读书纯粹为了打发闲暇时间。

白天,除了日常生活必须的程序以外,他钓钓鱼,散散步,与合适的人聊聊天,找感情基础好些的人喝喝酒,品品茶。大部分时间在家里静坐。

晚上,早早的进入卧室,泡一杯茶,随手翻阅床头柜上的书籍。他说,这才是他最幸福的时候。读着读着,他感觉自己喜欢的事情有那种梦幻般的神奇。

他发现,生活原来可以随自己高兴,想做什么都可以的那种自由。什么事他没有干,也不会有人唠叨、评论、指责和吵架。于是,他晚上享受寂静到累了才睡。早晨八九点钟才醒来。他甚至一连几天不打扫卫生,反正自己不会乱扔垃圾。他喜欢独自一人到湖边走走,似乎只有那里才有童年的足迹。

他发现了湖上的风景比城市的风景更让人感动。他看到了月光下的浪花那么动人。他听到了风中摇曳的草和麦穗发出的声音。他不时停下脚步,欣赏脚下这一片安静的土地。

人们对他的行为议论纷纷,说他离婚后变了一个人。他原本是个热心肠的人,只要他力所能及的事情他都乐意帮助别人。他也知道别人对他颇有微辞。他觉得这样不打扰别人又赢得清静总比那些倚老卖老东嘟嘟西囔囔讨人嫌的人好多了。

他的确与他们交往甚少。这样,他用来读书的时间就更多了。

他首先阅读了《论语.中庸.大学》,大半辈子以儒家思想为指南,却并未从理论上去深度学习;后来又认真阅读了《道德经》,这才发现天地之间有玄机;他也随好友匍匐过山路,走进过寺院,靠近过佛。他发现,佛家虽然门槛低,却比海阔,比天高。凭自己的智慧,无法遨游。又去书店,买来一些文学书籍。外国的、中国名著,尤其是以随笔和散文为主。

渐渐被书吸引,感觉心灵上原本的裂痕、忧郁、不平和痛苦,几乎烟消云散了。心态平和、自然了许多。虽然这种感觉和许多人一样,但每个人背后隐藏着的经历是不一样的。

他看到周围远近与自己年龄相仿的人不只是嘴角下坠,且一脸无奈的情绪,神情恍惚和精神麻木。

他庆幸自己找到了内心深处所向往的精神寄托。由于静心读书,逐渐变得更加泰然,更加宽厚;由于参与社会活动越来越少,就有了静观和聆听大自然的生命和人类生命能力;不乱发牢骚,不横加指责,怀着一颗平常心,同情心和怜悯之心,胸怀就宽广了许多。

老年读书,不只是排遣寂寞,能够丰富大脑以及使思维敏捷。他发现,世界、宇宙、世间、秩序,所有的青春向它奔涌而去,毫无疑问,它就是生命。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