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廷松的头像

杨廷松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3/01
分享

短文五篇

 公 平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那杆秤,称的是别人而很少称自己。

那杆秤,有些人称出来的是羡慕嫉妒恨。因此加深了他们对生活的不安和无限的痛苦。从而产生抱怨、愤怒、争斗和恶狠;总感觉自己命运不好,上天唯独对自己不公平;这种攀比以后的极度不平衡,总有某种东西在不知不觉地使他对那些在人前显现的光鲜亮丽的人产生仇视和不满。

如果说这世界上还有公平公正的事情,那就只有空气和阳光可言。不分男女老少、不在乎富贵贫贱、不管皇帝还是乞丐,一概不需要努力学习和奋斗,一律免费供应。

除了空气和阳光,其它的事情可就莫衷一是了。这世上,原本没有公平。所有的法律法规都在竭诚维护公平正义。

在获得与舍弃之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得之坦然,失之淡然。

谁都有像刀割似的忍受着欲望和需要的时候。那欲望和需要,像轭一样压在人们肩上。所以人们开始寻求新的公平自然平衡,寻求另一种方式获得自由,打碎束缚人的、丧失尊严的锁链。这种自然平衡,公正地消除了许多共同的精神枷锁,纯洁了内心的幸福。与周围的景物和谐地生活、融合在一起,平等相处。

  警 句


世上的警句格言,是千百年来前人痛定思痛的经验教训的积累。每一句都是一扇敞开的门,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财富。

当你生活在顺风顺水的时候,它们藏起来了,不见泰山。但当你痛恨失败的时候,它们齐齐整整地站出来帮助你汲取教训。

平素记住的格言警句,只是从表层意思的理解,没有刻骨铭心痛的领悟。只当真切地亲身体验,才会深深感受到前人的智慧是如此高深。

生活中,你我他,昼与夜,每个人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都会有遇到需要它们帮助解惑和劝诫的窘境。失意也好,失败也罢,都无法绕道而走。

警句格言,像一位智慧老人,站在困惑之后,千年万年。最简单却又是最朴实的民间警句说得好:后生不听老人言,吃亏就在眼前。平素它们静静地躺着,风平浪静。然而,它们足迹遍布山水人间,仰望天空,俯视大地,看世间人情冷暖。

警句背后才是人生,永恒生命之所在。

  化 缘

这天,晴空万里,阳光明媚,我独坐庭院享受清闲。

忽闻一声“施主,午安”!

寻声望去,见一和尚双手合十站在院门口。虽说不上慈眉善目,也没有想象中的古寺庙里僧人那种颧骨和深邃的眼神,但可谓和霭可亲。

阿弥陀佛以后,他说多宝某地建一座寺庙,需多方化缘。

见其从包裹里掏出佛像、佛珠、平安带,眼前仿若佛光普照。欣然交流,略表心意。

他拿出一本功德簿,要我签名,婉拒了。

此刻,脑海里仿佛看到群山、深谷、枯木和溪流。一种难以相信的彻悟在心底升起,仿若夜幕上散布和播种的星星。

不辩真伪。佛无真假。却是内心对菩提的虔诚。

在下相信:近佛者,心存善念也。

  楼 房

乡村。有些楼房很宽敞、豪华、别致。建筑款式多样化,甚至超过一些别墅区的别墅。

一些长期居住在城里的人发出感叹:乡村真好啊!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安静自由。可是他们不知道,建筑那些豪华型房子的人并不常住那里。一家老小都在农村劳动的农民,是建不起那样的房子的。那精致的楼房,德式也好,欧式也罢,彰显着这户人家在外面吃香,混得不错。他们工作生活在城里的某一角落,住着另一种小区的楼房(也许是租房)。他们的心里需要它——光宗耀祖的辉煌。无论是离乡还是变迁,把自己的面子钉在地球的某一点上,钉在乡愁里。并且变成了把根留住的忠诚与德行。

衣食住行,四个字都离不开房子。房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避风港,是家,是伦理道德发源地,是家天下框架的重要结构之一。

  生 活

生活。既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也不像女人嘴里说的那么糟糕。

生活,又像天气,有阳光灿烂的日子,也有阴云密集的时候。

生活,既喜欢光明,那就必须接受夜的黑暗。

秋天是从炎热酷暑的夏天里走来,正如成熟是经历了年少轻狂磨练出来的一样。

生活中,称心如意的时候不多。自由自在的日子更是弥足珍贵。只要生活在尘俗当中,就不会有彻底的安静。有些事情,俗世套住了无法左右。就像上黄山一线天那样,只能硬着头皮往上攀爬,无路可选。

活眷恋着生,生为活得更好。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